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

2019-07-30 03:17:18
关键词:房性早搏器质性阵发性

靳 薇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阵发性房颤多发生于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样伴有上述症状。临床研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猝死风险较高。早期确诊并予以干预,是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本文于本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随机选取81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疾病类型及检查方法分组,观察组A(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56.58±30.16)岁,病程(3.15±0.47)年。观察组B(非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7.14±28.60)岁,病程(3.25±0.57)年。对照组(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男17例,女10例;年龄(56.67±30.25)岁,病程(3.20±0.57)年。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如下:(1)取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 h。(2)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确定QRS波,消除伪差。(3)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30 s时,可自行终止。(4)24 h后,对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房颤检出率及诱因

观察组A房颤检出率96.30%,与观察组B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诱因为房性早搏者77.78%,与观察组B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房颤检出率及诱因[n(%)]

2.2 房颤发生情况

观察组A房颤记录时间(24.10±0.60)h、发作次数(156.36±3.69)次、发作时间(21.30±1.25)s/次、心室率(95.63±3.69)次/min,与观察组B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记录时间及发作次数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阵发性房颤既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导致,又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导致。阵发性房颤,为慢性房颤的一种,患者症状以心率加快为主[1]。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难以持续性的监测心率,检出率往往较低。将动态心电图应用到诊断过程中,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缺陷,提高检出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阵发性房颤多由房性早搏导致。通过对房性早搏与非房性早搏患者的对比可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房性早搏者联律间期显著缩短,PI显著延长。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检出率较高。与非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相比,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多由房性早搏导致。与无房性早搏者相比,房性早搏者联律间期缩短,PI延长。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器质性阵发性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心电与循环(2019年3期)2019-06-11 11:44:24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32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重庆医学(2015年28期)2015-03-18 01:47:04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