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长明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是地理科学的代表性内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对学生地理素养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以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希望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学生 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地图需要学生学习掌握。如何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地理教师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分析。
一、读图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地图学习意识
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地图学习意识。第一,常用图例教学。所谓常用图例,就是地理符号。当学生掌握常用图例后,就可以利用学习地理符号对地理内容进行文字说明,掌握地图中重点内容。进行常用图例教学时,可以将表示地理事物的方法与地图概念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使用地图的习惯,为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建立提供保障。第二,重视地图阅读活动。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日常教学中,若是遇到含有地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地图,找到熟悉的知识点并标注出来,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依据。观看地图的时候,应先了解地图的名称,以此确认地图的内容,利用地图中的位置信息与图例确定相关事物的信息。地图阅读活动非常重要,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关键。地理教学中,重视地图阅读活动,并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中存在的信息,并利用此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读图能力。第三,重视地图比例教学。我国常用的地图比例有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等等。读图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地图比例,并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当学生掌握基础内容,读图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升。
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分析地图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若想真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需要重视学生分析读图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知识应用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地图中蕴含的知识与内容,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分析能力。高中教材中地图有非常多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地图中的知识点,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辅助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学习“海水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以地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探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分析海水运动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掌握这部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地图中分析文字信息中没有描述的知识,以此充实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读图能力。
三、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读图技能培养过程中,学生要学习较多的知识,不仅要学会分析地图,在地图中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学会画图。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完整的地图,引导学生填写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绘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填绘、模仿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当地城市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点与生活经验,绘制城市地图,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在绘图过程中获得信心,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为后续地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读图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升,地理高考题中关于地图的问题逐渐增加,提高学生地图解决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图表解决问题能力,展示学生地图能力。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地理基础,设计不同类型的图表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对存在问题进行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各种类型的图表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读图能力。图表问题,可以检验学生图文转化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学生知识应用效果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具有促进效果。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可以将教材作为基础,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借此巩固学生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學习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通过读图技能、分析地图技能、绘图技能、解决图形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地图能力提升。当学生地图能力提升后,地理学习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文.“图”有万千心有千“壑”——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