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白内障在致盲眼病中占第一位,因白内障而致盲者占所有盲人的50%以上。年龄是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药物也会导致白内障。
药物性白内障通常在药物治疗较长一段时间后出现,极少数呈急性病程,停药后白内障症状大多不可完全缓解。在白内障出现之前,患者多有其他伴发性疾病。临床上药物相关性白内障主要以后囊膜下白内障为最常见类型,也可见核硬化及其他类型。目前,研究者多认为药物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关。
常见的长期使用会引起白内障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氯丙嗪、抗肿瘤药、缩瞳剂等。常见引发白内障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泼尼松龙和氢化可的松等。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皮质激素,长期口服或短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晶状体后囊膜下混濁。白内障一旦形成,减少或停用激素均不能使其消退。也有长期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诱发白内障的报道。
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长期大量给予可引起角膜和晶状体毒性,如果用药量超过2500克,95%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内障。抗精神病药引发的白内障常伴有角膜混浊和其他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在停用抗精神病药后,一般白内障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白消安、丝裂霉素等抗肿瘤药物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大剂量用药会影响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致白内障发生。长期使用抗胆碱酯酶类缩瞳剂,特别是长效缩瞳剂,可以引起前囊膜下白内障。停药可减缓或逆转白内障发展过程。其他可能导致白内障发生的药物还包括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他莫昔芬、胺碘酮、异维A酸、喹硫平等。
如果您在服用以上药物,也不要恐慌,并不是使用这些药物就一定会发生白内障。服用上述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至少每年2次),特别是中老年人,如感眼部不适,须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以及时停用药物或换药。常用治疗白内障的滴眼液包括氨碘肽滴眼液、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严重影响视力者须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