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薇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阵发性房颤多发生于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样伴有上述症状。临床研究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猝死风险较高。早期确诊并予以干预,是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本文于本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随机选取81例作为样本,观察了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
根据疾病类型及检查方法分组,观察组A(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56.58±30.16)岁,病程(3.15±0.47)年。观察组B(非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共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7.14±28.60)岁,病程(3.25±0.57)年。对照组(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男17例,女10例;年龄(56.67±30.25)岁,病程(3.20±0.57)年。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如下:(1)取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 h。(2)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确定QRS波,消除伪差。(3)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30 s时,可自行终止。(4)24 h后,对患者的心电图表现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
采用SPSS 21.0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以(%)及(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A房颤检出率96.30%,与观察组B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诱因为房性早搏者77.78%,与观察组B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房颤检出率及诱因[n(%)]
观察组A房颤记录时间(24.10±0.60)h、发作次数(156.36±3.69)次、发作时间(21.30±1.25)s/次、心室率(95.63±3.69)次/min,与观察组B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记录时间及发作次数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阵发性房颤既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导致,又可由非器质性心脏病导致。阵发性房颤,为慢性房颤的一种,患者症状以心率加快为主[1]。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难以持续性的监测心率,检出率往往较低。将动态心电图应用到诊断过程中,可弥补常规心电图的缺陷,提高检出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阵发性房颤多由房性早搏导致。通过对房性早搏与非房性早搏患者的对比可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房性早搏者联律间期显著缩短,PI显著延长。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检出率较高。与非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相比,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多由房性早搏导致。与无房性早搏者相比,房性早搏者联律间期缩短,PI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