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穆洋,杜伯妍,宋超群,田淬,陈韵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
血管迷走反射(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VVRS)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1%~5%[1-3]。VVRS主要发生机制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如外伤、疼痛、恐惧、静脉回流减少、空腔脏器扩张等)作用于皮质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心率迅速减慢和血压急剧下降[4-6],继而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意识丧失等,具有发作快、症状严重、最短可在30 s内发生的特点。对于接受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的患者,如果在10 min内动脉血压未恢复正常,极易导致在球囊扩张部位或支架放置部位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造成治疗血管急性闭塞;亦有心脏骤停、甚至死亡的报道[7,8]。因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VVRS至关重要[9]。我们通过分析总结近16年的病例资料,建立了PCI术后VVRS风险预测模型[9]。该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高危患者,实现了对病情的早期预警和严重程度的准确评判。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预见性救治措施,规范了救治流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应用于临床实践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本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的患者,排除长期过量饮酒史(酒精女性>40 g/d,男性酒精>80 g/d,饮酒>5年)、持续性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全身系统性疾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传染病(如活动期结核)、其他内科系统严重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最终入选5 124例。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共3 550例,其中161例发生VVRS,并接受常规流程救治,其中男性108例,年龄(57.92±10.42)岁;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患者纳入优化组,共1 574例,其中13例发生VVRS,并接受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其中男性9例,年龄(53.01±14.78)岁。
所有患者按照PCI术后VVRS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评分(VR评分),其中穿刺股动脉计6分,女性计2分,首次PCI、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高血压各计1分,满分为11分。评分越高,发生VVRS风险越高。风险共分Ⅳ级,其中0分为Ⅰ级,1~7分为Ⅱ级,8~9分为Ⅲ级,10~11分为Ⅳ级。将评分8~11分定义为严重VVRS,主要表现为血压、心率明显下降,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意识丧失等。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VVRS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等临床信息。
其中,优化升级救治流程主要是采用预见性救治措施对PCI术后VVRS进行预防。主要针对VVRS预测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1)股动脉穿刺点血肿的评估;(2)首次接受PCI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干预;(3)PCI手术患者股动脉入路卧床期间的健康宣教,指导训练床上排尿方法;(4)手术前1日晚睡眠时间保证6~8 h(必要时服用镇静安眠药物);(5)术前保证膳食摄入量500 kCal;(6)手术后床旁VRSCORE评分。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患者5 124例,发生术后VVRS 174例,其中常规组161例,优化组13例。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优化组VVRS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0.83%vs4.8%,P<0.05);严重VVRS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组(0.13%vs1.18%,P<0.001;表2)。与常规组比较,优化组重度VVRS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抢救所用时间显著缩短(表3)。
通过对患者住院满意率和心理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采用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对住院期间医护质量的满意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具体详见表4。
表1 2组患者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BMI: body mass index; LVE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BC: red blood cell; Hb: hemoglobin; BUN: blood urea nitrogen; SCr: serum creatinine; LD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TC: total cholesterol; TG: triglycerides. 1 mmHg=0.133 kPa.
表2 2组患者间VVRS发生率的比较
VVRS: vasovagal reflex syndrom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group,*P<0.05,**P<0.01.
表3 2组患者间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比较
Ⅱ, Ⅲ, Ⅳ refer to risk stratifica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group,*P<0.05,**P<0.01.
表4 2组患者住院天数、焦虑评分及治疗满意率比较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group,*P<0.05.
VVRS是PCI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经过对症处理可缓解,但亦有重症患者死亡的报道[7]。对于如此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既往上千例病例资料的总结,构建了PCI术后VVRS预测模型[10],笔者曾经按VR评分将PCI术后风险人群进行分组,观察发病人群分布规律和VVRS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R评分越高,发生VVRS的比例越高;同时记录术后返回病房至发生VVRS的时间规律,术后3 h开始增多,5 h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VVRS的风险增加。临床实践证明,该评分模型对于预测VVRS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比了使用该评分前后患者术后VVRS的发病率,结果发现应用了该评分后,VVRS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这一结果应直接归功于应用评分并指导优化救治流程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预见性救治护理也是超前护理,指临床医护人员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危及生命的问题,确定观察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实现由被动救治到主动抢救的理念转变。笔者基于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前期研究的成果,针对PCI围术期VVRS的危险因素,重新完善优化升级了原有的VVRS救治流程,一方面减少了术后VVRS的发生率,尤其是重症VVRS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确实减少了既往抢救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优化了人员和物资的配置利用,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前期研究发现,首次PCI是术后VVRS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与部分患者术前不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对疾病和手术本身过于恐惧,导致紧张、焦虑,进一步刺激迷走神经,诱发迷走反射等有关[11]。优化升级流程重点关注首次PCI患者,术前为其更详细讲述手术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成功病例;针对过度紧张、焦虑的患者,采取“一对一”专人诊治护理,术者、导管室护士、病房护士全程关护相结合,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成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优化升级护理流程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Zysko等[12]的研究结果类似。
既往研究发现,术前患者禁食水空腹时间过长,甚至达24 h,术后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循环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诱发VVRS。在优化升级的救治流程中,我们针对这一现象,除病区当日第1台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保证术前膳食摄入量在500 kCal,间隔时间较长的患者适当补充液体[13],同时连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指导患者在术后4 h内,进食和饮水量不得超过2 000 ml,避免短时间内胃肠道突然扩张引发恶心呕吐和膀胱过度充盈诱发VVRS,对于后者应及时予导尿处理。另一方面,强调护理人员术后应每2 h巡视病房1次,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因怕麻烦而有意识地限制排尿次数,使膀胱过度充盈后排尿而诱发VVRS。
呕吐是VVRS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占VVRS症状的37.8%,排在第一位。呕吐发生突然,极易发生误吸而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既往曾有1例严重VVRS患者因误吸呕吐的胃内容物,2 h后体温高达39℃,后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在优化升级救治流程中,针对VR评分高、易发生VVRS的高危人群,应派专人守护,在确保呼吸通畅的情况下,提前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准备负压吸引器和接纳呕吐物容器,有效避免呕吐误吸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本研究仅在单中心开展,在病例入组方面存在偏倚。对照组数据来自于回顾性资料分析,资料准确性欠缺。在应用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后,发生VVRS患者的数量过少,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和资料累积,才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应用PCI术后VVRS风险预测模型及相应的优化升级救治流程,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高危患者,实现对病情的早期预警和严重程度的准确评判,降低术后VVRS的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