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图腾崇拜及其生态学意义

2019-08-01 09:02蒙庚阳
生物学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花山先民

蒙庚阳

(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 663300)

壮族图腾崇拜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树崇拜、青蛙崇拜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所崇拜的物种,水崇拜可以有效利用与保护水资源,通过地母文化传承的土地崇拜,在维护地区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壮族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为推动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视角的经验借鉴,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1 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最初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氏族的方言“Totem”,意为“他的亲属”[1]。图腾崇拜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

壮族先民因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难以解释,虽曾设法去阻止或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但绝大多数并非能如愿以偿。因此,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一切变化是由某种神秘的力量有意识的支配着,心里便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图腾崇拜也由此而形成。

2 壮族图腾崇拜的常见类型

2.1 树崇拜 古人人均寿命约四十岁,但有的树存活百年也依然茂盛,即使主干被砍伐,侧枝也能重新发芽,若人被断其手,则无法再生,树的顽强生命力令人敬畏,树崇拜由此而生。树崇拜一直流传至今,壮族村寨前后多数都保留有一片或一株古老的树木,俗称“神林或神树”。若家里有新生儿出生,家人就到附近荒山上种杉树或者松树,少则一株多则一片,树种下后要认真护理,以象征孩子能像树木茁壮成长,若枯死,则要补种[1]。有些壮族地区虽没有出生婴儿后种树的风俗,但若小孩体弱多病,家人也要为孩子种“保命”树,希望孩子能像小树一样健康成长。

2.2 水崇拜 水能熄灭火灾、灌溉作物,但也会山洪暴发、取人性命。这一切使壮族先民感到恐惧,从而产生水崇拜。云南省文山州一带的部分壮族村寨大年初一到初三早上出门取水时,都要祭祀水神,在井边或者河边先点燃三炷香,朝水里拜三拜,插于地上。如有小孩不慎落水受惊,人们便认为是小孩灵魂冲撞水神所致,要举行祭神招魂仪式。壮族的取水、用水以及保护水资源都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

水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花山岩画,花山岩画(图1)是广西左江流域岩画文化的代称。目前在左江流域范围内发现有岩画83个地点183处287组,延绵200多公里,这些裸露的崖壁画寄托着古代先民殷切的功利意识,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无法正确认识水灾的内在原因,只能把灾害归咎于神灵的作用,认为“水神”就隐身于江河深处,为了求得风调雨顺,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而后把祭祀活动的场景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崖壁上,以示人们的虔诚之意,期待感动神灵,消除旱涝灾害[2]。

2.3 土地崇拜 土地崇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第一,壮族先民就曾流传有“米洛甲造人”的神话传说,认为人是由创世女神米洛甲(米: 壮语妈妈之意)用泥土捏制而成的。第二,壮族是一个以稻耕农田为主的民族,稻作对土地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土地还是人们赖以生存、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

最初的土地崇拜的对象是大自然的土地,并未具有神的观念,因受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响,人们认为大地能生育万物,便联想到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所以出现了土地神的人格化,此时土地神的观念才真正产生,之后逐渐产生了以大地为母亲的文化体系,称为“地母文化”。云南省广南县普千村地母庙里的《地母真经》讲:“春夏秋冬我造成……万国九州我长成……山林树木我造成……”。认为大地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地母生成的。

2.4 青蛙崇拜 壮族先民通过观察,得知蛙声与雨声通常交织在一起,猜测青蛙应具有预告降雨和控制水旱的能力。于是,先民便以为只要虔诚地崇拜青蛙,就能感动雷神普降春雨。上文提到的花山岩画的人像多数双脚下蹲叉开,呈八字形,双手向上平举,与人头呈山字形,整个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势(图1)。这些画像说明了这一时期壮族先民对蛙崇拜的盛行[3]。

图1 花山岩画

3 壮族图腾崇拜的生态学意义

壮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的观念,村寨前后“神林”中的每一棵树都被认为是灵物,严禁砍伐或说亵渎神灵的话,违者将会受到神灵的惩罚,轻者破财或生病,重者身残,甚至死亡,禁忌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类似如今法律的角色[1]。树崇拜的禁忌做法与现代倡导的封山育林、保护植被是相通的,树崇拜的宗教思想在一定时间内让壮族地区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地母真经》以崇敬地母以为主,即教化民众,要孝敬父母,感恩大地,敬畏自然,杜绝残酷的掠夺和索取,以避免破坏大自然而被惩罚。壮族先民通过图腾崇拜来保护生态系统,与现在的保护方式虽有差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发展。

当然,我们对壮族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分析时,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应全部否定或肯定,传统方法可能并不精确,但它基于长期的观察,有时几个简单建议可以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科学可以提供精确量化,但并不总是值得信赖,因为其并非建立在熟知本土环境的基础之上[4]。因此,在壮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两个体系各自的长处,为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环境提供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花山先民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题花山寺壁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