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微信群沟通功能的异化与重构

2019-08-01 06:30余兰魏善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微信群异化重构

余兰 魏善春

摘   要 家校微信沟通群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网络微信群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有些家校微信群沟通功能已经异化:学生由“中心者”转向“边缘者”、教师由“组织者”转向“缄默者”、家长由“关心者”转向“攀比者”。为了防止家校微信群功能异化现象的发酵,建议:重构微信角色定位,以爱奠定沟通基础;建立民主沟通制度,增强微信沟通保障;加强微信沟通学习,提高网络沟通素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优化微信沟通实效。

关键词 微信群  沟通  异化  重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1]即教育是家长与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合力,实现“1+1>2”这一目标,家校沟通俨然成为教育合力的核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谈到:“坚持标准先行,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探寻数字校园、智能教室建设,建立沟通学校、家庭、社区的学习网络。”[2]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学习网络,科技沟通的方式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家校微信群的建立。家校微信群的推送最初是使家校教育合力途径更加多样化,从而实现教育沟通功能的最优化。但是,伴随着浮夸奢华风气的兴起,家校微信群的功能已经慢慢地从“教育群”变为“攀比群”“恭维群”,这已然违背了家校微信群建立的初心。为了防止这一现象恶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沟通的问题,重构样态,完善功能。

一、家校微信群沟通的意义

1.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家校微信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能够通过家校微信群消息的推送,及时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和高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尊重学生的隐私,让学生通过微信的方式将自己不愿公之于众的事情告诉老师,是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的渠道。学生在微信群中能够及时地与教师沟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地位。家校微信群的建立既能让学生勇于表达和展示自我,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在随时地关注和关爱他们。这种爱能够激励学生从“不想学”变成“我想学”的良好态势,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2.反思自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所谓反思,指的是教师对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领域进行自我的重新认识,是教师教育专业成长不断提高与自省的过程。家校微信群能够使学生及时地反馈所学内容的困惑之处,而这些困惑能够让教师不断地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有效。家长也会通过微信群向教师反映自己孩子学习的难点,从而更易于教师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分层教学任务,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在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

3.资源共享,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长通过家校微信群能够获得教师和其他家长提供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家长在家校微信群里能够及时地和教师、其他家长互相沟通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借鉴和吸收教师和其他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原有传统观念,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通过家校微信群教师的指导,家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学习兴趣,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和关爱学生。

二、家校微信群沟通功能的异化

为研究家校微信群的沟通功能,本文通过查阅CIKI相关文献、书籍分析了2015年到2018年网络报道共36条典型家校沟通群的案例,案例选取的标准为教师、家长、社会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教育微信热点事件,主要依据百度收索引擎查阅的相关条数判断,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梳理。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总结家校微信沟通群网络报道内容多以异化、负担、沟通变味为主题,负面报道高于正面报道。其中,家校微信沟通群的负面消息在2015年为19%,2016年为12%,2017年为36%,2018年为33%。2017年到2018年家校微信群的负面报道消息均高于2015年和2016年,家校微信沟通群负面消息报道呈现上升的趋势,家校微信群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潜在的负担,这些潜在负担催化了家校沟通群功能的异化。笔者主要以人物关系转变的视角,基于网络典型案例报道,对家校微信沟通群的异化进行论述。

1.学生由“中心者”转向“边缘者”

家校微信群的功能由學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变成了展示家长“作品”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由“中心者”的地位转向“边缘者”的地位。学生对学习都有一定的惰性,而家长如果对学生作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容易出现家长代替学生做作业的现象,导致学生作业出现造假。但是,在部分家长观念中,家庭作业只能与课内知识学习相关,而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无关,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生活性,导致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手工作品以及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生活作业都由家长一手操办。以下是出自《人民日报》的一个小案例。

沈先生代写作业事件[3]

沈先生的孩子在读小学,他们班孩子每天各种各样的课外作业都是通过家校微信群推送到家长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做完的课外作业以微信的形式发送给老师。在传送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学生的课外作业都公开在微信群中,老师也在微信群中点评。因此家长们都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地帮孩子把作业做得漂亮,甚至亲自上阵,出现为孩子代做的现象。

纵观现状,我们有少部分家长也和沈先生一样,做过类似的帮助自己孩子做家庭作业的事情。家校微信沟通群是家校沟通的媒介,许多学生的作业也是通过微信的平台进行上传让教师给予点评,殊不知教师点评的几乎都是家长的“作品”,这中间是激化教师与家长不信任的根源。家长或许认为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不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但是家长也应及时地向教师反映,而教师也应该及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然而,这样缺乏沟通的结果是作业变成了家长的负担,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角色异化。

2.教师由“组织者”转向“缄默者”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教育者,也是家校微信群的组织者。教师在微信群中发布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相关各科教师的作业,促进与家长达成教育合力上的共鸣。但是现实中,教师由“组织者”转化为“缄默者”,教师不敢在微信群里随意发布消息,因为教师稍微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与家长之间言语的冲突,甚至影响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某小学教师因为没有及时回复微信消息引来家长辱骂与殴打的案例。

某老师因未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遭受家长辱骂和殴打[4]

王家长的孩子在某小学读一年级,他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剛参加工作两年的年轻女教师。一天,张老师把已经批改后的卷子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卷子拿给家长查阅。但由于王同学放学回家后并没有将他的语文试卷交给父母,王家长便在微信群中询问张老师是否将试卷发放了下来。那个时间段正是张老师下班的时间,因此没有及时地翻看微信消息和回复家长。王家长便在微信群里大骂:“妈的,断气了吗?”“老子早晚收拾你!”后来,王家长下午找到张老师的办公室,见到张老师后顺手就是一巴掌。

我们都在倡导合力教育,教师与家长不是对立面而是合作伙伴,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家校微信沟通群事故的频繁爆出,让广大教师深感疲惫,无法专心从教,教学效率低,话语权被剥夺。这在无形之中使教师与家长产生沟通的隔阂,信任感降低,造成教师与家长在合作的道路上背道而驰。

3.家长由“关心者”转向“攀比者”

罗素认为,对孩子不管是夸奖还是责备,我们都不能对学生加以比较和评判。不应该对他说某某孩子做得比你好,或者某某孩子特别的乖。前面一种让孩子产生对你的鄙视,后面一种则会让孩子产生怨恨[5]。家校微信群意在促进教师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上的互动共鸣,是家长关心孩子的一个平台和媒介。然而许多家长在微信群里互相攀比谁家孩子更聪明、谁家孩子出国了、谁家最有钱,使本应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平台的微信群成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攀比群”。以下是某家长在开学的第三天因微信群的不良之风退群案例。

开学第三天,某家长退出了微信群[6]

某家长说到,在新生开学不久后,作为家长微信群的新成员,她感到非常的有爱。因为非常的舍不得女儿,这位家长慢慢开始适应开学与女儿分别的焦虑期。而今这位家长突然被拉到一个“知你忧,懂你苦”的家校微信群里,让这位家长感觉找到了组织。但是群里的内容使这位家长毅然地决定退群。其具体内容是鹏鹏爸爸在微信群中的介绍为:“Hello every one,I am pengpengs father,I hope we can communicate more and help our children to grow up better!”这时候,小凯爸爸说道,再忙也得将时间留下来陪孩子,下午我将带小凯出去放风筝,接着在群里放了一张马萨拉蒂的照片,旁边的小凯一脸的茫然。小萱妈妈也不甘示弱地说道,宝贝女儿要去学钢琴了,然后放了一张小萱坐在副驾驶,红色法拉利的配图……

微信群里奢华浮夸的攀比之风使原本家长对学生的关心变成了“我强你弱,我有你无”潜在的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比试和较量。这样的攀比不利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交流。而且这种攀比心理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容易造成学生对金钱盲目的攀比,形成不良的同伴关系和骄傲自大的性格,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正确金钱观的树立。

三、家校微信群功能的重构

1.重构微信角色定位,以爱奠定沟通基础

第一,回归儿童的主体地位。首先,家长要尊重儿童,激发学生沟通内驱力。董梁认为:“不管组织什么活动,应以尊重儿童的主体为前提,都必须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7]家长要和儿童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与儿童进行心灵的沟通。父母要鼓励和支持儿童积极地参与到家校沟通的互动中,让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将学生从外在的语言学习变成学生内在能动的语言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学习。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微信群中要尊重学生的隐私,特别是对敏感的学生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在家校微信群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责备和嘲讽,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鼓励。最后,学校要关怀学生,完善微信沟通模式。在家校沟通中,学校确立“以生为本”的沟通模式,重视学生需求、经验以及学生的兴趣。学校领导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融入到家校沟通中,能够将自己学习障碍、心理困难能够准确地表达给教师和家长,使家校沟通不再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三维主体沟通,而是融入学生这一“主体”模式的四维主体沟通。

第二,回归平等的家校关系。首先,教师要理解家长。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发展考虑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因而在微信群中公开发表一些教育观点引起教师与家长争论时,教师应该站在家长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以宽容接纳之心来理解家长。其次,家长要尊重和支持教师工作。一方面,家长要尊重教师的职业,以同理心的方式体谅教师,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家长不能因为教师没有及时回复消息,就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质疑,对教师的人格进行侮辱。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儿童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而且会使广大教师失去教学的热情,降低教学的效率,消解教育的合力。另一方面,家长要支持教师的工作。家长要辅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时与儿童沟通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教师与家长要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建立民主沟通制度,增强微信沟通保障

第一,学校领导要完善学校内部微信管理权限制度,激发教师团队微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赋予广大教师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杨小微认为:“建立校长与年级组的直接领导关系,就可以减少管理的层级,缩短学校领导与教师、学生的距离,拓展上下沟通渠道,不断提高管理的及时性、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因此,在家校微信沟通群中,学校要下放权限给教师,让教师能够真正发挥在家校微信沟通中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学校权力重心下移,既有利于学校领导灵活地调配资源也有利于激发教师微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设置合理的微信制度,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教师要建立民主微信群制度。冯建军认为,制度属于规则的一种范畴,这种规则具有正式、权威和稳定的特征[4]。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家长、学生参与微信制度条约建立的积极性。通过共同制定具有权威和民主微信沟通制度条例,形成稳定的外在规则。如:教师在微信上公布学生成绩前须征得家长和学生的同意,家长不得在群里闲聊和发布与学生、教育无关的事情、规定微信沟通的时间段等。董燕认为,一个非常好的家校合作须建立在互信沟通的基础上开展实施[9]。家长与教师要建立信任感,共同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仅仅由教师向家长传达信息的单向交流方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多项交流。教师在微信群沟通中既要善于倾听家长的诉说,也要及时地给予家长中肯的反馈,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与热情,使家长乐于参与并遵守微信沟通群制度条约。

3.加强微信沟通学习,提高网络沟通素养

第一,教师要善于学习,提高自身沟通能力。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确立微信交流制度,了解微信沟通的功能,正确掌握微信沟通的方式方法。教师只有学习和掌握沟通技能,才能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教育理念,从而形成以学生为基础、制度为保障、素养提升为学习目标的家校合力的沟通模式,契合教师与家长教育理念的达成。除此之外,教师应多向同事、家长、学生学习。教师要经常与同行保持沟通,发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微信沟通群存在共性与个性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拟定合理的策略。傅维利认为,教师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10]。教师还应向家长虚心求教,诚心学习。通过与家长的配合交流,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和沟通上有的放矢。

第二,家长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家长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与教师以及其他家长沟通,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长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心理发展的整个阶段,配合教师的教育理念,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父母的榜样示范具有具体性、灵活性、生动性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易于被学生所领会和效仿。在家校微信沟通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负面情绪在家校微信群里发布,从而影响到教师和其他家长。家长要把自己看作教育学生的表率,成为自觉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力量,多阅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做到真正地关爱儿童。

4.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优化微信沟通实效

传统沟通方式与现代网络沟通相结合,优化微信沟通实效。一方面,学校要将传统的沟通方式与现代沟通方式相结合,除了对科技软件的使用,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保留下来。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家访等。通过传统的家校活动增强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冲破家校微信群沟通中仅靠打字和语音沟通的障碍。同时,家校微信群的建立有其独特的魅力,它能够让教师与家长更加快捷、高效地实现沟通互动,因此建议将传统沟通方式与现代网络沟通相结合,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家校沟通渠道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学校要优化微信沟通功能,凸显微信沟通实效,形成有利的教育合力。学校应对家校微信沟通功能的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家长意识到家校合作中微信沟通模式对学生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唤起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意识,使家长能够自愿地参与其中,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沟通的样态。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微信沟通使用方式的论坛,征集各个学生、家长、教师、技术人员、专家等各个领域相关人士的意见和策略,综合其内容,学校将其优化完善到本校微信沟通群,并以文件的形式传送给教师和家长,使其效果落地,促成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合力最优化,最终实现1+1>2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3] 家长微信群成负担群、攀比群、马屁群,家长每天看群提心吊胆

[EB/OL].[2018-8-28](2018-9-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0026407203912801&wfr=spider&for=pc(有修改)

[4] 安徽五河某女老师因未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遭受家长辱骂和殴打!并还叫嚣“我有资格打老师,老师没有资格打我”[EB/OL].[2018-06-14](2018-9-28).http://www.sohu.com/a/235720261_559626(有修改)

[5] 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6] “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EB/OL].[2018-9-13](2018-10-5).https://www.sohu.com/a/253717411_476015(有修改)

[7] 董梁,王燕红.家校合作中回归儿童主体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14).

[8] 杨小微,李伟胜,徐冬青.“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指导纲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 冯建军.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公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

[10] 董艳,王飞.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長认同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2).

[11] 傅维利.论家校微信交流冲突中教师的角色担当[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微信群异化重构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微信群于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出院延续护理的应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