米磊
【摘 要】在西洋乐器中,小提琴体现了较强的代表性,小提琴的音色优美动听,能带给聆听者不一样的感染力。当前,小提琴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乐器,并逐渐融入了我国的现代音乐体系当中,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小提琴爱好者的数量逐渐增加的背景下,选择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小提琴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提琴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171-02
当前,小提琴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音乐类专业。尽管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对小提琴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已经成为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一項内容。因此,高校小提琴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该专业未来的教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对小提琴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接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实施教育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小提琴专业人才。
一、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现状
(一)生源背景差异较大
从高校小提琴专业生源的角度来看,在教育背景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小提琴学习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对这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一些学生具备扎实的小提琴功底,已经对这个专业形成了较深的了解,一些学生原来学习的乐器并不是小提琴,在这个方面并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背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审美观念等。这样的客观情况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所采用的模式较为传统,由教师采用单项知识或技能传输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多数教师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了演奏技巧和方式的训练,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没有达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缺失,这样就会使学生演奏出来的音乐作品没有灵魂,无法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得到诠释。
(三)教材内容过于单一
我国大多数高校为小提琴专业学生所选择的教材是西方音乐学院所使用的教材,或者直接将考级书的应用于教学当中,考级书其实是一种考卷,这种教材选择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无法使学生接收到合适的小提琴教育,甚至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教学问题。所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传统的小提琴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音阶、奏鸣曲、协奏曲以及练习曲等,但是,在现代小提琴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实际教学情况作为选择教材的依据,使学生在练习曲目的过程中,都应该得到技术方面的改进。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小提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过科学编排的小提琴教材。这就使得教师很难对教学形成很好的把握。
二、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重视非技术性教学因素
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技术性因素与非技术性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校小提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非技术性教学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审美因素。学生在演奏小提琴乐曲的过程中融入情感,能更好地与聆听者形成共鸣,使音乐的魅力被充分展现出来。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理解能力,这就为教师渗透审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小提琴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音乐作品时,可以对作曲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小提琴音乐作品,从而能在演奏中更好地展现音乐魅力,使自身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
其次,兴趣因素。兴趣能对学生学习小提琴这个专业的课程形成较大的驱动力。一旦学生对小提琴形成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训练活动当中。很多教师过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加扎实的演奏技巧,却没有产生音乐兴趣,使得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合理为学生选择训练任务,将学生的兴趣与技术性练习双重标准融入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综合分析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使学生能在学习小提琴专业课程中感受到乐趣。
最后,教师综合素质因素。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继续教育、进修、听音乐会等。因此,高校小提琴教师应该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接受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2]。另外,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可以为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使教师能掌握世界前沿小提琴教学技术,了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等,将所学习和积累的东西应用于教学当中。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首先,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高校小提琴专业的教师应该科学分析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小提琴教育。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分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演奏乐曲进行创新。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微课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加积极接受小提琴教育。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演奏乐曲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比如,内容情境、实际演奏情境等,使学生的思维能与情境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小提琴演奏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不仅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演奏技术,还应该适当融入一些相关内容,作为教学辅助,比如,旋律、节奏、发音、音乐创作背景、小提琴文化历史。运用多元化教学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对小提琴左手技术展开分析和梳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编排,使之更能适合小提琴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合理选择小提琴教材
在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中,教材选择的合理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小提琴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在小提琴教学改革中,应该对开发和利用专业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教材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成为促进小提琴教学发展的动力。教师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小提琴功底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4]。在选择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升。这是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当前,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改变传统教材的不足之处,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通过将专业实践课和理论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當前我国高校在小提琴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对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实施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发展方向,对优化高校小提琴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高校小提琴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通过重视非技术性教学因素,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合理选择小提琴教材的方式实施改革。通过本文对小提琴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聂晓.小提琴演奏教学基础技术中的常见问题[J].戏剧之家,2018(05):159-160.
[2]郭媛媛.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分析[J].黄河之声,2017(21):63.
[3]徐悦,涂嘉慧.音乐专业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与实践——以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02):130-135.
[4]于泳.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6,36(1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