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几种环球考察记

2019-07-30 07:59赖某深
寻根 2019年2期
关键词:游记环球

赖某深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环球考察成为可能。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人进行环球考察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则迟至晚清时期才有人进行环球考察。

晚清第一个环球考察的是海关官员李圭。光绪二年(1876年),是美国开国百周年纪念,在费城举行博览会。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参加博览会,具体经办此事者即是李圭。其《环游地球新录》即记此行经历,起自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沪启行,取道日本,顺游长崎、神户等处,抵美国后,遍历旧金山、华盛顿、纽约、费城。归经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而至意大利,取道苏伊士运河,舟行红海中,入新加坡,而西贡,而香港,至十二月初四返沪。水陆行程八万二千三百余里,往返八个多月,正好绕地球一周。

《环游地球新录》详记费城博览会、中国留美幼童学习生活情况,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机,还介绍了抽水机、挖泥船、打字机、缝纫机、制砖机等机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世界最新的技术发明成就。

卷四为《东行日记》,记从上海出发途经日本前往美国,及从美国绕道欧洲回国的经历。开篇《地球图说》云:“地形如球,环日而行,日不动而地动。我中华明此理者固不乏人,而不信是说者十常八九。圭初亦颇疑之。今奉差出洋,得环球而游焉,乃信。”早在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用中文寫了第一本世界地理著作《职方外纪》(成书于1623年),介绍了地理大发现以来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欧洲的世界地理学说,包括地圆说等,但过了二百多年,中国人却“不信是说者十常八九”,李圭最初也是持怀疑态度,直到亲身进行了环球考察,才相信了“地形如球”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李圭的《东行日记》在正式出书前曾交由《申报》连载,赴美之前,李圭已与《申报》约定,沿途寄发文字,记述旅途见闻,随时刊发,实际上,李圭已成《申报》的“特约记者”。《申报》从1876年6月7日至1877年2月6日,曾分10期刊载李圭的《东行日记》,署名“环游地球客”。只是连载文字和正式出书有所不同,像1876年6月7日《申报》发表时所写的“余将动身时,颇畏出洋之难,至此则毫不觉难”,是当时没有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的普遍感受,成书时却删除了。1877年李圭写成《环游地球新录》,1878年出版单行本,《申报》于7月15日刊出上海通商海关造册处告白:“宁波新关文案李小池(李圭,字小池)先生,前年奉委赴美国观会,自上海登舟经日本,越大东洋,抵美国。复涉大西洋,过英法各都,历印度洋回上海,环游地球一周,水陆八万二千余里,往返八阅月,有奇著《环游地球新录》一书……前经誊呈总理衙门并北洋大臣,今由海关造册处排印,分派各处售卖……欲不出户庭而知海国事者,当购阅之。”从李圭的署名“环游地球客”及《申报》的连载和广告,可知他们深知李圭环游地球及著作《环游地球新录》的意义和价值。

李圭之行之后,才有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再次进行环球考察,并写了《西学考略》。1880-1882年,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利用请假回美国探亲机会,作了一次环球学术考察,遍游了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回来后用中文写了部《西学考略》,向总理衙门汇报。

《西学考略》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录其各国考察经过,下卷对世界教育发展作了总体介绍。他介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美国,他考察了西点军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并总结了这些名校的特色。他拜访了发明大王爱迪生,对爱迪生发明电灯作了最早最全面的介绍。书中关于西方院士制度及红十字会的介绍,在中文文献中都是最早的。

将流亡国外变成环球考察之旅的,康有为大概是第一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迫流亡海外,直至1913年11月才得以归国。在这十六年中,他游历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也到访过印度等曾经有过文明辉煌但近代以来逐步走向衰败的殖民地国家。康有为回国后,曾请著名篆刻家吴昌硕刻过一枚朱文小字印章,上刻:“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他还以略带自嘲的口吻审视自身的流亡经历:“两年居美、墨、加,七游法,五居瑞士,一游葡,八游英,频游意、比、丹、那,久居瑞典,十六年于外,无所事事,考政治乃吾专业也。”(康有为:《共和平议》,1917年)不仅仅是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而是着意考察各国政治,这正是康有为所写游记的最大特点。这一点,康有为之女康同璧作过简明扼要的概括:“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凡关于掌故者,无不考核研究,摩挲殆遍。”

康有为曾打算将对欧洲的游历著为《欧洲十一国游记》,但后来只有第一编《意大利游记》和第六编《法兰西游记》成书。康有为写作这两部游记的目的,在《意大利游记》自序中说得很明白,是想通过对西方的实地考察,为中国寻找解决问题的药方,而他就是尝遍百草的神农。因此这两部游记名为游记,实则是政论,从中可看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的政治思想。除这两部游记外,康有为还写了不少游记刊登在报章杂志,有的游记则仅有手稿,岳麓书社将这些材料汇集起来,编成《西班牙等国游记》《英国游记》《德意志等国游记》,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清朝重臣进行环球考察,应以李鸿章为最早。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作为特使,前往祝贺,并顺访欧美。从正月十八日由北京至天津,三月十八日抵俄国彼得堡。其后至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至九月返京复命。《李鸿章历聘欧美记》记录了其出访经过。书中有不少有价值的细节,值得一记。如在德国时,在柏林用X光检查赴日订约时受的枪伤,这可能是中国人首次用X光检查。李鸿章在德国曾与铁血宰相俾斯麦相见,两人相见时,老远就“遥相揖”,走近了相互握手,李鸿章称俾斯麦“西拉内的”(殿下),俾斯麦则称李鸿章“劳黼铁纳丝”(阁下),李鸿章向俾斯麦请教了中国复兴之道;在比利时访问时,克革烈枪炮公司赠送大炮一尊,并派人专程送到中国;在英国时,李鸿章观看焰火表演,烟花闪现出华文“李中堂福寿无疆”七字,让他惊叹不已;李鸿章还为英国女王在留言簿上题诗:“飘然海外一浮鸥,南北东西遍地球。万绿丛中两条路,飙轮电掣不稍留。”诗名《伦敦火车道中口占》,结果英国女王不明其意,请中国驻英使馆罗丰禄翻译,罗翻译为:“远行之客,如海上之鸥,浮过大洋,足迹遍于东西南北。但见终岁常青之松柏中,有路两条,车轮瞬息飞去。”

皇亲国戚环球考察,则以载振为最早。1902年,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将举行加冕典礼,载振奉出使英国之命,兼应比、法、美、日诸国之请,行程八万里,为时一年多,进行了一次空前的环球考察。由于其是1901年实施“新政”以后首位到国外考察的满族亲贵,因此他的政治观点颇值得注意。书中谈及他出国前后对宪法的认识,出国前他对宪法的认识浅显,而且将宪法比附《春秋》,更是荒诞不经。到日本考察后,则认识到“日本立国,首重宪法”,宪法宗旨,“则定主权之所在,定人民之权利、义务,定主权之关系及权限”,认识大大深化。尤其是对国家主权四要素(独立不羁、完全无缺、至尊无上、独一无二)的概括,简明扼要,代表了当时清朝官员的最高水平。他还谈了对英国政治的看法,“英虽称君民共主之国,然实民权为重、君权为轻”,一切政事“皆出于议院,君主签字画诺而已”。不过民权虽重,并不会对君权构成威胁,这是清末新政期间之所以热衷实行君主立宪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对印度贫弱衰败进行了分析,印度酋长非常讲究虚荣和排场,本来英国接待外宾的最高礼遇是鸣炮二十一响,而为了满足这些印度酋长的虚荣心,英国接待这些酋长时鸣炮至二十七、三十一、四十一乃至上百响!按照这种做法,英国国君是印度皇帝,如果他临幸印度,鸣炮岂不是要上千响?他还说,印度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因循苟且,不思振作,心如死灰,就是清朝的前车之鉴。

除此之外,清末还有几次被记录的环球考察。

陈琪的《环游日记》是他于1904-1905年进行环球考察的日记。1904年受湖南巡抚赵尔巽派遣,他参加美国圣路易博览会,调查实业,并往德国考察陆军。陈琪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二十九日從上海启程,经日本横滨,访问美国旧金山、圣路易、纽约,后至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从意大利乘船回国,次年二月二十七日回到上海。陈琪亲诣总统居住的白宫,见白宫并无森严戒备,平民可随时入内游玩。他对美国人乐于捐资兴学极为赞赏,评论说:“出其私产以谋公益,其公德心之勃发,令人生爱生敬,有不能自己者”。

书中谈了不少华商赴圣路易博览会受美苛待情况,“小本商人横被罚税,大半亏蚀。盖正税已占货价之半,况加罚耶?华商来美,一受美国人之轻侮,二入口登岸之抑制,三货税之苛罚,四验货耽误日期,以致华人吃亏不少”。他提出:“抵制之法,惟有约广东上海商会不受美商运来之货,则美国之面粉、木板、棉布、洋油四者无销路,而南美东美之制造厂必歇业矣。”1905年,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此可谓抵制美货的先声。

《环游谈荟》是清朝灭亡前夕张元济环球考察的记录。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张元济自上海出发,经南洋,入红海,抵伦敦,赴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意大利、法国游历数月,渡大西洋,前往美国、日本,耗时十多个月,做了一次环球考察旅行。他所到之处,往往将所见所闻与国内情形作对比,常常令他扼腕叹息,希望中国振作、改革、自强的心声呼之欲出。船经苏伊士运河,埃及海关检疫人员上船检查,当时埃及还未能自主,而“中华堂堂自主之国,而船舶入口,检疫者率为白人”,“事之可耻,孰有甚于此者耶”!他还注意到埃及境内,虽然有英国、法国所办的邮局,但必须贴埃及邮票,而中国境内外国人所办的邮局,“则悉用其本国邮票”,“是视吾国犹不如埃及也,可耻也夫”!书中谈及欧美小学生动手能力很强,还从欧美各国教育普及程度,提出要加强国内的“贫民教育”。

金绍城《十八国游记》是他1910年考察日、美、英、法、比等18国的政治制度、审判制度、法律、监狱等实况的游记,是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及清末司法改革的一部重要参考书。1910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第八届万国刑律监狱改良会,清政府首次应邀组团参加会议。时任大理院刑科推事的金绍城因“熟谙中外法律兼精西国语文”,被遴选为专员,与李芳等人赴会,并沿途考察欧美各国监狱及审判制度。七月二十日,从上海乘坐轮船出国。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初四日,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监狱改良会。会议结束后,又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考察西方的司法与监狱制度。

游记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出国前在国内考察监狱及审判制度的实况,二是在国外的考察见闻及感受。

在巴黎,他参观了“康巢海古监狱”。法国大革命时,路易十六世皇后即在此关押、受审并处死。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捕捉路易十六世皇后的人亦被关押在此,“仅十三小时而被杀”。杀人最多的一次仅一天就处死了884人,监狱血流成河。他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不过是要颠覆政府,以实行君主立宪,结果“乃始则覆王政,既则覆君主立宪,其后则革命党中互相屠戮”。路易十六皇后相貌娟好,路易十六“亲开议院,亦无大失德”,“徒以优柔寡断,身遭大戮,为天下笑”。至于法国大革命之起因,追根溯源,“则路易十四世之穷奢极侈”,埋下了祸根,“洵可为专制之殷鉴”。此外,“法国刑法之残酷,亦为酿成革命之一大原因,故乱党之起也,首先击破巴黎大狱”,“所望我国反对改良监狱、刑法之酷吏其三思之”!

在君士坦丁堡,正好碰上土耳其革命,国王被废黜。“途经旧时大臣之第,革命时已取而充公,其大臣则禁锢于监内。”当地监狱协会会员萨丁培告诉他,前国王专制猜忌,“以背驼故讳‘驼字,鼻大故讳‘鼻字,年老故讳‘老字。其他‘自由‘平等字样,皆于字典中削去之”。实行恐怖高压统治,全国有侦探五万人,“侦探有告密,辄捕其人而杀之,或缚以巨石而沉之海中”。鼓励告密,以致告密成风,“有子告讦其父者,则杀其父而赏其子,民间致父子不敢相亲,朋友不敢相信”,“民间重足而立,道路以目”。此次新党革命,前国王试图阻止,但众叛亲离,“新党之首领掌陆军,谋为改革。王侦知之,以重赏招之,不至,使警察往则警察降,派亲兵往则亲兵又降。遂率兵逐王,而立今主”。对于土耳其革命,他评论说:“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非欤?”“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

在伦敦,金绍城亲往审判庭,观察审理案件。书中记录了三个案件:第一案系“醉后裸下体而行于市者”,判罚金;第二案系车夫醉酒驾车,亦判罚金,“因贫不能足额,限一星期逐日分缴”;第三案系妇女争选举权肇事案,“投石击下议院,并聚众殴辱巡警”,抓获一百五十人,分别审讯。被拘禁者仅十余人,余均释放,“盖因争选举权乃政治上之犯罪,且多系大族女子之有学问者……故对于此案政府特别从宽发落云”。

中国与欧洲审判制度有何不同?在答巴黎记者问时,他直言不讳指出:“西人审案重证不重供,而中国则重供不重证;西人审案有律师,而中国则禁止讼师,二者全然反对。”

对于美国如何训练民众熟悉“三权分立”,书中记有一则趣事:“令幼童投票选举某为议员,再公选一人为总统,并选出二人订定法律,一人专司裁判,若干人为巡警,若干人为律师。越数日,幼童自议律三条,一曰不得窃取粉笔到处涂抹,二曰不得将废物到处乱掷,三曰听讲时不得顾他人耳语。议既定,经议员认可,总统裁定,然后通过。告之曰:此为尔等公同议定之法,有不遵者,必互相纠察。于是幼童无一人犯此者,行之大有实效,且暗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意义于其间。”真可谓“从娃娃抓起”!

书中记与法国汉学家沙畹、微希叶,英国汉学家伯希和的交往;记在意大利参观但丁故居;在法国凭吊茶花女墓;观看法国人饰演中国故事的戏剧。这都是有价值的东西文化交流史料。

金绍城在美国和意大利三次观看飞行表演,对西方人的冒险精神赞誉有加。但是对于美国白人欺侮黑人,怒斥为文明国之野蛮行径;对于英、美工商业发达进步,而兼并日甚、贫民日多,忧心忡忡,“恐将来或不免有社会革命之一日”。

不过社会革命没有发生在英美,却发生在中国。回国之前,清朝断绝了他们的经费供给,他们只好四处筹款,极为狼狈。归国后五个月,辛亥革命爆发,仿佛是为“专制之祸,可为殷鉴也”下了一个注脚。

以上记述的环球考察,除康有为、张元济,大都是以官方的身份,考察内容主要是关于西方社会政治、司法、科技、教育情况,而关注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带有探险性质的考察,则一个都没有。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游记环球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游记
超市游记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
环球·创意
环球·创意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