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30 09:27超,曾勇,蔡
关键词:孔镜复发性腰椎间盘

文 超,曾 勇,蔡 均

(成都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其治疗效果获得多数研究人员的肯定,本次研究中,通过让患者与传统手术相对比,探究其手术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符合要求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4月~2018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患者102名,使用随机单双数分组法,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对照组中,男15人,女36人,年龄25~68岁,平均(45.19±3.9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9人,女32人,年龄24~66岁,平均(45.91±3.85)岁。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②通过充分知情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未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治疗;④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⑤接受超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需要干预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②患有乙肝、丙肝,HIV携带者;③不符合入组标准;④患有癌症;⑤患者不愿参与,配合度较低。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将腰部垫高,给予硬膜外局部麻醉,常规消毒手术部位,在患者的病变部位做好标记,借助椎间孔镜进行穿刺,推注椎间盘造影,随后借助椎间孔镜,寻找患者的病变髓核组织,检查神经根情况,充分冲洗残余髓核后,射频完成后使用纱布止血,封闭纤维环后,将套管摘除,逐层缝合,术后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计量(±s)使用t检验,所有数据整理至Excel表格,使用SPSS 25.0软件展开计算,观察P值,(P<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表格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对照组患者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数据对比(±s)

组别 n 切口长度(cm)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长(d)对照组 51 4.27±1.52 54.18±6.92 75.18±3.91 6.28±1.52观察组 51 0.95±0.13 28.44±4.81 63.68±5.18 4.16±1.53 t 15.5416 21.8120 12.6542 7.0199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由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传统的手术方法极易影响脊柱稳定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加之手术切口较长,创面大,手术出血量较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预后效果好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降低了麻醉风险,借助椎间孔镜避免对损伤神经根,通过椎间孔直接进入病变部位,缩短了手术时长;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对照组患者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1]。

综上所述,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该手术方式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孔镜复发性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