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研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中日两国贸易互依互补的特性日趋突出,对日商贸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亦随之进一步受到重视。本文根据新《国标》规定的培养目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日语人才”,结合社会需求及商务日语专业特点探讨多元化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这一课题。
关键词:商务日语;多元立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41-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中日两国贸易互依互补的特性日趋突出,对日商贸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亦随之进一步受到重视。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虽然各大高校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但是在教学上往往出现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缺陷,使得商务日语专业往往与普通日语专业区别不大,专业培养缺乏更鲜明的特色,缺乏足够的职业竞争力。新《国标》规定培养目标要成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日语人才”。本文以此为前提,结合社会需求及商务日语专业特点,探讨多元化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这一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商务日语人才要求条件
据调查,就职门槛较低的,可以招聘无相关职业经验日语人才的岗位,主要有对日销售、翻译、独资或合资企业文秘、以及从事BPO行业的IT人员。招聘条件虽然高低不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最低要求为:工作日语基本可以无障碍交流,英语简单会话程度,掌握职业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除此之外就职者还需要具有软实力,如良好的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优秀沟通技巧及倾听技巧,高效学习能力,乐于创新且具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等。
软实力的培养对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
应用于各种商务环境中的日语,表达自我见解或明白他人主张,归根结底其目的就是交流沟通。因此,交际能力是重中之重。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更要盡快将其转变为自己交际能力,因此课程设置要尽可能减低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使知识尽快转变为能力。
(二)侧重应用性
当今企业对于就职者的要求不仅是语言能力的硬实力,还有包括逻辑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的软实力。这部分能力除了先天具备以外,还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进行补足和提高。课程内容倾向于应用性,就可以帮助学生“触景生情”,应对不同的场合做出恰当的举措。这样的课程内容最适宜的方式是设置多种多样的场景,帮助学生学习正确应对方式的同时,也可以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
(三)多元立体化
新《国标》规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日语人才”。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需要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及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开设多门专业知识及技能课程。
立体化则是指课程设置要符合学习阶段的特征,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以往的课程安排往往从始至终贯穿整个学期,但是按照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再细分阶段,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预期单独学好一门技能,或是两三门课程均掌握其中的一部分。
多元立体化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使个体差异性得到体现,从而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
四、建立多元立体化应用型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条件及现状
(一)师资条件
讲授商务日语相关课程的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日语语言素养和对日经贸业务能力,还要懂得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使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在练习时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快熟悉流程等。
但是实际现状是大多数的授课教师都是普通日语专业毕业,经贸业务能力不强,其教学方法更是深受自己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即使有少数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其大学时代的老师受普通日语专业的教学方法影响也是极深的。因此,对于经贸知识的讲解浮于表面。
师资力量不足是最先面对的难题。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聘请公司资深人士做主题演讲、增加实习时间等方式能够稍加弥补。
(二)适用教材
根据2018年招生院校统计的开设商务日语专业大学有163所,各学校开设的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商务日语与普通日语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词汇的不同,不仅是相似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商务交际场景用语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单词在这两类场景可以表达的意义也有可能大相径庭。其次有些课本文章偏长偏难,只能用于高年级的课程。而相较于前两者,学生们认为更加影响学习效果的是日语版本的理论教材,即使日语基础扎实理解起来也存在困难。新单词太多不好记忆,语句太长不好理解,理解了但是感觉不够透彻。而这往往是高年级开设的理论类课程的特点。教材开发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弥补一部分师资力量不足的缺欠。但是由于对商务日语专业的重视度不够,还没有一套独立于普通日语专业体系的完善教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对现有教材进行补充,同时在授课时注重实践练习。针对专业词汇积累困难的问题,可以采取中日文并行的方式,从低年级开始在讲授中文理论课程的时候加以渗透。
(三)教辅工具
当前使用的众多教材多为单本发行,缺少配套的辅助课件,需要教师自行编制。
学习商务日语的理论知识后,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例如填写各类报表,书写商务信函,模拟电话对应等。但是教材内的练习项目不够充分,使学生无法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各种操作。针对各种操作练习建设网络平台,短期内也难以实现。
五、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
根据新《国标》要求,通过分析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遵循课程设置原则,从当前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构想。第一学年课程主要考虑交际核心原则,增加实践课时,减少理论课时。在日语入门阶段,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率,勤说多练。在此阶段可以参考普通日语专业的授课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普通词汇,增加商务用语的教授。此外,考虑到以后学习的商务理论教材多为日文版本,内容较难,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在第一学年增加汉语《基础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内容,在讲授的过程中直接代入日语的专业术语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学年继续开设《外贸日语精读》。《基础视听说》则升级为《商务交际视听说》课程,在学习各类商务场景会话的基础上通过视频学习商务礼仪。仍然遵循交际核心原则,多实践少理论,勤说多练。此外还将开设《日商簿记基础》、《新闻报刊选读》、《基础应用文写作》。第三学年仍将开设《外贸日语精读》,继续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但学时少于前两个学年。第一学期设为必修课,第二学期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是否继续学习。《日商簿记基础》的进阶课程《高级日商簿记》课程将设置于第一学期,为选修课。此外还将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及应用文》、《高级经贸应用文写作》、《经贸日语翻译》、《办公软件应用》课程。第四学年以实习和论文写作为主。在第一学期开设《国际商法》、《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基础编程》等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
在四年中,还将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根据多元立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构想,选修课程不再是以一学期为单位进行学习,而是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或是总分体系进行再次划分,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选修其中的部分课程。
参考文献:
[1]韩勇.就业岗位导向下的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7,(08):181-183.
[2]刘静,韩晓玥,崔美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途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4):118-121.
[3]郝卓.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