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住宅规划设计手法探析
——以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为例

2019-07-31 10:24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6期
关键词:江滨华府长风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但可用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因此,对占据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地地形的利用,对于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在山地开发应用中,开发商往往沿袭平原土地的“一刀切”开发模式,不仅带来巨大的工程量和造价,也使原有地形的特殊性和鲜明特色消失殆尽。如何使山地住宅规划设计契合地形,保持原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独特个性,成为摆在规划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为例,阐述山地地形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项目位于惠州风门坳区域惠博大道北侧,东江—剑潭段北岸。风门坳区域具有区位条件好、交通便捷、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等特点,未来将发展成为惠州中心城区西北部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生态型高品质居住区。二期总用地面积65836m2,总建筑面积为122130m2,计容总建筑面积为85586m2,其中商业及配套用房4200m2,住宅81386m2,容积率1.3。本工程为集高层、低层住宅及配套商业于一体的的居住社区项目,由地下2层(局部)车库,6栋高层住宅、27栋低层住宅及2层(局部)沿街商业组成。如图1,2所示。

2 规划与建筑设计

2.1 规划布局——因“势”利导

江滨华府(双璧湾)毗邻惠博大道及160m的城市绿化带,用地周边交通便捷,可达性强。二期整体用地近似呈L形,用地西侧为市政主干道长风路,北侧为规划三期用地,东侧仅有一小段临规划路,南侧及东南侧均为耕湖。基地周边除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外,其余现状均为坡地,背山面湖,风景秀丽。整个基地地势起伏较大,内部地形呈周边低、中心高的态势。基地周边道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规划布局如图3所示。

1)商业 根据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和基地周边道路环境,仅沿长风路一面具备设置沿街商业的条件,同时利用西侧沿长风路15m建筑后退红线的场地作为商业前广场和临时停车位。

2)高层住宅 由于沿长风路及耕湖侧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为15m,二期西侧可建设用地地幅极为狭长,此处如果布置多层住宅,利用率过低,且受外部车流及底层商业干扰较大。因此,设计上在此处布置了18层板式高层,且根据用地地幅情况将楼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使大面朝向耕湖。同时,出于价值最大化及成本经济性考虑,将1~6号楼高层住宅(18~30层)结合首层商业沿长风路集中布置,并对后续地块(三、四期)的开发设计进行相应的视觉朝向及日照避让。

3)低层住宅 二期用地内部地形呈周边低、中心高的态势,中心区域等高线较为密集复杂。相对于高层住宅而言,低层住宅布置对地形的适应力及灵活性更强。设计在保持原有坡地地势基础上,由北至南、由中心向周边,由高到低布置低层住宅,并沿耕湖方向叠落。处于高位的最北侧2排低层住宅与原高层区域形成整体地下车库;半岛区域的联排及双拼住宅根据地形地势错落布局,并沿耕湖及城市绿带景观朝向展开。

2.2 竖向处理——局部改造,化零为整

图1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规划范围

图2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项目整体鸟瞰

图3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规划布局

竖向设计是山地住宅规划设计重点,也是节约工程成本、营造自然山水景观的重要因素。场地的竖向设计应顺应等高线,化零为整、整合原始山地景观环境优势,避免破坏原始山形地势,以达到建筑规划设计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但完全顺应原始地形进行设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般来说,山地地形设计应对照原始竖向分成几级标高并分级整合,局部去除不利于建设的山头,对较大低洼地用挖方余土回填,以达到可规划、可建设的目的。

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用地地势起伏较大,周边规划道路也存在较大高差。整个基地西南、东北角地势较低,中心区域较高,坡度较大,对建设不利。设计在基本保持原有地貌地势的前提下,对原始地形进行调整,将地形最高标高点略向下调整,使场地内的最大高差降到9m,以利于建筑地下车库连贯性及道路规划设计。整个场地按照大的标高区域可分为28~31m标高区、26~28m标高区、24~26m标高区及22~24m标高区(见图4)。每个大的标高区域按照地形原始走势再进行地形标高的局部处理。如保留4,5,6号楼前的高标高处,形成高层住宅组团中心庭院;保留半岛区域原中心小山头作为低层住宅区的“点睛”;受限于大区域标高及道路纵向坡度要求,对原东北侧相接于规划道路部分的低洼地及4号楼临水侧整体回填,并形成挡墙。

2.3 道路设计——顺“势”迂回,常有尽端

本项目道路设计主要遵循2个原则:①道路顺应等高线布局,避免横切等高线,极大程度保护山体,减少土方开挖量及挡土墙数量,同时满足车行舒适性;②摒弃传统小区道路必设环路的做法,在满足交通需求及地形需要的前提下,设置尽端式道路,以解决不同标高区域的住宅入户及消防扑救问题(见图5)。

1)车行道路 主要车行入口设在基地的西南角、西侧和北侧,西南角和北侧主入口附近均由直接坡道进入地下车库,在基地东侧另设1个地下车库入口,通过这3个出入口设置解决1~13号楼集中地下车库的车行出入。

2)人行入户道路 基地内部高层住宅4~6号楼及北侧首排低层住宅通过由基地北面车行入口引入的道路分流出2条小区道路可分别到达各栋住宅;高层住宅1~3号楼及其他低层住宅通过西南侧和东北侧出入口组织串联,其中半岛区域低层住宅独立成环,可解决各栋住宅独立入户问题。

3)消防道路及扑救场地 1~3号楼高层住宅主要利用沿西侧长风路15m建筑后退红线布置消防扑救场地;4~6号楼的消防道路由西北侧入口引入,并在塔楼所在平台花园处形成尽端道路以满足消防回车及消防扑救。消防通道、消防扑救登高面的纵坡均不大于3%,消防通道宽不小于4m,道路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2.4 建筑——从“剖面”着手,创建“生长的建筑”

整个项目在建筑设计上最大限度顺应了地形特殊性,通过建筑本身消化大量高差,以减少室外挡墙设置。从建筑剖面设计方面,通过错层处理,营造出室内外和谐共融的环境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图4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竖向分台区域

图5 惠州江滨华府(双璧湾)二期道路规划

1)地块西南侧1~3号板楼及裙房 在纵剖方向,由于长风路与沿湖道路有6~8m高差,1~3号住宅塔楼剖面设计结合地形打造双首层入户。在沿长风路一侧设置消防入口以满足消防扑救需要,在沿湖一侧设置入户景观大堂。商业部分则采用“下叠”方式,即沿长风路作为商铺主入口,沿湖侧下叠作为复式铺下层,并与东侧耕湖景观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商业外环境。在横剖方向,沿街商业顺应基地周边起伏的地形及城市道路标高,分为若干个标高段分台处理。

2)低层住宅 纵剖方向,别墅部分依照山形走势,分单元叠落,创造与道路、地形相契合的多层次建筑天际轮廓;横剖方向,当低层住宅处在道路的下边坡时,入户处于高位,由于地幅限制,无法满足停车入库的距离要求,采用地面庭院停车方式。地下1层结合采光侧及室外景观营造多功能使用空间;当低层住宅处在道路的上边坡时,入户处于低位,建筑地下1层临道路面敞开,入户采用双首层方式,既可通过室外台阶上至地上1层客厅,又可通过地下1层门厅入户。私家车通过短坡道进入地下车库,通过内部楼梯上至地上各层(见图6,7)。

2.5 景观与环境空间设计——梳山理水

山势水脉是山地规划的灵魂,对整个地块的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进行规划布局,延续精彩空间,化解不利景观。本项目对于山形水势采取“以顺应地势为主导,以局部改造为辅助”原则,注意处理好山势水脉和建筑道路的关系,充分发挥山地项目较平地项目在自身空间形态上的优势。

1)“借山” 项目保留周边原山形,结合建筑高低组合,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局部山头被保留为庭院绿地,山谷作为景观水系的通廊,山坡布置道路和建筑,联系建筑外部空间与自然山体,组织系统的景观空间以打造视点、视廊、视域。

2)“露水” 充分利用原有的耕湖资源,保留原湖面曲折岸线,构建沿湖绿廊;充分考虑耕湖常水位及洪水位,通过在湖面设置若干亲水平台,形成沿湖栈道的特色空间节点,以消除沿湖绿廊冗长感;在湖岸线剧烈变化处及高差较大处,通过植入一些“剧烈的扰动”,如假山、叠水等,化解敏感空间,创造良性过渡空间。

3 结语

图6 沿长风路商业及塔楼入户剖面

图7 低层住宅沿街实景

任何建筑的规划设计都无法脱离环境,建筑创作设计本身就是一个适应、改造及创造环境的过程。尤其在土地资源日益短缺而建筑地域特色日渐缺失的今天,建筑与地形环境、地域特色相契合尤为重要。山地住宅作为一种对地形复杂环境依赖性较强的建筑,更应时刻以地形、地貌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标杆,须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竖向、道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性、便捷性、生态性及经济性的建设要求。

猜你喜欢
江滨华府长风
愿你乘长风破万里浪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长风街线路所102DG占用丢失的解决方案
暗恋桃花源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
心灵飞雅韵 天地荡长风
我是玫瑰你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