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友,李 颖,刘祖军
(1.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州 350108;2.闽江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108)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理念的逐渐兴起,以绿色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低碳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大学生作为高校中传播低碳理念的生力军、践行低碳行为的主力军,对其低碳行为的研究也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普及,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供需双方信息的网约车,成为很多大学生出行的首选。本文以福州大学生网约车出行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以Logistic的理论模型为主要研究工具,试图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约车出行的主要因素,更好地在大学生当中推行绿色出行和低碳消费理念。
打车出行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行方式,本质上是个体对打车这一特殊商品进行的一种消费选择,目前针对大学生网约车出行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拟运用多学科整合方法研究大学生网约车出行主要影响因素,为大学生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大学生是否选择网约车作为出行工具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编制问卷之初综合个别座谈法、文献调查法、分析汇总法等方法,尽可能将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产生影响的因素涵盖到问卷当中。为了能更加客观地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自2018年3—4月,采用采取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州大学生地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了276份问卷,在前期对回收的276份问卷进行完整性与逻辑性的审核后,有7份问卷填写过程中存在明显逻辑上问题和随意性,其余269份问卷是比较完整有效的。
本研究将选择网约车出行作为因变量,探究哪些因素在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时起到关键影响。大学生在日常出行过程中,要么选择网约车出行,要么不选择网约车出行,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分变量,因此在变量设定时将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值设为“1”,没有选择网约车出行值设为“0”。将人口统计学、经济特征、城市建成环境、低碳城市建设认知作为研究影响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因变量。
第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选取了性别、生源地、年级、院校类型等四个变量,具体情况如下:被调查学生中女生的比率为53%;生源地为城镇或农村,其中农村学生占73%;年级选取了新生和非新生两个维度,其中新生占24%左右;院校类型主要分为大学专科、普通本科及重点院校,重点院校主要指“省级双一流”院校,其中普通本科学校学生人数占受调查人数的47%左右。
第二,经济特征变量主要选取了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大学生兼职情况两个维度。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平均月生活费为1 000—1 500元之间的学生比率超过42%,这与新浪教育2017年度调查得出月平均生活费为1 000—1 500元学生比率为36%的调查数据较接近,也验证了本次问卷调查数据的可靠性,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学期间曾参与兼职的比率为30%左右。
第三,城市建成环境变量方面,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公交站距离、公交等车时间、转车次数、校区区位、商超供给、道路人口密度等7个维度来反映城市建成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约车出行的影响与制约关系。
其中公交站距离以学生宿舍到最近公交站为调查距离,约有26%学生选择宿舍到最近公交站距离为1 000—2 000米,21.4%学生选择宿舍到最近公交站距离为1 500—2000米;公交等车时间方面,39%学生选择通常等公交车时间为10—20分钟;转车次数方面,22.7%学生认为乘坐公交车需要转车两次以上才能到达目的地,以上调查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公共交通可达性越不好。
校区区位则是以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距离市中心的距离来表示,虽然台江宝龙、仓上万达综合体迅达崛起,但是鼓楼区仍是福州市目前的市中心,本研究的校区区位是以学生所在学校距离市中心鼓楼区(东街口)的距离,通过百度地图可以计算出受调查学生校区区位值,平均值为14.5 km。
商超供给因素主要考虑学校所在地附近商场及大型超市的配套完善程度及可达性,本研究以学生宿舍到其5 km范围内商场及大型超市数目来研究商超供给因素影响情况。
道路人口密度主要为反映受调查地区人口密度特征,数据主要来自《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受访大学生所属村庄的人口数量(包含常驻居民和师生数)与街道面积之间的比率,平均值为1 2431人/km2。
第四,低碳出行认知变量。在低碳出行认知变量方面,主要选取网约车出行认知、网约车便利性两个方面因素。
表1 模型的主要变量定义及统计分析
基于大学生网约车出行情况,利用计量经济学等研究工具对影响大学生网约车出行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研究大学生是否乘坐网约车出行时,因变量属于二分类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本研究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广泛应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模型,此二分变量的编码不是0就是1,其核心概念就是lo git,它是胜算(odds)的自然对数,若p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1-p表示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事件发生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与多项式关系如下:
(1)
在本文中,胜算Odds即大学生选择网约车与不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发生比。公式(1)经过计算可得:
p=(Exp(B0+B1X1+B2X2+BkXk))/(1+Exp(B0+B1X1+B2X2+BkXk))
(2)
式(2)中自变量XK的系数BK表示自变量每改变一个单位,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与不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发生比的自然对数值的改变量。ExpBK表示乘坐网约车比率,即自变量XK每改变一个单位,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与不选择网约车出行概率的比值的相应倍数。
通过以上模型构建,借助SPSS17.0对269份有效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处理结果表明,-2Loglikelihood=437.117,Model Chi-square=220.306,Sig=0.00,说明模型以较高的概率解释了大学生乘坐网约车出行的情况,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Logistic模型的结果
第一,性别、生源地、年级等特征变量对因变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105、-0.119及-0.236,表明男生选择网约车出行要比女生普遍;城镇的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要高于农村的学生;年级的回归系数,说明大一新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学校类型变量未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这一行为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第二,经济特征变量中,平均月生活费的回归系数为0.481,表明月生活费越高的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越高,在网约车出行行为增加比方面月生活费每提高500元,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就会提高13.8%,家里每个月给学生的生活费成为大部分学生主要经济来源,而网约车出行成本相较于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出行成本要高得多,因此每个月的生活费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开支情况,进而影响着大学生选择网约车这一行为;是否有兼职经历未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这一行为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第三,城市建成环境变量中,公交站牌距离的回归系数为0.481,表明公交线密度网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影响是正向相关的关系,说明公交站牌距离越短,出行的便捷性就越差,大学生在选择公交出行时可能就要消耗更多的时间,而进一步调查发现公交车转车次数、公交车等车时间,成为大学生在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时的两个困扰因素,而网约车的便捷性刚好弥补公交车在以上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四,商超供给的回归系数为0.253,表明商场及大型超市的配套对大学生网约车出行行为的影响为正向相关关系,即学生所在学校到商场及大型超市的距离越远,可达性越差,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概率就越大,这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校区区位对大学生网约车出行行为的影响;而校区区位及人口密度未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这一行为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第五,在低碳出行认知变量中,低碳建设影响日常的回归系数为0.253,表明大学生对低碳建设影响日常的认知对大学生网约车出行行为的影响具有正向关系,而大学生对低碳城市建设意义认知未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对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这一行为未产生显著性影响。
局限于调查数据的获得、影响变量的选择等因素,本文在研究大学生网约车出行时,并未考虑大学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大学生的课业实践等时间分配因素、交通政策等要素,对大学生的网约车出行碳排放的测度及发生机制解释不足,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就大学生低碳出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各方要形成合力加大对大学生低碳出行的科普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低碳认知。首先,要主动将低碳城市建设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建设[1];还可以通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党团活动等载体大力宣传低碳城市建设,引导大学生绿色出行、经济出行。其次,要为大学生绿色出行创造便利条件,比如让大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使用共享单车,并维护好共享单车骑行路权,为学生骑行创造安全、便捷的条件[2];为自行车出行的学生提供公共交通接驳条件,为学生在公交站点存放车辆提供方面,甚至让学生可以携带自行车上公交车和火车;做好人行道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让学生在选择步行时候有个安全、舒适、优美的路况[3]。
根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及经济特征可知,男性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大一新生、月生活费用高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频繁与乘坐网约车出行,在制度制定、宣传教育时候要针对以上群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在新生刚入学教育时,就要把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作为开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关注高消费学生群体,让家长了解到正常大学生月消费情况及消费水平,还要帮助这些学生认知到,厉行节约,低碳生活对自己、对社会的影响[5]。
要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如调查地区尚无地铁线路,目前正在修建地铁,这无疑是对大学城地区公共交通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要加快地铁线路的建设,方便大学生的出行[6];在调研中,公交线密度、公交可达性、公交便利性都成为影响大学生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影响因素,政府还应积极布局好、规划好公交运营,适当增加公交线路,安排好公交发车间隔,科学布局公交站点,增加定制巴士数量,为大学生乘坐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做好规划布局,努力形成配套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多元活力的宜教、宜学、宜研、宜居的大学城,不断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完善商超综合体和学习娱乐消费为一体的学生街,为同时坚持紧凑、合理的空间布局,丰富土地利用功能多元化,让大学生就近消费、就近学习,降低网约车出行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