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浸润式教学构想

2019-08-01 01:48梁军秀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梁军秀

受双语教学中浸润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语文浸润式教学也逐渐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浸润式教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之相比,作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显得非常乏力,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问题:写作基础差,生活素材少。有教师的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随意性大,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系列。有教材的问题: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中的作文训练专题,内容比较笼统、简单,系统性不强。

针对这些现象,从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行为去分析,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寻找作文教学的应对方法,顺应学习规律,大胆探索,将浸润式教学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的关于高中作文浸润式教学的一些设想。

一、作文浸润式教学,需要科学规范

1.统筹教材,构建“浸润式”作文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中共有20个专题的写作教学内容,有的作文单元是按体裁编排的,有的作文单元又是按基本写作基础理论编排的,这样编排写作内容难免有交叉,不便操作,因为讲每种体裁都会涉及立意、选材等基本写作理论,但又略有不同。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是有取舍的,讲什么,不讲什么,都由教师来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是违背“积极学习”与“生成性”理论的。浸润式作文教学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对高中作文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强化体裁意识。

譬如教师可让高一学生通览全部作文单元的教学内容,找出涉及的体裁有:必修一、二以记叙文为主,必修三、四以议论文为主,必修五不限定体裁,以写得深刻为目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梳理,明确每个学期重点学习的文体,这样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做”弄清文体分类的相关知识。如高一上学期的记叙文写作有这样要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基本写作理论内容就可结合记叙文写作进行系统讲授。这样能把写人叙事、抒情、哲理、写景的写作内容都系统地梳理出来。高二学习议论文写作;高三可结合高考学习考试作文写作,因高一高二学了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类体裁,高三结合高考学习考试作文写法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对教材整体作文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主动建构作文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一种浸润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学习作文的思路清晰了,每学期集中学习一类体裁也便于学生掌握,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教师应设计具体的写作计划

语文教师可以进行以语文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定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写作计划要按照高考的要求和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要覆盖一定的面,又要体现出写作的质量。可以参考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生存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来进行作文题目的设定。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

二、作文浸润式教学,需要实实在在的积累

阅读积累:目前,语文教师与学生已经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够“行万里路”,却可以“读万卷书”。勤读,可以开阔眼界,发展心智,丰富情感,这些真是写作所需要的,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成功的写作。在书中,可以观察别人的写作手法,可以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景物的描绘、人们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刻画。教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感受,甚至是摘抄自己喜爱的语句、段落。这样的读书计划必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生活积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尋找写作资源,让写作贴近生活,走向“实用”。如结合我国一些城市“雾霾”日趋严重的现象,学生可到社会上去采访,写一篇消息;可进行深入调研,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建议书;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社会生活评论;可联系雾霾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写一篇散文;可发挥想象,写一篇小说或科幻小说;也可查阅资料, 写一篇科普说明文等。

浸润式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实用性。教师的作文命题都来源于生活,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而且,这样的作文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后承担相应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作文浸润式教学,需要切切实实注入课堂

现在的作文教学绝大多数是这样的,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布置一个作文题,学生课后写,教师课后评。快的一周,慢的两周以上,教师评完,在课堂上讲评。可以说作文课就是讲评课,引导与情境浸润几乎没有。学生写来写去,水平不见得有什么进步。所以作文“浸润式”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上拓展资源,提供范本,以“仿”带“写”

作文训练中,课文就好比“师傅”的唱、念、做、打,学生作文好比“徒弟”的唱、念、做、打,没有几年“仿”学、“仿”练是发不出作文的“甜美声音”的。因此,要让“读”与“写”之间真正发生联系,就要在“读”与 “写”之间加入ー个“仿”的环节。比如中国台湾高中作文教学设计讲究一“读”一“写”,“写”自“读”来,“写”由 “仿”生,通过“读仿迁移”的课堂化、经常化,进而实现“生态写读”。

例如,梳理出教材中的作文知识体系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学习具体的作文知识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拓展写作资源,精选精学范文样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通过“浸润式”教学,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如果教师阅读面不广或不了解学生心理,选取的范文不被学生喜欢,或不适合仿写,往往吃力不讨好。选范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读上百、上千篇文章才能选出一篇既契合要讲的写作理论,又适于学生仿写的范文样本。范文选取得好,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写作原理,并能运用写作原理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什么样的范文契合高中生的口味,并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呢?据调查有这样几类:一是名家写的、适合高中生阅读与仿写的精彩、深刻的作品,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蒋子龙的《时间》、刘亮程的《先父》、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 二是年龄与高中生接近的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如讲科幻与玄幻类小说的差异时,可举郭敬明的《幻城》为例。郭敬明的作品在学生中很有市场,中学生读其作品有利有弊,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其作品的利弊;三是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刊物中的作品,如《青年文摘》《萌芽》《美文》(少年版)等刊物中的作品大多是与高中生同龄的学生所作,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语言也为高中生所接受所喜爱;此外,教师还可常给学生介绍本校学生发表的作品。这些作者及作品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更近,学生读后更易于仿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寫作兴趣。

2.课堂上多让学生动动笔

在90%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大都只是动口说,很少动手写。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但一落到笔上变成书面语言常常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多动动笔,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写写问题的思路、答题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也可以写写学习本文的感受体会,等等。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人的行为、动作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还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列举一下自己最关心的社会事件以及对它的调查和看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感知一些哲理,这种感悟远比从阅读中获得的深刻得多,在写作中运用可能也要熟练得多。

3.课堂上,要反复修改反复写

浸润式作文教学还要落实两个环节,就是“修改”(升格训练)和“再讲评”。 教师第一次讲评后,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能否会运用了,还必须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升格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次进行讲评,把修改前后的作文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是点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反复的修改中完成的,曹雪芹“增删五次披阅十载”写出《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话,文学家写作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在训练学生作文时,不要只追求话题(题目)的数量,而要保证训练的质量。一个话题要让学生写两三次,这样反复写反复修改,方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浸润式作文教学,需要注重兴趣与思维的浸润

1.兴趣浸润

对于高中学生尤其是髙一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有人把高中的作文目标总结成:高一写得出、高二写得好、高三写得快,这很有道理。有一位高一老师编定了这样一个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体验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写以下内容:感受家庭,体验亲情美;感受交往,体验友情美;感受交际,体验人情美;感受风俗,体验风情美;感受自然,体验风物美;感受时代,体验崇高美;感受历史,体验悲壮美;感受艺术,体验形象美;感受科学,体验理性美;感受人生,体验人性美等等。让学生写这些话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触动他们心灵的“触发点”,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在学生能写出具体内容之后,再渐渐在技法上进行指导,否则一开始就讲那么多写作理论、写作知识,一味拔高写作要求,大多数学生是不会有写作兴趣的。

2.思维浸润

思维是作文的灵魂,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是根本,是关键。所以,作文训练必须要以写作思维为核心。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要让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文化视野更开阔,思想认识水平得以不断地提高。

其次要为学生搭建促进思维发展的平台。高中作文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教材上没有具体细致的设计,这就需要教师们去研究去开发。 如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形式内容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要求有感而发,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渐渐开始留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提供一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的话题,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写作意识。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很多,如果学生不关心生活、不关心社会,面对这样的作文题会无所适从。我校有的班级做得很好,老师要求学生读书,并有所侧重地写读书笔记,并举行读书报告会;高一以记叙类为主,高二以议论类为主,高三以思辨类为主。这样有目的、讲方法地读书才能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个性化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果从高一到高三,设计一项思维训练序列坚持不懈地有计划地认真实施,逐渐浸润,三年后学生将会拥有一笔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宝藏,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