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芳,吴 旋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包含了所有在文化意义本身上的创作和销售。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但近年来我国才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和推动文化发展。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7年十九大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的“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的“旅游产业被认定为幸福产业之首”。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娱乐的集合,而文化娱乐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1]。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云南省成为中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因此,本文选择以云南省为典型地区来建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性。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间的耦合性是天然的,文化资源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最近20年里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大量相关研究。张海燕等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再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2]。杨娇从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对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进行理论研究[3]。翁钢民以全国31省市区为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全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程度[4]。韦复生研究了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耦合与创新及利用民族文化的不可复制性,是西部民族地区追赶的潜在优势[5]。吴倩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思路可以是以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为核心,开创“一体两翼的龙头拉动,三元联动全面覆盖”发展模式[6]。阎友兵等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必然的耦合性, 具有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和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7]。鲍洪杰等[8]、高楠等[9]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系统的指标体系、模型和判别标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总而言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间的互动关系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学者对这两系统间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利用不同方法来研究。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来探讨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而为云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研究支撑。
云南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旅游大省。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对全省地区生产的贡献率逐步上升,并且在2016年旅游业对云南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突破30%,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云南不仅仅是个旅游大省还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2001年云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地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云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1年的69.4亿元到现在2017年的517亿元。云南省文化事业费从2009年的7.6亿元到2016年21.9亿元,文化部门所属机构总收入从2009年的11.7亿元到2016年35.9亿元,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耦合在物理学里主要运用为容量耦合理论,而耦合协调模型就是从中发展过来的。在经济学领域研究中,这个模型常用于测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本文用耦合协调模型来测算云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间的协调度。
根据耦合协调程度的基本模型来构造只考虑旅游业、制造业两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1)
在(1)式中,u1、u2分别表示云南省旅游业、文化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C2表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C2为0到1的数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系统间越协调。但是可以从模型函数(1)中看出,当u1、u2数据都小时,C2也可能会接近1,这个结果显然与我们的原始数据不符。因此可以用下面的函数对(1)进行调整:
T=au1+bu2
(2)
(3)
在(2)式中,T为旅游业、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反映了这两个系统的整体效益,a和b分别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D为耦合协调度。考虑到云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故借鉴通行的做法,a,b 均取0.5。为了评价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制定以下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要对云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定性测量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首先在两个系统里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和相关性来选择多个评价指标,在本文中对两系统建立起26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数据来源于2004—2016年的 《云南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考虑到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发布于 2004 年,此后相关统计数据才相对统一和完备, 故研究以 2004年为起点。在数据收集中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有两年的数据部分缺失,因为缺失率小于1%,本文采取对应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替补处理,如表2所示。
在评价研究中需要广泛运用各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考虑文中评价体系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赋值法来计算系统内各指标权重。
(1)因为两个子系统里的指标单位各有不同,所以在利用熵权赋值法计算指标前,需要先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来消除各数据数量级的影响。根据以往文献来看,本文选择无量纲化处理里的极值法来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避免指标权重计算中求熵值时对数无意义情况,借鉴相关文献,采用统一加0.01的方法对μij值进行非负化处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
式(4)中,μij为标准化处理后第i年份第j指标的数据,xij为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ij)和 min(xij)分别为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对已经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λj,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值cj,如公式(5)所示:
(5)
第二,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Hj,公式如下:
(6)
第三,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dj,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λj:
(7)
(3)计算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估值,利用加权法对此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8)
其中u1和u2分别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估值,μij为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标准值,λij为第i年份第j项指标的权重。
按照以上计算步骤,最后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如表2第4列所示。
表2 云南省旅游业、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由上文给出的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可测算出2004—2016年云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结果如表3所示。
由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结果可得,2004—2016年云南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有着总体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从旅游业的发展状态来看,2004—2016年云南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0.418 02(2007年)、0.563 92(2013年)两个峰值和0.319 01(2008年)、0.504 11(2015年)两个谷值。2007年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峰值是受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2008年的谷值也是这个原因。而2008—2011年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处于停滞的状态,这一状态又在2012年被打破,2012年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增长率为31.6%。但在2013—2015年旅游业发展水平又陷入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到2013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和2013出台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的影响,以上政策对云南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治理旅游市场乱象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产生影响。但从总体上来看,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波动不大处于逐步上升的阶段(除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外)。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来看,2004—2016年云南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表3 2004—2016年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评价
注:u1为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u2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
图 1 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
如表3所示,可通过耦合协调等级将2004—2016年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分为2个阶段,2004—2006年的失调阶段和2007—2016年的协调阶段。如图1所示,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波动趋势可以分为2004—2006年、2009—2016年的稳步上升阶段和2007—2008年的向下波动阶段。2004—2006年耦合协调度由0.350 63上升到0.492 35,其中经历了轻度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过程,受到2004年发布的《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和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影响;2007—2008年耦合协调度由0.555 18下降到0.52 455,这一波动主要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2016年耦合协调度由0.605 15上升到0.823 01,其中经历了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程,这主要是受到一系列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的因素影响。
根据云南省旅游业、文化产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将耦合协调度类别分为两种类型:u1>u2,文化产业滞后型;u2>u1,旅游业滞后型。由表3里的第四列所示,能看到2009—2016年里云南省旅游业滞后,则这两个时段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旅游业的发展,说明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很可能没有被旅游业好好利用,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间的融合还有着巨大的潜力需要去进一步开发。 2004—2009年里云南省文化产业滞后,即这一时段里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间通过文化资源、产品融合和企业融合三种方式来相互影响和约束。从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上可以得出,耦合协调度水平在近年来达到良好协调阶段,协调度最大值在2016年达到0.823 01。在面对旅游大众化,文化传播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针对2004—2016年的云南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依据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将这种特有的文化气息作为产业核心发展点,逐步挖掘开发与各类文化相对应的旅游路线,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将文化产品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迎合各类人群的需要,针对其不同的偏好,制定个性化的产品与策略,实现全面覆盖。迎合大众对文化精神的需求,将文化产业链与旅游业完美契合。
了解云南特色,了解云南文化,了解云南旅游需求,参考以往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律,再与各地的文化特点以及不同的旅游资源结合,对全省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云南地貌独特,各个地区的风景与文化都具有差异性,想要一把抓太过于急功近利,甚至于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相反的作用。既要让游客们知道自己在云南,更要让游客知道自己在云南何处,将云南这张名片做大的同时,将其分支发展壮大,甚至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独特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主要指示,“21世纪人才当先。”在这个人才当先的时代,定向的培养一批适合云南文化旅游发展的人才也是重中之重。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引入相关大数据人才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文化产品的数据找到文化旅游业新的需求和新的融合点。
云南的旅游乱象问题依然存在,不仅仅影响到旅游业发展还限制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如今信息社会下,但凡有一点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需要规范旅游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要时刻警惕乱象出现,要留住游客,必须让游客心底里觉得好,那么自然就有带动作用,达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