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的民宿文化元素的选择与设计

2019-08-01 01:14严泽美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民宿

严泽美

摘  要:体验经济盛行背景下,民宿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地方特色的人文习俗和节事活动,成为保护和传递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旅游从观光式向深度过夜体验式旅游过渡的关键媒介,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列举民宿文化元素的选择和设计的现状,并为相关民宿业科学开发和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旅游真实性理论;民宿;文化旅游

民宿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势头迅猛,截至2017年,我国民宿数量已突破4万。体验经济盛行背景下,民宿这一新兴的旅游形态,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地方特色的人文习俗和节事活动,成为保护和传递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旅游从观光式向过夜深度体验式旅游过渡的关键媒介,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强势推动与行业专业化运作滞后的矛盾下,我国民宿业发展良莠不齐,例如,民宿文化主题设计雷同、文化元素选择不当、定位不清晰等(袁帅,2018)。本文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探讨民宿文化元素的科学选择和设计,在为相关民宿业开发和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的同时,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和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传承。

一、民宿概念

关于民宿概念的界定,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学者基于自身研究视角的不同,对其定义各有侧重点(Jackie Clarke,1996;Dallen J Timothy,2009;Michele Carboni,2016)。Jackie Clarke(1996)认为,民宿是指能够体验旅游环境的一种住宿产品,Dallen J Timothy(2009)表示,民宿是建在乡村环境中的为游客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的旅舍,游客通过入住民宿,可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当地文化。我国台湾地区对民宿的概念统一规定为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處所。

基于文献综述和文章的研究内容,本文认为民宿是建设在乡村环境中的一种住宿产品,其主要功能是在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

二、旅游真实性理论

1973年,Macannell首次将“真实性”概念引入到旅游研究中,引起学者广泛讨论。关于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客观主义真实性(Objective Authenticity)——关注旅游客体(Tour Objects)的真实性。客观主义真实性和传统文化、原先的、原创的、独特的等概念相联系,游客评判旅游产品是否真实的标准是“它们是否在本地由本地居民根据习俗与传统制造或表演”。从文化旅游的角度,研究旅游客体的真实性很重要;建构主义真实性(Constructive Authenticity)——从更加复杂的角度强调了游客主体对客体“真实性”的构建,在注重客体真实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的差异性。旅游经营者可根据游客的期望、想象、偏好、信仰等因素来设计景区与组织活动,以此解释现代旅游体验现象,以达到真实性效果。存在主义真实性(Existential Authenticity)——关注主体体验的真实性。与前两个观点最大的不同在于,存在主义真实性关注的是旅游主体,强调游客的主观体验,存在主义者认为在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寻求一种本真,这种本真被其参与的某些旅游活动激发,他们无所谓旅游客体的真实性,只是借助旅游活动或旅游客体寻找本真的自我。

民宿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旅游接待设施,不同于传统的饭店住宿体验,它是一种有内涵、有文化、有灵魂的住宿形态,是游客体验目的地文化的直接入口,甚至是当地文化的缩影和集中体现,只有通过合理的提取当地文化元素,巧妙的设计才能达到满足游客文化好奇心和强化当地文化感知和价值的作用。真实性理论从旅游客体、主体、主客互动三个方面分别展示了相应的游客体验的需求和满意度描述,对于科学合理的指导民宿文化元素选择和设计,加强游客文化体验和当地文化价值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民宿文化元素选择与设计中的问题

根据近两年来的学者研究,以及作者的各地走访,发现目前大多数地区民宿在文化元素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民宿商业化,非传统文化元素乱入

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文化商品化成为必然趋势。一些民宿开发商或经营者对于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了解程度不够,缺乏文化挖掘意识,忽略了人文特色作为民宿灵魂的重要性,机械的模仿和随意的“嫁接”,将本土文化随意删减、修饰,使文化“失真”,导致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投资者为追求高房价一味模仿高端精品酒店,提高硬件水平和视觉品质,但是忽略了本土文化和淳朴民风的摄入。一些民宿甚至提供 KTV 等娱乐服务,采用酒店化的管理和经营策略,带给游客的原生体验效果大打折扣。民宿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导致文化内涵的丧失,进而削弱甚至误导了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客观真实性感知。

(二)文化体验功能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些民宿经营者缺乏专业的市场分析,忽视市场细分,错误定位目标市场,随意改造特色民居,使其最终的文化内涵展示与游客期望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大多数民宿在体验式功能上呈现单一化,主要以住宿餐饮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体验设计,忽视对于“休闲”、“共享”、“体验”等潜在价值的挖掘。活动主题和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精神,同质化现象导致游客审美疲劳,削弱其深度体验欲望,无法满足游客对旅居生活多样性的需求,造成游客无法实现目的地文化真实性建构,这也成为制约部分民宿发展的瓶颈。

(三)民宿“主人文化”意识缺乏,人文情怀流失

根据《精品民宿调研报告》,民宿投资者70%是利益导向型,30%是情怀导向型①。民宿本身即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展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除了物质上的文化呈现外,民宿主人或经营者便是行走的文化元素。然而从市场现状看,很多民宿经营者并不注重与游客的互动,将主客关系严格区分开来,尝试提供所谓的“标准化”服务,“满足”游客的需要,甚至有些民宿经营者为外地人,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并不深厚,本身也缺乏潜移默化的本地文化韵味。然而大多数选择民宿的游客,非常关注与当地人的交流和沟通,在良好的生态环境里,特色的民宿活动里,在与主人朝夕相处的温馨体验中寻求现实真正的快乐,实现内心真我的感知。

四、现代民宿文化元素选择与设计相关建议

根据旅游真实性理论综述,并结合民宿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就地取材,还原传统

根据客观存在主义真实性观点,现代民宿经营者或开发商应该就地取材,在原始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整修。充分分析其原本的、原创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其原封不动的摄入到民宿设计中,包括建筑装饰、服饰装扮、餐饮餐具等细节处理,不可盲目照搬或过度设计。传统民俗表演展示应凸显“真实的舞台效果”,不要一味地追求盈利而机械式的重复,使其文化的精髓被疲劳的演员丢失,让游客相信民宿文化内涵的客观真实性,进而达到提高游客感知的满意度,形成地方文化品牌。

(二)原真性和独特性相结合

根据建构主义真实性观点,民宿设计不是简单的闭门造车,经营者或开发商需要在了解目的地或民宿市场的主流客户群体的特征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元素组合和设计,而不是零散的堆砌或者肆意的删减,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设计民宿主题和风格,在保持当地文化灵魂的前提下,在空间设计、附属功能和体验活动中增加创新功能,例如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打造为学习、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形式,让游客融入其中,从这些体验中感受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也有利于传播当地地域文化,从而使其得到保护与传承。

(三)构建“主人文化”,营造温馨民宿

除了无生命的文化载体以外,在民宿中生活的主人和服务人员也是文化载体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体现在民宿文化主题的设计当中。根据存在主义真实性观点,游客主体在旅行中的感知和感悟是其获得真实感体验的关键。面对城市高压和快节奏,人们选择来到远离世俗的乡村民宿,既是为了融入自然,放松身心,也是为了探索未知,体会淳朴的独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民宿的需求不应该是一座冰冷的住宿场所,而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家”。

五、结语:

民宿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人文情怀的民宿既能给游客提供朴实的“家”,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围绕着游客的真实性需求,传递传统的乡土风情,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蒋佳倩,李艳.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6 (4):16-22.

[2]黄逵芳. 论乡村旅游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7),153-154.

[3]张广海,孟禺. 国内外民宿旅游研究進展_张广海[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 33(4): 503-507.

[4]袁帅.对我国民宿发展的5点思考与3个建议.http://www.sohu.com/a/225246447_24399

[5]中国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民宿管理办法[EB/OL].观光局行政资讯系统. http://admin.taiwan.net.tw/law/law_d.aspx?no=130&d=39.

[6]周亚庆.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旅游学刊, 2007, 22(6):42-47.

[7]李旭东,张金岭.旅游真实性理论及其应用.[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51-54

[8]马晓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6):104-107.

[9]徐强,刘吉源.面向问题搜寻的民宿设计建筑策划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8(07):59-60.

[10]李纳,陈双琪,张静.浅谈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8(17):97.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睡眠研究所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