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沁源县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策略
——基于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

2019-08-01 01:54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流通农户农产品

□ 杨 娜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产品流通各主体的快速发展需求,缩减环节,降低成本,对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成为大势所趋。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中指出,要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模式是包括整个农产品流通领域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内的一种发展形式。而现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且容纳各个环节主体的供应链,最初是由企业领域发展而来的,有着诸多的发展模式,其中“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就颇具关注。“农超对接”模式是超市直接从生产者手中采购农产品的一种直销直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质就是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一种变革与创新。其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因而本文基于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针对沁源县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之路。

1 沁源县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沁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处于山西省中南部。截止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16.44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2.97亿元,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比上年增长2.8%,增加值2.72亿元。在农业生产方面,沁源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5997.4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0984.4吨,各种农作物产量详见表1,由表可知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尚优,但第一产业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契机。在农业组织方面,该县2018年新发展了1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建了10个综合服务社。此外,县政府大力推行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虽然沁源县农业发展环境良好,但就其农产品流通领域而言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流通、销售及其他相关环节。

1.1 生产环节

①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产量有限。作为农业生产主体,该县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水平不高,接受生产技术培训次数有限,种植作业主要依靠先前经验,科学水平较低。此外,农民本身年龄偏大,数量有限,劳动能力水平不高,加之各自耕种面积较小,种植规模有限,农产品产量不多,各自的供应能力不足,需要开展合作。

表1 沁源县201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②农产品供应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户生产能力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有经验和种养知识的农户能够生产出品质较优良的产品,反之其他农户生产出的产品往往质量不佳。对于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而言,农产品质量会存在较大差异,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建设。

②现有农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农户现有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玉米、豆类、薯类、油料、蔬菜及食用菌等,种类陈旧单一,而且并未进行加工处理,产品附加值低,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的需求。

1.2 流通环节

在沁源县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下,流通环节主要包括农户向批发市场送货和超市、菜市场等零售商向批发市场进货两个环节。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①运输路程较远,物流成本较高。因大型批发市场距离县城的距离较远,运输车辆行驶里程较远,因而产生的物流运输成本提高,相应的利润会随之降低。

②物流水平较低,农产品耗损较大。在仓储运输环节,运输主体采用的运输设备简陋,对于一些生鲜类农产品并未配备保鲜冷藏设备,装卸搬运操作简单,导致农产品数量与质量耗损较大,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1.3 销售环节

①农产品交易方式原始单一。现如今绝大多数农产品交易仍处于“看货—讲价—挑选—购买”的原始简单交易方式,而且只属于线下交易的方式。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如“乡村e站”电子商务平台也并未真正发挥线上交易的作用,未达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交易态势。

②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竞争激烈。农产品普遍存在同质化且供过于求的现象,加之市场上未形成稳定统一的销售价格,价格波动性大,导致“谷贱伤农”,大多农产品会以低廉的价格售卖,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③销售主体众多,缺乏统一领导。县城现有的零售商主要有散户小商贩、超市、菜市场包括集市等等,互相间存在着激烈竞争,整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未形成经营有序的氛围,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发展。

1.4 流通体系其他环节

①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人员。

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农民,思想和技术都比较陈旧原始,缺乏和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期性、系统的指导。县政府虽然有开展“老乡会”以及积极拉动与山西大学的合作项目等举措,但农业发展领域的专项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②农产品行业监管不明显。

行业内对于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监管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致使整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产品混杂,交易无序开展。

③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

政府有关部门对各参与主体的监管力度欠佳,对于其提供的商品服务不知根底。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也不健全,滥竽充数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值得一提地是,在该县已经出现了部分超市直接向售卖情况好的农户直接购买农产品用作销售的现象,这一现象显然意味着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正在朝着“农超对接”方向发展,正说明了开展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因而依据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个适用于当地的特有的可行的“农超对接”模式。

2 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策略—“农超对接”的沁源模式

农超对接是顺应农产品流通模式时代发展要求而出现的,它实质上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在我国,现有的农超对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超市+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和“超市+农户”模式,其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沁源县发展现状显然适合于第一种发展模式,发挥已经建立的农业合作社作为中介组织的作用,连接超市和农户,构建“超市+合作社+农户”的“农超对接”模式,共同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价值增值。

结合现有模式雏形的发展,提出的沁源县“农超对接”模式如图 1所示:

图1 沁源县“农超对接”模式图

2.1 农户生产端

农户负责规范生产,将自己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超市零售平台代为销售农产品。农户只需在协议上约定的收款日收取货款。

①农户要保证规范生产,坚决执行标准化生产。凭借自身经验与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培训,从田间地头根本性保障农产品质量。

②农户要丰富农产品种类,通过农产品初加工甚至深加工的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

③农户应致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推进农产品“走出去”战略。打造沁源县独有的地方特色,用多种平台渠道诸如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为自身宣传推广。农户拥有自己的品牌,更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主体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增值链的价值。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连接农户和超市,为其农产品交易搭建桥梁。协助双方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稳固“农超对接”关系,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促进产品标准化建设以及农产品贸易的现代化发展。还需负责农户培训、生产指导、车辆运输、过程监管等具体工作。

①农户培训。定期对农户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对症下药,针对具体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切勿空谈,切实保证农户真正学到知识并且能够用到种养过程中。

②生产指导。组织建立生产互助小组,分享交流经验,结合农业指导人员的技术方法,形成良好的种养氛围,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从源头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帮助农户农产品符合超市收购的准入条件。

③车辆运输。合作社负责配备运输车辆,按需购置或租赁不同类型的车辆,包括冷藏车和普通货车,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需求;同时保证与农户、超市之间的信息畅通,随时补货,调整运输,尤其可以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还需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与周边的合作村庄建立联盟,形成一定规模效应,有效缩短运输里程,降低物流成本。

④过程监管。合作社应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实行必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建立起良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环境,稳固模式各主体关系的同时推进整体模式的开展。

2.3 超市零售端

超市等零售终端对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通过合作社直接向农户收取农产品,减少了进货环节,节省了采购成本,降低费用支出;同时对销售的农产品保质保鲜,更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加收益。

①引入市场准入机制,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合作社就农产品的质量达成一致,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对劣质农产品一律不予接收。选购优质的农产品,利用自身先进的冷藏仓储保鲜设施设备对其进行统一保管销售,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维护自身及消费者利益。

②加强营销管理,促进产品销售。基于农户品牌的建立,配合营销策略的展开,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拉近同消费者的距离,为农产品赢得口碑,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2.4 政府

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鼓励“落地”。政府部门要继续开展人才引入工作,尤其要重视农业专项指导人才的培养。还要积极鼓励专业人才下乡“落地”,塑造踏实肯干的精神,引领农民生财致富。

②全局宏观把控,严格质检,法律约束。从源头开始,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开展安全质量检测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各方行为,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理权益,更促进了整体模式的有效长期运行。

2.5 电商服务平台

在保证线下农产品交易合理有序进行的同时,建立线上销售服务平台,运用“乡村e站”等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展示农产品流通全过程,进一步促进小农户对接市场,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双平台交易模式。

平台具体服务内容如下:注册登记农户的产品种类、生产环境、采摘条件等信息,打好农产品流通销售基础;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与农户、超市进行对接,同时上传运输车辆数据,保证运输效率;统计超市农产品销售情况、冷藏设备使用情况等等,推行透明化的农产品流通过程;与此同时,政府也能参考平台所提供的内容对生产流通全过程进行宏观把控。

3 结语

本文基于“农超对接” 的创新模式,通过对沁源农产品现有的流通模式进行改进,畅通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领域相关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构建“农超对接”模式,利用供应链的思想,把农户、合作社、超市零售商、线上电商、政府部门以及最终消费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超对接”,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多方助力的发展形式,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促进各方资源有效配置,推动该县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突破式发展的同时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流通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美国的蔬菜流通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