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近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建设,在许多城市内部,原有的行政藩篱被打破,企业与市民的办事效率与便捷度大幅提升。可以说,全国各大城市内部推进“一网通办”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一次,国务院会议将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提上议事日程,又瞄准了“异地办事”这个长期困扰企业和百姓的沉疴顽疾。
如何把这张网建好呢?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东西部地區的信息化程度差异比较大,同时不同区域老百姓的办事习惯、电子政务人才的储备水平也不同,如果在全国同步推进“一网通办”,恐怕难度较大。
眼下最为有效的着力点,是先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小的区域内部实现“一网通办”。通过打破区域内城市的行政边界,让有条件的城市群率先实现“联网”和“通办”。这不仅可以为全国“一网通办”积累经验、发挥示范效应,还能迅速满足这些区域内的企业、居民对高水平“一网通办”的强烈需求。
实际上,2019年5月下旬,长三角城市群已经率先实现区域内跨省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14个城市已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相关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到今年年底,“一网通办”将实现长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的全面覆盖。京津冀城市群“一网通办”也在加紧推进,北京市目前已就该城市群的“一网通办”事项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方面表示京津冀“一网通办”力争年内开通。
“一网通办”,“上网”是基础,核心是“融通”。要推进跨城、跨区域和全国“一网通办”,必须进一步加速政务数据的共享。对于各个城市群来说,要加大对下一代智能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应用,协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标准,为数据共享和使用预留“接口”。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可以挖掘更多种类的尚处于“沉睡”状态的政务和社会数据,率先实现更多种类、更大总量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和异地授权使用,为开发新的“一网通办”事项进行探索,不断提高“一网通办”服务水平。
“一网通办”,最终要落实到“办”上。由于不同城市在机构设置、认定标准、办事程序乃至相关政府部门的认知上存在差异,往往导致某些事项“一网通办”难以实现。要推进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一网通办”,就必须促使不同地区政府对各类事项形成统一的认知、办事标准和流程。有鉴于此,在推进城市群“一网通办”的过程中,负责统筹事务的办事部门更要主动担当、加强沟通协作,投入更多精力梳理好衔接好办事标准和办事流程,使“一网通办”能够办成更多、更实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