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超
摘 要: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出发,主要运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相关理论,分析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幼儿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幼儿汉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有些许帮助。首先我将简述关于认知发展、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特征及二者的关系,然后分析探究具体课堂策略。
关键词:幼儿;汉语教学;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978 -7- 80 736 -771 -O(2019) 03 -103 - 03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幼儿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范罔的推广和使用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一股新风。与此同时,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另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习者的低龄化。海外少儿汉语教学的话题已受到许多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幼儿和成人及青少年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他们没有一套成熟的自主思维模式和语言体系,所以在外语学习中他们不似青少年和成年人那样倚靠逻辑思维并常常将母语与之比较,幼儿则更多地依靠模仿,所以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的干扰要远少过成年人。但又因为他们不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少了成年人触类旁通的能力。因此,作为语言学习的特殊群体,幼儿的汉语教学必须与成人和青少年的区分丌来。虽然该观点已经在行业内达成共识,但具体到实践中该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仍然没有理出一条明晰的思绪来,没有一个为众所捧的理论体系作为教学指导。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角度出发,主要运用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相关理论,分析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幼儿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具体分析。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幼儿第二语言习得
根据课堂所学及搜索整理,我们知道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如何知觉、学习、记忆以及思考问题,个体的差异和相似性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我对于两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稍作陈述,着重分析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第二语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在幼儿汉语课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维果斯基“内化”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对物体、行为运用言语符号的能力和运用概念的能力在不断发展。但这种能力仍具有局限性。例如,幼儿表现出中心化——仅关注于某复杂物体或情境中最为醒目部分的趋势。许多发展性的变化都出现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对于环境中物体和语言的主动、内在的实践导致了概念与语言发展上的极大增强。前运算阶段幼儿的认知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相对的具体性,多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自我中心性,幼儿站在自己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自身才能理解事物,谈话多以自我为中心;刻板性,表现为在思考眼前问题时,其注意力还不能转移,还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在皮亚杰理论中,他强调生物体的自身发展成熟,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个体成熟“由内而外”进行的。维果斯基却强调环境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内化——即从背景中吸取知识、“从外到内”进行的。冈此父母或环境中的其他人会扩充儿童的知识,并促进儿童在与他们的交互作用中学到东西。维果斯基对发展心理学的第二个主要贡献是学习的交互作用形式——最近发展区,即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它指一个儿童被观察到的认识能力(任务执行)水平与该儿童内部潜在能力之间的范罔。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潜能,将他们的能力从未真正达到过的理想状态的环境界限内释放出来。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二)幼儿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
学者们一般认为,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比成人快,年龄越小越有优势,幼儿的生理特点影响认知特点,生理特点与认知特点共同作用于幼儿第二语言习得过程。首先,相对语法来说,幼儿在语音方面更能体现出学习速度和准确性上的优势。有学者认为,四岁左右是语音的口腔定型期,过了口腔定型期,再学习时发出的声音就会带上自己母语的语音特点,使发出的语音带有口音。其次,涉及“关键期假说”。发展了该观点,并以幼儿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有关作为依据,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自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丌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此阶段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的语言功能侧化已经完成,固定在大脑左侧。人脑已经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那样的弹性,学习语言也越来越难。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虽然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但经证实这一假设也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幼儿的认知优势在于:其元认知方面还没有形成模式化思想。他们不会主动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设定界限,因而更容易接受外部信息。另一方面,幼儿一般不像成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所以对幼儿来说,来自外界的干扰很小。对幼儿而言,第二语言习得如同母语习得。语言是他们表达思想的工具,他们看到的只是语言的相似点,缺乏全方位思考能力,而且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恰好是自动习得语言的先决条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学习第二语言时一般不能主动利用所学的语言规则监控语言輸出,也不能抽象地理解语言。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幼儿是语言学习的实用主义者,他们需要使用语言作真实的交流。因此,针对幼儿的第二语言教学活动,要让幼儿在有意义的交际中学习,应与幼儿的口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的过程要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和身体活动,要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情绪和情感共鸣。
三、对国际幼儿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针对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对其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有非常重要的思考借鉴意义,以下是我针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针对教学原则
1.“沉浸式”原则
沉浸式教学”营造了跟母语习得环境最为接近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尽可能地轻松自然。但“沉浸式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实现,这时就要尽量营造汉语环境,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应尽可能充分地使用独白、问答、对话演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使幼儿沉浸在汉语环境中。由此也对教师课堂语言的示范性、丰富性、可接受性提出严格要求。
2.激发潜能原则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为更高水平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的过程。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动态评定环境等理论,汉语教师要乐于观察和熟悉学生,巧妙运用“提示”的力量,善于挖掘并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特别是对其不正确的汉语表达刨根究底,找出原因。从而帮助“先进”幼儿朝着更高水平的学习努力,探清“后进”幼儿的实际掌握程度,帮助其克服困难部分,使每位幼儿的汉语学习最终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针对教学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形成知识表征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心理表征两种主要方式是字词和图像,二者是有差异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老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游戏也要不断进行调整。图像凭借与所表征事物的相似性,更适合用来捕捉具体的和空间性的信息。例如,进行动物、水果、食物等汉语词汇的教学时,主要进行“拷贝不走样”等模仿游戏来帮助幼儿形成对这些生词的图像表彳正。宁词则凭借符号来表彳正事物。相比较于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日常问候语、数宁、日期等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形成相应的抽象概念。
2.使用认知策略促进语言记忆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信息一进入长时记忆就可以被保存很长时间,甚至永远。要实现信息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移,教师就要引导幼儿使用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例如,在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为了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老师可先让他们复述。幼儿使用富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将故事还原出来,已经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加工。然后结合视频图像,让幼儿随着情节的发展为人物配音,或者分角色对故事进行演绎。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氛罔,关键是达到了让幼儿对“嫦娥奔月”故事久久不忘的效果。
(三)针对具体教学方法
1.多种教学法的并用
国际幼儿汉语教师首先要打丌思路,广泛吸收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情境教学法、表演法、游戏法等多种语言教学流派中的有益观点,再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借鉴中国幼儿学习汉语发音,我们用手势、体态语等表示声调,以此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掌握四声变化。这种“全身反应法”一方面让幼儿动了起来,让本来比较枯燥的正音过程变得有趣;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给了幼儿一些关于汉语声调的粗略印象。
2.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际汉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多角度教学。幼儿阶段已经奠定了其高级情感的基础,例如美感。“幼儿的美感除了表现在他们对色彩分明的物体会产生愉快感之外,还体现在他们很早就表现出来的对音乐、舞蹈,尤其是唱歌的快感。”幼儿特别喜欢一边唱歌一边进行有节奏的活动。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歌曲及其配套动作搭配教学。用幼儿自己熟悉的音乐、舞蹈或影像视频的故事,使得他们对歌曲等产生亲切感。这一新颖且神奇的事物给他们的印象将是极其深刻的。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认知角度,分析阐述了关于认知发展理论和幼儿第二语言习得规律及二者关系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分析幼儿对第二语言汉语的习得过程和特点,由此思考国际幼儿汉语课堂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具体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策略。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国际汉语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教师是国际汉语教育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不仅关系着汉语教学效果的优劣,从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印象。而针对海外中低年龄段汉语学习人数的大幅度增长这一新情况,对国际幼儿汉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培养尤其值得重视。国际幼儿汉语教师的观察能力、组织和示范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和创新能力、才艺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诸方面能力也因其低年龄段教学对象的独特性而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加严格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斐多,汉语国际教育硕十专业考试核心考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 1 3.
[4] Susan Gass.Larry Selinker著、赵杨译,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