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主题习作创编开放式结尾的策略

2019-07-30 01:51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伏笔美人鱼渔夫

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由此可见,童话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正因为在故事中作者往往采用了拟人、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在虚拟的世界里,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童话中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有了人的思想与行为,有了正与反的矛盾冲突,使得故事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相较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孩子们更愿意主动亲近童话,走进虚幻的童话故事,与主人公同欢乐,共命运。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习作学习中,写童话故事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命题,从小到大,在家长的口述中,从童话的书籍中,乃至电视的动画片里,他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童话素材,孩子们愿意写童话,热爱写童话,童话故事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他们跃跃欲试,都想在童话的写作中大展身手。

在童话主题教学中,阅读童话后常常有续编、续写或者改写童话的习作训练要求,可是,对于刚接触童话故事写作的他们来说,写一篇想象合理,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困境,可以首先从“创编开放式结尾”入手,教会孩子运用一些策略,创编童话的不同结局,既能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也成了童话写作的一个突破口。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童话人物性格、故事悬念、线索伏笔以及情感升华的“留白处”,通过不断丰富学生想象力,巧妙引领学生在故事结尾处着色,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形成续写、续编以及改写童话的能力。

策略一:感悟人物性格,再塑人物结局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故事人物最终的结局常与其性格息息相关,所以想再塑人物结局,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分析,导向人物不一样的结局。

以《海的女儿》为例,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美人鱼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不听从姐姐们的劝告,获得重生?如果你是美人鱼,你会怎么做?通过老师一系列的追问,小美人鱼善良纯洁,有着坚强的毅力,勇于追求自由与梦想的性格特点就一览无遗了。而如此坚强善良,拥有超强毅力的小美人鱼,在你的笔下,还可以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她?当抛出这一问题,学生们顿时炸开了锅,所有的兴奋与期待,都化作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小美人鱼请求海底的女巫让她变成一颗天上最亮的星星,永远为航海的人们照明方向,让他们不再迷途;姐姐们为她讨来了修炼灵魂的药水,喝下后再经过做一百件善事的修炼,小美人鱼将获得重生;人鱼奶奶不忍心小美人鱼就此消失,用自己的灵魂与女巫做了交易,小美人鱼从此懂得了不应该任性妄为,把更多的关爱留给了家人……当手中掌握着决定人物命运的钥匙,一个个奇思妙想在课堂中生成了,同学们在对人物性格的感悟中明确了写作的方向,更有了改变结局的强烈欲望。

策略二:创新故事悬念,多维发散结局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在童话故事中,如果老师打破既有的发展方向,重新设置故事的悬念,将激发学生对故事结局有更多的思考。

众所周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小女孩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圣诞夜冻死在了街头。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许多同学都感到愤慨不已,我趁机设置悬念并提问:如果给这个小女孩第五次划亮火柴的机会,这个故事会有不同的发展吗?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对打破常规的悬念有着意想不到的想象能力——当第五次划亮火柴,小女孩所有质朴的心愿竟然都成真了,原来这并非是一根普通的火柴,而是耶稣投放到人间的救助棒,只有心底纯良的人才能实现愿望;当第五次划亮火柴,她发现了一个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兔子,她马上把剩余的火柴都划亮为小兔子取暖,却不知这个小兔子其实是一个有魔力的仙人所变,仙人感动于小女孩的善良,让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第五次划亮火柴,在火光中她看见她的妈妈前来寻找她,并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她,告诉她其实家人们都很爱她……其实孩子们缺乏的从来就不是想象能力,更多时候只是需要给他们一个制造悬念的机会,故事的发展也许就有了不同的方向。

策略三:巧用线索伏笔,创编合理结局

故事的结局很多时候看似偶然,其实细细体味下来,会发现其实是必然的,这往往归功于故事所埋下的“伏笔”。所谓“伏笔”,在文章中是指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使文章前后照应,让情节发展更为合理,为下文作出铺垫。说白了就是在文章中设下包袱,而后面就得抖开包袱,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在小学阶段,在文中运用线索埋伏笔,显然难度较大,对老师和学生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群文阅读”这一方式,能帮助孩子更快地找出文章中留下的线索,能更快地发现文中关键线索对结局的决定性作用。

譬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三篇童话故事《灰姑娘》《拇指姑娘》《豌豆公主》,在了解内容后,让他们找出能改变结局发展方向的关键线索,很多同学找到了“水晶鞋”“燕子先生”和“豌豆”,他们会发现“水晶鞋”在故事中,是引导王子找到灰姑娘的关键性物品,而“燕子先生”这一角色的设置,是为了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中,让拇指姑娘逃脱困境而埋下的伏笔,“豌豆”则是测试真假公主的最重要的道具,这些都是故事中较为明显的一些伏笔。而一些隐性的伏笔,如文中人物看似不经意的语言、对特殊环境和物品的描写或暗示等,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所渗透,但不必过于强求。如此一来,有些领悟较快的孩子还真能像模像样地尝试在文中埋下伏笔,尽管比较粗浅,但埋下了这颗种子,尝到了甜头,相信对孩子今后的写作将大有裨益。

策略四:挖掘故事主题,深化童话结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作用”。 我们的童话故事因其生动的语言,特殊的虚拟环境,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情感上的教育且一点不觉得生硬。而在一些童话故事的结尾,作者常常言简意赅,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大片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读起来韵味悠长。而在我们小学生的习作练习中,我们可以抓住这宝贵的“空白”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补充这个故事的主题,让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如《渔夫和金鱼》这个童话,作者写到渔夫的老婆因为贪心,最终从高高在上的“女皇”重新沦落成为贫穷落魄的妇女便停止了,而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金鱼”“渔夫”和“渔夫的老婆”三个不同的角色进行挖掘,无论是金鱼的知恩图报,还是渔夫的善良懦弱,又或是渔夫老婆的贪得无厌,都可以成为结尾的注脚,续写上对他们的一些看法或评价。如此“画蛇添足”,目的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明白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拟的世界,但往往折射的却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抑恶扬善总是童话不变的主旋律,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在他们以后落笔写童话故事之前,学生自然会先考虑这篇童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要突出怎样的人物形象,让整个故事有了扎实的根基。

人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他们纯真,他们率直,打开童话的窗口,几乎全是他们喜爱的风景,而童话开放式结尾的创编,如同让他们在风景中添上自己最骄傲的一笔,让他们的思维、想象、语言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内心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我相信,我们能用创编童话结尾这根神奇的魔棒敲开小学生童话主题习作的大门,让他们爱童话,爱创编,更热爱童话创编下的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伏笔美人鱼渔夫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丑萌的“美人鱼”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渔夫和小猫
渔夫之利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海里有美人鱼吗?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