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余颖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和社会对研究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满足社会需要,对现行研究生培养体系也进行了变革,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个方面进行培养。无论是哪种人才,科研最终方向都是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优势,进行研究生的校企联合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充分适应校企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课程建设
中圖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036-02
一、高校研究生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高校研究生课程多偏向理论。除公共基础课程之后,基本上是导师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然而,高校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社会及企业需求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现在高校教师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较少或者没有,造成研究内容和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目前众多高校普遍采用的一个模式,并在此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1-5]。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学校和企业的一个纽带,充分利用这个纽带,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开展研究生课程建设,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众多从事研究生教学的教师通过校企联合方式培养研究生,也在开展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工作[6-9]。针对已经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主要研究方向,我院开展了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和柳州OVM公司、鱼峰水泥厂、广西北海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专业是结构工程、材料工程和岩土工程,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契机,开展研究生课程建设,推动研究生培养。
二、工程一线案例教学
在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企业这个大熔炉有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应用的丰富案例。并且,由于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优势,一线应用的技术和理论都是比较新的成果。针对各个研究方向,收集相应案例,尝试在研究生课程中进行案例式教学,可以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和实战经验,避免以往空泛枯燥的课程常态。
(一)专业基础课进行理论、试验、应用“三位一体”教学
传统专业基础课通常包含理论、试验和实际操作三部分。由于传统教学及教材的影响,我们经常把课程分为几门课。一方面,严重影响课程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毫无意义地增加了课时,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无形中延长研究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不利于研究生早日进入课题,开展研究工作。考虑以上问题,充分整合教学内容,把三部分的内容融为一体,在一门课中先学理论,再开展试验,最后进行实际操作。把三部分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变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节省课时,另一方面也符合知识学习逻辑,容易让学生对一门课更快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于应用的工程意识培养
作为和实践密切联系的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所学、所用均为了今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工科的研究,原本就是为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工程意识,即学习这部分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工程中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什么较好的技术或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技术或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考虑可以在哪些方面对该技术或理论进行改进或提高,尽快完成由学习阶段到研究阶段的过渡。
(三)灵活的授课方式
高校授课主要为课堂教学。企业导师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实地工程案例参观、相关设备演示和操作学习、直接参与工程实际问题处理材料的搜集和初步方案拟订等,让学生充分接触和一线工程相关的设备、机械、理论、方案、规范,养成良好的工程问题处理习惯,培养严谨的工程问题处理意识和习惯。为适应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考核模式也应进行改革。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可采取工程案例分析、工程实际问题处理方案论证、工程问题结构分析及处理建议、结构检测报告及加固措施等多种灵活方式。从考核结果来看,研究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认识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思维方式也趋向严谨。研究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先考虑的是现场数据和情况的收集、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处理建议,然后是综合所有获取信息的处理方案。
(四)加强课程建设,争取建设为精品课程
通过课程建设,把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考核模式等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争取把课程建设为研究生精品课程。以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研究生课程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促使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推进研究生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
三、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
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一直存在滞后和不能跟上目前研究形势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与培养方案的修订机制有关。培养方案修订的驱动力一直是由上而下的行政任务,而不是由来自工程一线实际工程运用和需要来驱动。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这种现状的机会,即根据企业一线的需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其实,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已经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过于零散,研究内容不够集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某些研究方向的一些重要课程尚未开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前沿一线需要修订培养方案,改变这一现状。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提供了让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机会。无论是对研究生、学校导师还是企业技术骨干、总工,都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充分弥补了高校导师普遍缺少实际工程经验的短板。因此,充分深入企业,改革研究生课程建设,不断创新,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和竞争力的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徐科军.校企合作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高校论坛,2018,(1):102-105.
[2]马永辉,施洋.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48-150.
[3]张永泽,刘晓光,董维春.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6):8-12.
[4]徐科军.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5):11-13.
[5]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6]蔡小薇,刘小勇,陈慧民.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20):99-101.
[7]郝桂珍,王淑娜.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探讨——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7.
[8]朱俊涛,李可,王新玲,等.混凝土结构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7,(4):60-63.
[9]梁珍淑,刘忠,李昌模,等.研究生课程建设探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5,(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