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材成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9-07-30 10:09刘莹莹王庆娟蔡军杨换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刘莹莹 王庆娟 蔡军 杨换平

摘要: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文结合材成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参考挤压与拉拔课程教学大纲,探索建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复合型创新人才;挤压与拉拔;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98-02

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而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该复合型人才是应具有以工程能力为核心且同时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1]。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培养和发展具有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是国家也是世界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时至今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总体状况而言,还是不容乐观。

本文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方向课——挤压与拉拔,并基于前期在提高材成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改成果上[3],继续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现状分析

在如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无法就业的诸多因素中,创新能力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企业在选择职员时,注重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因此,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其关键都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积累凝练。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美国商务部在2013年7月正式发布了《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和创业》报告,以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教育家》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美国最负盛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也曾经说过:“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美国是一个高度创新的国家,其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哈佛大学[4]、普林斯顿大学[5]等。目前高校工科大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知识存储量较大,但其创新能力仍不能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长期任务。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进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者。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此外,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倡导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最终把课堂变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2.改革课堂教学。课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课程的改革和创新。(1)课程内容模块化。在教学设计时,将挤压与拉拔课程的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并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理论贯穿每个模块,然后再以具体理论指导创新实践的开展。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不同的知识模块设立特定的工程项目,并能够以这些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能够较全面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2)充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图片、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在讲解挤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时,结合采用Deform软件所模拟的挤压时金属流动景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真实挤压生产条件下金属的流动情况,并对后续挤压制品的组织性能分布规律进行合理解释。(3)工程案例教学。由于工程案例是来自工程实践,一般都是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现实、逼真的现场氛围,引导学生亲临其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对把最新学科进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兴趣而言,是最为重要的。由于材成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挤压与拉拔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所以,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1)开设与专业工艺技术结合紧密的创新性实验。采用需要进行结构完善的挤压模具进行挤压,并要求学生对挤压过程和挤压制品质量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的存在原因和改进策略;将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科研理念及时转化为与专业工艺技术结合紧密的创新性实验,并编写创新性实验项目指南及指导书,供参与项目的学生了解和使用。材成专业是材料、机械与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因此,在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到多个专业的合作,以吸收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加强工科背景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2)提高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思想重视程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是材成专业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获得工程实践知识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些环节设置的作用和意义。(3)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有兴趣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应鼓励学生早日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实验技能竞赛等。

4.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教师及时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形成的科研理念,转化为适合于在学生中开展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创新试验,通过构造学生创新与研究能力的“学习—研究—再学习—再研究”的循环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建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结语

根据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要求,结合材成专业的培养大纲和挤压与拉拔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探索,采取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强,潘玲玲.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观察,2017,6(23):55-56.

[2]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3]刘莹莹,杜忠泽,王庆娟,王文礼.提高材成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6,(1):40-42.

[4]路璐.美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及启示——以哈佛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8-19.

[5]吕毅.美国普林斯頓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6):203-203.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