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刘青云,郭 可,孙 晔,吴玉环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公共理论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就业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用人单位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及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待遇。那么,如何培养适合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所需的人才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是社会发展所需,是大势所趋。部分教育研究者就此进行了探析与研究。从知网上搜索,有张莉莉等人的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研究共8篇;马俊涛等人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研究共18篇;陈敏等人的从职业需求角度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进行研究共13篇。但都没有将学生英语知识水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与职业需求现状结合起来去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如下探讨,以期弥补该项空缺。
为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知识水平及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从前程无忧网站及智联招聘网站上搜索近一个月的需要英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发现用人单位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1)听、说技能,如能“接待外宾、带领外国客户参观访问企业、其他技术交流”等;2)读、译技能,如能“读懂本用人单位里与其专业工作相关的英语资料、简单口译或笔译”等;3)写作技能,如能“处理英文函电及进行相关写作”等。同时,用人单位将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A/B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作为衡量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标准,纳入录取的必要条件或优先录取条件。
对20家外商独资企业、20家合资企业、20家港澳台企业、20家上市公司、20家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或工厂进行调查发现,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外企及港澳台企业中获取工作机会的有力保障(见表1)。
表1 英语知识水平与综合应用能力需求调查表
本研究于2018年4月至9月对广东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聘需要英语的岗位的100人的初次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见表2),发现:1)以上三类技能都具备的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具备其中一类技能的就业率为86.36%;3)三类技能都缺失的就业率为55.10%。同时还发现,三类技能都具备的毕业生占比只有7%,只具备其中一类技能的占比44%,三类技能都缺失的占比49%,可见,对公共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任重道远。
表2 英语水平及综合应用能力与就业状况问卷调查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2]目前,公共英语在自身课程分类设置上不明确,导致其被看成是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真正与社会发展需要、与跟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形成有效的联系,脱离职业需求实际,导致不同专业在不同学习阶段使用同一类型教材,更谈不上教师会给学生进行定期分类指导。没有以职业需求为核心来科学定位公共英语教学目标,而要在较少的学时内,让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高职高专生掌握在其就业时所需专业领域内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不太可能。这样不仅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且教师费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从就业市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来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主要矛盾为:一是学生入学时较低的英语水平和毕业时社会对其英语能力较高要求的矛盾;二是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与其在学习中常表现出的动力不足之间的矛盾。[3]高职院校录取线低,其学生英语水平并未达到大学英语学习最低起点要求。词汇量与基础知识缺乏,听、说、读、写、译技能缺失的现象普遍。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后,要从各方面补差,并不断提高才能在日常的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达到就业所需。
2018年笔者对高职院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相对其2011年的调查结果[4],无论是从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还是从学生的英语基础、对教学的要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见表3)。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自主学习意愿增加,课堂参与意识提高,英语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急功近利、“快餐式”学习现象增多,两极分化更严重。
表3 2011年与2018年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英语基础、教学要求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对照表
通过对2017级高职高专在校生访谈,还发现:1)课堂用手机查资料的占比为23.5%,都有用手机课堂看电影、球赛、打游戏、聊天、看小说的经历。2)对期末考核也有新的要求:主张不考口语的占比37%,不考听力的为35.5%,不考阅读的为20.5%,不考翻译的为12.5%,不考写作的为34%,不希望有笔试的为28%。以上表明,1)手机问题严重干扰到了课堂教学;2)大部分学生严重排斥听、说考试,英语技能意识缺失;3)有极个别学生不想学英语。这与高职高专教育总目标不符合,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相抵触。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摆脱重学术轻实践、重语篇轻听说、重语法轻交际的教学。但部分公共英语教师的观念却没跟上高职教育发展速度,认识不到高职高专与中职、普通高等学校的不同,仍旧把教学视为简单的认知过程。[5]而重视实践教学的老师,其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缺乏,忽视对现实生活与工作语境的观察,缺乏对日常事务及职业需求的了解,将所有专业的公共英语课堂都搬到了类似“购物街”“问路”“指路”“大学校园生活”等一般日常的情境中,这与现实工作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情境不真实,学生无法真正从理论联系到职业需求实际。学生虽然很努力地进行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训练,跟着老师在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公共英语教学不但没能成为其专业知识的辅助与补充,反倒离其培养目标越来越远;公共英语教学未能从实际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也无法兼顾学生交际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语言技能发展和职业技能发展不同步。[5]
就笔者所在学院而言,虽然普通教室里配备有投影设备,但语音室少且容纳人数少,现代化教学只是蜻蜓点水,作用不大。缺乏与职业需求对接的真正语言环境,学生无法快速掌握听、说、读、写、译技能,不能实现将所学英语知识快速转换,导致其现场应变能力弱。
考核测评是检验学生培养结果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手段,考核评估机制是标尺。相对传统考核评估机制而言,如今常用的“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核评估机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期末考试往往只设有词汇结构、阅读、翻译、写作等题型,剔除了听力和口语试题;平时成绩测评项目不具体,很多老师都是在期末的时候才凭印象给出平时成绩,主观性过强,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并不能有效评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也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学。师生都应把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教与学活动转换为英语语言交流技能(即听、说、读、写、译技能)的教与学,树立技能意识,才能真正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训练为媒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社会为背景,把公共英语与专业、与职业需求融合,以职业英语为补充,对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真正起作用。
在职业需求为核心的背景下,不同专业应制定不同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需求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和应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高职高专院校通常在大一开设公共英语课程,为期一学年。大二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为期一到一年半。但有些院校取消了个别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而这些专业有学生在毕业时也需要其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来助力就业。因此,对于这些取消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应该在其毕业前学年开设公共英语选修课,强化“英语+职业技能”训练,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
教师课前充分了解该次课中与职业需求相关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等现代化教学用具和手段,选定或自编与所教班级学生的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或职业英语资料,将课本内容与职业需求相关的知识联系,包括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进行教学设计,融入到课堂情境教学中。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为例,将原定教学计划里每单元10学时中的2学时用来给学生补充本专业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并进行相关英语技能训练。让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规划性,与其未来职业需求接轨。
此外,鼓励人数较多的专业学生按各自不同专业组建并积极参加各自的英语社团、外语角活动,多提供涉及本专业相关知识的英语交流活动;专业人数较少的可组建一个综合英语社团,以不同的专业英语知识为主题每个周期开展一次的活动,并安排一位公共英语教师协助不同专业的英语社团活动或直接组织或举办一些英语活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职业需求,组织不同英语技能大赛,如,在人力资源专业进行与该专业知识相关的口语竞赛、写作竞赛,配音比赛;在汽修专业进行与汽修专业知识相关笔译竞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展示个人英语能力的平台,激发其英语学习热情,从而也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考核评估机制内容越细,量化越具体,准确度就越高。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开课为期一学年,因此本评估体系也就定位一学年两学期。
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成绩100%=新形成性考核成绩50%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50%;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成绩100%= 新形成性考核成绩50% + 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成绩50%
新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期末综合成绩50%,包括课前(10分)、课中(70分)与课后(20分),见图1。
期末考试试卷组成:1)口语20分;2)听力20分;3)笔试60分与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试题题量与难度相当。
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及评价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体系及其评估体系的设想。本研究也存在不足,还有两个课题有待课题组进一步研究:1)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公共英语教学理念缺乏建模与实证研究;2)切实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落在实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