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敏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在骨科创伤当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是对严重多发骨折患者早期采用的一种快速、临时性控制措施,它的应用对于降低骨科创伤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1]。考虑到骨科下肢创伤为外科高频率多发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提倡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救治,将应用效果总结为下文。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140例,将其按计算机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有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18~78岁,平均48.2±3.6岁;治疗组患者有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19~79岁,平均48.9±3.7岁。将以上临床资料做综合统计分析,得到差异检验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性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治疗:
1.2.1 第一个阶段
结合以患者具体的损伤情况首要做紧急处理工作,对出血的伤口尽快采取止血治疗,开放性骨折患者则及时予以清创,闭合性骨折患者结合其具体情况,以牵引、外固定架等方式做临时、有效的固定;那么对损伤严重、已经肯定不能保留患肢的患者,则尽快截肢。
1.2.2 第二个阶段
对患者骨损伤严重程度做出评价:若评分低于20分,那么尽快完成紧急处理,并送其至骨科症状病房;若评分为20分、或是超过20分,则直接送患者至ICU病房做复苏。
1.2.3 第三个阶段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密切监测,做血流动力学、尿常规以及血常规的检查,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结合其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并尽快安排接受手术治疗。
①显效:骨折愈合正常,进行X线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能够正常开展活动,且下肢能负重;②有效:骨折愈合正常,或者愈合有一些延迟,关节活动基本上恢复到正常,下肢负重存在一定限制;③无效:骨折并未愈合,或者骨折损伤有加重的表现。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数据评价,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相应的以例(n)、率(%)的模式阐述。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 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表1数据结果见:治疗组患者救治有效率高达95.7%,明显要更好于对照组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数据差异 [n(%)]
近些年来在交通、建筑、制造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下,我国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数量也愈渐增多。骨科下肢创伤的发生具有突然性的特点,而且损伤程度严重、病情复杂,致残率和致死率皆较高。而且患者受伤后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创伤性休克、急性肾衰竭等异常情况,对其伤情做出尽快、准确的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是保证救治效果、提高预后的关键[3]。
基于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损伤控制骨科被广泛用到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救治上,骨科损伤控制的根本在于控制患者损伤程度,及时对其机体存在的危机重伤做出处理,在其能够耐受手术治疗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以此来缓解其手术负担、保证治疗效果。本文实验数据就表明:在对治疗组患者经骨科损伤控制处理后,救治有效率高达95.7%,明显要更好于对照组的81.4%。可见通过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对入院患者及时采取止血、抗感染等针对性处理,有利于稳定患者情况,避免手术给其造成的二次伤害,降低病死率。
综上:选择损伤控制骨科的临床救治方法,对提高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