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 刘海燕
摘要:分析了美国凯特琳大学半工半学的培养模式、特点,并从合作模式、社会文化背景、教学理念等方面与我国的办学机制进行了对比。凯特琳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推进校企合作,尤其是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校企合作;凯特琳大学;半工半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6-0082-05
美国凯特琳大学(Kettering University)创立于1919年,其前身为汽车职业学校、通用汽车学院、通用汽车工程与管理学院,是一所侧重于技术、工程及商学管理的私立大学。由于其历史出身是为通用公司培养人才,所以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四年制大学计分卡排名,凯特琳大学多个学科进入全美前三名,被誉为汽车工业界的“西点军校”。
一、 模式与机制
(一)模式特点
一直以来,凯特琳大学的教学一直秉承其创始人查尔斯·凯特琳先生的理念“搞工程教育不能像培养音乐人才那样连续四年实践中学,也不能全靠教科书理论学习,而是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必须结合起来”[1]。其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的模式特点包括:
1.校企合作下的学生半工半学
凯特琳大学全年分四个学期,每三个月为一个学期,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全职工作的时间安排在四个学期交替进行。学生入学后就会被分为A和B两组,当A组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B组学生在公司带薪全日工作,在一个学期结束后,B组学生回学校进行课堂学习,A组学生在公司带薪全日工作,如表1所示[2-3]。
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或困难,学校允许学生适当地调整学习与工作学期,可以连续两个学期在学校学习,但不允许超过连续三个学期在校学习或工作,即每名学员有一次机会延迟企业工作学期,但不能连续延迟,这种模式在美国也是独特的。
2.入学即入职,学生—学校—企业融合关系
凯特琳大学的前身是通用汽车公司下的人才培养学校,其办学体系根植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运转的模式是通过把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合作者角色甚至是作为主要推动力融入到校企合作办学中。新生报到入学,就可以去应聘心仪的企业,并签订相关协议,这些企业主要是与凯特琳大学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可以是自己联系的与学校无合作关系的企业。每一个工作学期,学生可以继续回到之前的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另外一家企业工作,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意愿。在现有的运行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四年的企业工作会保持在同一家企业,8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即是入学时应聘的工作单位。
凯特琳大学设置有专门负责学生与企业关系的事务处理中心,包括组织企业来学校招聘,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或具体岗位相关的信息,帮助在外工作的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
(二)机制特色
1.共赢机制下推动的合作关系
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会由政府设立管理部门或机构支持、带动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不同[4],凯特琳大学是私立学校,在招生、教学模式、与企業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校企合作关系方面,与一般由企业为核心带动学校实践教学发展不同,他把学生纳入到校企合作发展的关系中,并且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去牵引校企合作,形成一个三方互相促进、三方共赢的学校—企业—学生合作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建立在学校、学生、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与我们熟悉的传统批量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不同,这是以学生个性化发展及企业需求为基本理念的校企发展模式,本身就具有内动力促使它稳定发展。
对于学校,该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地扩充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更好地建立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完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理论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借助企业对学生各方面持续的反馈,还可以有的放矢地改进学校校内的教学问题。
对于学生,在这种机制下,整个大学期间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由于可以真实地接触具体的工作内容,了解岗位对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也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下一个校内学习阶段要学习的内容。而且,亲眼目睹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需要的学习方向。在学习之外,据凯特琳大学抽查统计,学生在企业全职工作,月薪在2 000美元到4 000美元之间[5],一年6个月的企业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
对于企业,在校园招聘新生员工,其流程与在社会招聘员工的流程一样。企业对提交申请材料的学生通过考察、面试等方式进行筛选,然后签订工作合同。由于80%以上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企业工作会保持在同一家企业,并且毕业后直接选择在该企业就业,所以企业招聘的新生员工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即是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过程。企业不仅可以按所需人才进行培养,同时也省去新员工的培训周期及相关成本,企业自然会热衷于发展校企合作。
2.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
大学四年,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校内以理论学习为主;一半时间在企业,以实践学习为主。校内的教学主要是通识、专业基础方面的教学,这些教学是围绕学生个人的需求发展而开展,更注重教学服务理念。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不仅在课堂,更多的是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凯特林大学校内的教学活动,常见的是几个学生一组的项目讨论学习方式,这些项目内容来自真实的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的同时,要完成一定的理论自学任务,结束一个学期的工作实践后需要完成总结报告,包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欠缺的知识分析等内容。学生清楚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之处,接下来该学什么,无需教师激发学习兴趣,其本身就有来自现实的学习动机,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一大特点。
二、分析与对比
凯特琳大学基于校企合作的半工半学培养体系、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其特有的背景与环境,我国高校甚至是美国其他高校很难照搬,但笔者认为分析其特点及背后的理念可以为我国高校推进校企合作,尤其是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借鉴与思考。 以下从社会文化环境、学生特点、企业参与、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见表2)
通过对比可知,从务实办学理念、实施模式到教学过程、学生个体特点等多方面,美国凯特琳大学有其鲜明的差异。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教到学,其最大特点是企业、学校、学生等角色在整个体系中是“活”的,都是主动积极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与国内不断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鼓励政策等去推动校企合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启示与借鉴
(一)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模式推动校企合作
转变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寻找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切实共赢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推动校企合作。企业的参与不能仅靠政府主导或者是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去推动。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其参与带来的获益去推动,而不管高校还是学生本身其最大的输出就是“人才”。因此,企业如何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体系下获得“人才”的受益问题必须给与重视,也只有在企业获益的前提下,学校—企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才会保持积极的活力,也才能稳定持久。
对于学校,可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碰到的问题,处理学校、学生、企业合作关系中相关业务等。可搭建更多的学生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比如,线上的学习—就业—企业的资讯平台,包括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构建一个更开放的企业选拔实习生,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在校生沟通、交流,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对相关专业能力的要求、实习信息。在社会实践或者实习中,给与他们更多的选择实习企业的自主权,尽量减少由学校统一安排,直接与企业商定实习岗位,实习内容等[6]。
在培养方案上,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的时间可适当增加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对选修课程模块给与学生真正的选修主动权,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班级统一选修、统一上课等。对于学生实践环节,可摆脱以往只有大三、大四的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践、实习的固有模式,增加学生在大二,甚至在大一学习通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期间的企业实践、实习机会,帮助他们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专业能力发展的帮助,了解自己心仪的企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专业课程学习的范围、深度等信息。
对于企业,若想在学校—企业—学生合作中获得所需人才,则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校园,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而不是被动地、批量地接收学校安排的学生短期实习,仅仅与学校进行合作,并未与学生形成合作的关系。
例如,利用学校建设的线上平台,除了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发布所缺人才专业能力要求,甚至具体到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需要什么专业知识、需要学习哪方面的课程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的同时,帮助学校培养毕业即可进岗的学生。主动走进校园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其选拔对象不局限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主动进入学校发现“好苗子”,培养自己的“苗子”。设置在岗职员学生助理岗位,建立在岗职工与在校学生形成的“一带一”的学徒机制,师傅负责结合工作要求及自己相关经验给学徒布置在校学习任务,师傅只负责布置项目式的学习任务及答疑,无需承担具体教学工作[7]。
(二)以“学”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开展教学活动
以学生所学、学后所能作为教学评价依据,务实教学活动,以“学”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与环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后会用等。因此,教学活动必须摆脱以往那种以说教为主,围绕教师的“教学”开展的教学活动。毕竟即使“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学、学不会、学了不会用,仍然是失败的教学活动。对于工程类专业,凯特琳大学的“有效教学”理念值得学习。 学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师是组织者,教学是否有效是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术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来评价,而不是你的PPT是否生动精彩,你的备课是否充分,你的授课表达是否清晰等。在这种以结果输出为评价标准的体系下,课堂往往是活跃的,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就问题开展的争论等现象是他们上课的一种常态[8]。
借鉴凯特琳大学的经验,比较我们的现状,个人认为,无论何种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必须务实,不忘教学的初衷,必须围绕学生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等问题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围绕学什么,是否学会,针对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任课教师需明确具体的期望学习目标,期望的学习目标等级,学生必须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所学课程在专业能力中的作用等,最终的考核也是依据是否达成期望的学习目标、能否解决预期的问题、能否完成期望的技术项目等,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张试卷,每一个学生完全一样的标准。
围绕怎么学,教师开展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贯彻“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本质是探究式学习,其本身强调学生主动地学,因此“做中学”不能仅仅是增加了实验、实训的课时,要么是先理论后实践,要么是先实践后理论的固定模式,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条件去发现知识问题、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教学活动、实验条件,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会。例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引入更多的带有相关知识问题、技术问题的项目案例、实验内容;结合线下学习任务,利用互联网,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解答的线上平台,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及时地追踪学生学习进度、学习质量,进而调整线下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总之,就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三)充实完善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个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职业行为是否成功,因此,进行职业指导时,应更多考虑个体能力是否与职业能力需求相匹配[9]。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了解自己,了解相关专业的职业发展、了解相关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凯特琳大学半工半学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主动去学习,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其背后根源是对学习目的、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清晰、明确,这也是该学校得以较好地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比较国内学生的特点,由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家庭背景的不同,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自己的兴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所学专业知识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等懵懵懂懂,甚至根本没想过自己的将来。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不能仅限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等,而要结合国内教育制度的特点,将职业规划教育提升至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能仅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培养,鼓励他们去思考自己的发展,探索自己的兴趣方向。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而不仅限于即将毕业阶段。比如从大一新生就开始,建设更多的平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可选范围以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等,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渗透职场案例、技术应用案例,借助校友职场讲坛,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了解职场的窗口。
四、结语
凯特琳大学基于校企合作的半工半学模式,有其源自企业内部的职员培训机构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社会文化背景,所在地是汽车行业重镇,有众多汽车企业。其模式并不具有普适性,甚至在美国其他地方也不能成功复制,我们不能照搬、复制其模式。但其办学模式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学校—企业—学生稳定的合作关系背后的理念,师资建设的多元化等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尤其是在我国大力发展工业升级,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参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如何改变等问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反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About Kettering University[EB/OL].[2018-09-01].http://catalog.kettering.edu/undergrad/about/.
[2]Cooperative and Experiential Education[EB/OL]. [2018-09-01].http://catalog.kettering.edu/undergrad/cooperative-experiential-education/.
[3]Academic Calendar[EB/OL].(2017-05-01)[2018-09-10].http://catalog.kettering.edu/undergrad/academic-calendar/.
[4]涂宝军,丁三青,季晶晶,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机制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2018(4):104-107.
[5]Student Life[EB/OL].[2018-09-10].http://catalog.kettering.edu/undergrad/student-life/.
[6]徐松,沙春羽.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7-118.
[7]Andy Martin,Jenny Fleming.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outdoor education[J].Journal of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010(6):41-48.
[8]Zehavit Gross,Suzanne D.Rutland.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informal educational setting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17(2):1-8.
[9]董琳琳,张元.美国职业信息网络数据库的职业指导功能设计[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6, 26(4):63-67.
(责任编辑:张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