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黄梅戏是一种唱腔区别于其他剧种并具有独特舞台风致的的老剧种。黄梅戏表演的独特美学风致形成了真、圆、活、亮、俗等特点。本文通过对黄梅戏中的表演进行研究,分析了黄梅戏表演当中的美学特点,希望对黄梅戏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艺术;美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47-01
黃梅戏表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就黄梅戏表演真、圆、活、亮、俗等美学特点展开分析。
一、黄梅戏表演当中的真
文化艺术可以反应出人们日常生活真实的一面,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文化艺术作品美感的关键因素。黄梅戏表演中一直有“尚真”的传统,这是由黄梅戏发源地特有的文化土壤所决定的。黄梅戏表演的主要内容大多是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因为黄梅戏本身就是以农村为生存土壤,是发源于安庆地区的民间歌曲艺术,所以黄梅戏的主要观众也以手艺人与农民为主。因此黄梅戏艺人为求符合生活的真实面目,凸显黄梅戏表演的细与精,主动对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与行为进行观察,逐渐形成了黄梅戏表演中真的美学特点。
我们以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天仙配》中董永的表演为例,董永用衣服袖子把石头上的灰尘擦掉后才让七仙女坐下。另外在黄梅戏《夫妻观灯》和《打猪草》里面也生动表现出了一种节日的欢乐气氛和浓厚的乡村生活环境,而这些都可以让黄梅戏的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黄梅戏表演当中的圆
如果说黄梅戏表演艺术中具体表现形式是“真”,那黄梅戏表演中的“圆”则是更高层次美学艺术的独立风格展现。经过长时间文化艺术的不断积累与发展,黄梅戏表演逐渐形成了以“真”为其基础核心的表演艺术形式,并坚持把“写意”作为其文化艺术的底蕴。黄梅戏戏剧演员的艺术标志一般为运用程序化的动作把真实生活中的内容表现出来,并通过程序化和虚拟化的表演形式加强这种效果。
黄梅戏戏剧演员与观众在这种“约定俗成”之中完成了无形的交流与沟通。武打动作在黄梅戏的表演过程中要具备各种武打套路与档子,演员的对白要有调,演唱要有式,表演的动作要有序,配乐的鼓点也要有径。黄梅戏演员的表演尽管是基于虚拟化的基础上,然而却并没有被表演形式的程序化所束缚,而是遵循真实生活的写照,没有使黄梅戏的表演流于形式,而是收放自如,活灵活现,使黄梅戏的表演给人一种自然灵动之美。
三、黄梅戏表演当中的活
黄梅戏表演当中的“活”是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发展的初期,黄梅戏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其表演动作,在遵循舞台虚拟化规律的同时又将其很好地融入到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之中。这就使得黄梅戏表演很好地遵循了再生生活的原则,其表演脱离了传统表演程式的束缚,在舞台虚拟化的基础上巧用程式化表演,从而成功摆脱了形式化表演,体现了黄梅戏表演的灵活自如。黄梅戏表演当中的活还极大地丰富了黄梅戏的表演方式,使各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加强调了“活”的美学特点。
四、黄梅戏表演当中的亮
黄梅戏表演当中亮的表面意思就是亮丽。与其他剧种有着很大不同的是,我们很少在黄梅戏的表演之中看到有凝滞或者沉重的表演。黄梅戏亮丽舞台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的原因:第一,黄梅戏由于起源于民间,因此其观众主要为农民群众,农民群众生活辛苦,饱尝了酸甜苦辣,因此农民群众在观赏黄梅戏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得到某种慰藉。这就要求在编写黄梅戏剧情的时候表演者的台词要一吐为快,大力赞扬社会中光明的一面的同时强烈地嘲讽丑陋的一面,要始终秉持善恶分明的编写态度。除此之外,黄梅戏表演为了呈现更具欣赏性的舞台,带给观众亮丽的感受,一般都会通过运用大量歌舞的方式使戏曲欢快而具有节奏感。同时为了凸显戏曲中人物的性格,黄梅戏表演者在歌曲和剧本的配合下生动再现各种人物的性格,从而形成亮丽的艺术美感。
五、黄梅戏表演当中的俗
黄梅戏表演当中的俗指的就是通俗,这种通俗易懂的特色是由黄梅戏产生与发展的农村文化土壤决定的。农村生活是黄梅戏剧本的主要内容,黄梅戏的主角既有善良受苦的农民,也有刁恶刻毒的财主,黄梅戏演员把农村的真实感呈现给观众,充分赋予黄梅戏表演以赏俗的色彩。黄梅戏展现社会最底层农民或小市民的生活,没有风雅的举止和情趣,这是一种真实的“俗”。
综上所述,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果黄梅戏表演和人们的真实生活并不相符,那观众对于黄梅戏的感觉就会失真。而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黄梅戏表演艺术逐渐形成真、活、亮、俗的美学特色,形成黄梅戏的艺术个性,从而促进了黄梅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烁.黄梅戏电影美学阐释[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5):167-168.
[2]贺剑.真、活、亮、俗——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点以及角色的音色塑造[J].戏剧之家,2017(23):26.
[3]王红兵.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美学特色[J].戏剧之家,2014(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