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 王大庆 樊军 刘军 王欣然 于战科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国防科技大学接受阿尔伯塔大学师资培训TIE的情况、培训背景、培训内容和培训期间的教学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实践角度总结了体会。对当前教学中采用的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TIE;高校师资培训;阿尔伯塔大学;教学活动;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02-02
一、活动背景及基本情况
(一)背景介绍
受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邀请,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训练部派遣于战科、刘军、樊军、赵小兰、王欣然一行5人参加了以TIE(Teach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ish)为主题的加拿大高校师资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为期一个月(2014年10月20日至11月11日),是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高校师资培训项目原版引进,在国防科大校园内举办。
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两名外籍老师采用全程英文教学的方式完成整项培训。沃尔特博士(Dr.Walter ARCHER 继续教育学院教学计划教务主任、高等教育学专家,教授,男,67岁)主要负责教育理论部分的教学,帕米勒博士(Dr.Pamela YOUNG 继续教育学院教学设计专家,副教授,女,57岁)则侧重于实践教学部分。
(二)培训内容
培训以“周”为阶段节点安排课程进度,4周一共8门课;每周上午一门课程。具体的培训时间进度安排:上午是Walter ARCHAR授课,主要课程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型”、“高等教育中使用的技术”(选修课)、“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国际高等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选修课);下午是Pamela YOUNG授课,主要课程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促进激励与参与”、“选择与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实践1:课堂观察和小班教学”、“实践2:现场教学实践”。
实际执行情况:前两周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后两周上午的课程由于大部分学员在实际课堂中不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根据外教和学生贡献的主题,讨论商议确定了部分增加的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理论授课内容
课程主要围绕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一些学习活动、典型学习活动体验。再回过头来印证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1.教学目标的三种类型。认知类目标采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六个层次。情感类教学目标采用克拉斯沃尔-布鲁姆模型,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馈、评价、重组、内化五个层次。行为类教学目标采用戴夫模型,由低到高分为模仿性、操控性、准确性、衔接性、自然化五个层次。以及评价教学目标有效性的三要素:关注学生能学到什么;采用简称的“SMART”原则进行评价,即特殊性(Specific)、可衡量(Measure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间节点(Time-Bound);学习的目标必须要提前和学生分享,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本次课学习之后能学到什么。
2.四种教学活动。①教师为中心的,类似传统授课,老师直接传授知识,并检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情况。如上大课、训练和练习、微课等。②交互式,学生通过和老师、其他学生的互动获取知识。如辩论学习、角色扮演、划分小组等。③个性化教学,学生的自学。如案例学习、研究报告、反思报告等。④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真实或虚拟环境下的参与式学习。
3.典型学习活动体验。
(二)受训期间的教学活动
课内活动全部在教室内完成,课外通过互联网联系(以电子邮件为主、eClass平台为輔)。理论课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实践课除最后一周的个人20分钟微课外,也以讲授“如何实施实践”的方式进行。整个培训仅有一次理论讲授,有近50分钟的类似传统“填鸭式”的个人独白讲解(确实感觉很沉闷),其余大量的活动是互动和讨论。
1.小组讨论。这个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繁,小组划分方式多样且不固定。每次规定好讨论的时间,时间到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多样,如分区在教室各角落讨论等。
2.翻转课堂。大量的阅读资料在课前完成,并且在eClass上完成讨论、发表观点、下载资料等活动。在课堂上分组讨论为什么、你怎么想、怎么用。
3.问题的设置与回答。在课堂中绝大部分问题都是为什么、怎么做、如何应用等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进一步理解和深入思考。回答问题的形式多样。
4.板书的使用。外教很注重板书的使用,PPT大部分是提纲性质;常常通过板书体现每次讨论的结果,清晰地展示整个思辩的过程,这也体现了其课程设计。
5.设施的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墙壁会被贴上大白纸,上面由学生写上各种回答与讨论的结果;或者是各色的彩贴,或者各小组竞赛活动的成果都会在那里展示。还有专门的问题停留区,让大家把问题贴上去,老师择机安排解答。
三、思考与体会
(一)体会
1.教学理念方面的强烈冲击。外教在施教过程中对课程的大纲、计划、内容、课堂以及评估非常重视,但不拘泥于死板的操作执行。对课堂的组织非常灵活和自由,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非常自由,思维很活跃。但老师仍然牢牢地掌控着整个课堂(程)的进度和安排。
2.教学理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学习了本次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模型后,我们的教学视野大为开阔,对以往实际教学中的“原生态”教学有了理论上的认知和反思,这些理念又能从较高的层面来指导教学,使得具体的教学活动有了明确、清晰的方向。
3.教学实践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学到了很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方法。通过课堂的参与和个人微课的实践练习,进一步地认识了教学实践手段、方法,这对我们今后授课教学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4.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路可依。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有很多方式、方法值得践行。在满足未来需求、体现人本精神、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理论)指导下,辅以足够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此肯定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二)反思
1.反思一:我们的课究竟该怎么上?
一个重要的转变应该是从“怎么教”到“怎么让学生学”。“学生学会”才是出发点和根本要求。因此,我们要为课程(堂)目标的设置、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活动的实施进行大胆的重构和精心的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来展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2.反思二: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收获和提高?
本次培训,外教和培训学员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在学员发表观点时,老师不会简单地评判对与错,而是站在学员的角度,听学员的解释,找出这个结论合理的地方。同时,开放的问题设置、歡乐的课堂气氛,使得学员的课堂参与性被逐步激发。在这个氛围下,学员慢慢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成为课堂的主角。
3.反思三:如何与专业、学科结合?
本次TIE培训有其自身的定位和适用范围。具体地说,上述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用英语教学的教师,而且课程是文科类型,比较发散。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对于工科、理科和专业课程的指导意义到底有多大,还要进一步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教给学生有价值的内容。
工科类的课程教学,很多内容是有标准、有规范的,是现实生活(工程)中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成功应用的实践。目前课堂更多的讨论只是围绕工况的不同、条件的不同等展开的,停留在应用层面的讨论;好像无法实施深层次的讨论。这有待下一步持续探索和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能在我们工科类课堂教学中真正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丹,王琳琳,金超杰“双创”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8):42-43.
[2]任林洋.当前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