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英
摘 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中国价值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前三个方面中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是中国能够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价值追求;价值基因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01-03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在国内,目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关键时刻越要清醒,“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1]。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2]1。
当前,学术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多角度、多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3]。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学界研究不深的问题:究竟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由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从理论走向现实?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中国价值角度,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何由中国提出”问题尝试性地做出解答,以期进一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向深入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1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的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是为了人还是为了资本?是为了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少数人?中国答案是为了人,是为了大多数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关联。在国内我们顺应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实现共同富裕。在国际上,我们主张世界的发展应以世界人民为中心,各国人民的利益都需要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定义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强调,要“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510。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整体观念,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因此一个国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合理关切他国发展,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这正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衷: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国际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儒家传统文化推崇“仁”的思想,“仁者爱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不应把一些人当手段,人本身就是目的,一视同仁,这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思想的第一个体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自觉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即不能是少数国家发展,多数国家不发展;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5]16中国发展起来不是对世界的威胁,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形象,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
中国走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即我们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跨过了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我们走的这条现代化道路和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走的是资本扩张、殖民扩张的道路,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到后起的德国、美国,无不如此。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新崛起的大国和原世界霸主之间冲突不断,原世界霸主逐渐式微,新崛起的战胜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西方列强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多走的是一条‘民族国的‘崛起——鼎盛——衰退国强必霸的道路”[6]。二战以后,虽然旧殖民体系已经瓦解,但这种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方式依旧存在。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走的不是资本扩张、殖民扩张的道路,而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民族复兴之路。所谓复兴,一是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这是一个参照系。唐诗、宋词、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无不说明我国古代是领先世界的,“可以说在世界史上,宋代是中国最辉煌的时期。从2000年前到19世纪中叶,中国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率一直是20%至30%”[7]。中国即使在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有走向外扩张的道路,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平等交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1]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是“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是讓人“心向往之”的“心悦诚服”。西方一些国家,从自身立场、国情和走过的道路出发,主观臆断中国发展了也必然会走和他们一样的扩张道路,这是一种误判。
所谓复兴,二是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陷入过空前悲惨的境地,这也是一种参照系。以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为标志,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铭记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儒家传统文化“仁者爱人”思想的第二个体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的残酷,不会再将自身不想经历的遭遇加于他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基于自身国情自主选择的道路,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超越资本追求霸权的零和逻辑,就是要坚持建设一个远离战争、持久和平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8]。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道路,已经由实践检验并继续由实践检验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方案和力量,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承担更多责任。因此,中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而且是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党。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习近平总书记12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讲话,强调政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各国人民期待、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613。强调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世界共同发展、世界文明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2]614-615。在此次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封上了别人的门,也堵上了自己的路”。因此,中国共产党愿广交天下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而且始终把为人类和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2]490,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愿为推进人类政治文明、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历史担当,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世界关怀。
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高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愿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奋斗。因此,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张开双臂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倡导”,即倡导建设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倡导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倡导建设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倡导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2]510-512。对国际社会关心的“中国发展起来会怎么样”问题做出了清晰的阐释,表明中国要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516,共同面对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对世界关心的问题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1.“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义利观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孔子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孟子见梁惠王》中,王曰:“……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一开口就讲利,而孟子却说只要讲仁义就够了。因为重情义、讲道义,会得到别人的支持。正如傅佩荣所解读的,“因为这符合人性的要求,天下百姓都会支持你,仁者无敌”[10]8。孟子还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义利观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牺牲别国利益实现自己发展,不搞你输我赢、赢者通吃,而是优势互补。这种义利观使我们能够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让中国发展机遇、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沿线国家和人民。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是中国提供的超越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界限的全球性公共产品,只要有意愿加入,中国都欢迎。“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但受益的是各国人民,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宗旨和目标。
2.“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
儒家传统文化主张“和为贵”,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在当今世界,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既是对儒家传统文化“和为贵”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和为贵”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为贵”主张协商和合作: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只要坚持平等相待、民主协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分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而不是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儒家传统文化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是“和而不同”理念,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社会制度等不同,各个国家之间有差异是正常的。正是有不同,这个世界才多姿多彩。文明并无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不能认为自己的文明就是先进的,并用武力强行推广。这种“传播文明”其实是霸权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对话,以此消除误解,达成共识,基于共识而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3.“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其实就是古代人追求的“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说儒家“大同”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天下一家”的济世情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于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追求,是对儒家“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不平等的状况是不能持久的,世界的发展必将是更加公平和普惠的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发展起来,体现了中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和世界胸怀。
综上所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提出是和中国价值观的特点和优点紧密相关的,不仅仅局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四个方面。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有的国家没有完全理解甚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存在误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外传播力度,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故事”;还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研究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外交学等诸多学科,目前的研究多是从某单一学科角度的研究,跨学科研究需进一步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现有国际体制机制的关系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2]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田鹏颖,张晋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与改革,201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本书编写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肖忠群,杨帆.文明自信与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意义与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7]张立文.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6).
[8]習近平.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8-11-17)[2019-
03-01].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811/17/t201811
17_30803211.shtml.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0]傅佩荣.孟子的智慧[M].北京: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