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及功能实现探讨

2019-07-29 04:36隆卫革冯昌信罗掌华苏付保蒋凡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技术服务职教集团教育培训

隆卫革 冯昌信 罗掌华 苏付保 蒋凡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林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包括技术服务模式、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模式、职教集团社会服务模式和“三下乡”社会服务模式等四种,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构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措施,以促进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的功能实现。

【关键词】林业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模式  功能实现  技术服务  教育培训  职教集团  社会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43-03

林业高职教育是一种与行业经济发展十分密切的教育,其社会服务具有显著的行业性特征。我国林业高职院校一般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创办,是助推地方林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社会服务工作的好与坏、社会服务能力的强与弱,将直接影响林业高职学院的社会地位和办学声誉,进而影响其社会吸引力。这就要求林业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的目标、思路、方法、平台、体系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模式,以增强林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及功能实现。

一、林业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目标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文件。《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把社会服务领先作为入选国家示范性院校的条件之一,即高职院校在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等方面处于领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要求: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社会成员和企业职工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以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职院校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提出要求:应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激励和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因此,通过国家出台的有关增强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文件,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目标应是:根据林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专业设置的特征,培养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为林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承担面向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林业技能培训、林业新技术培训,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等,以增强服务地方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推动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二、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办学特点及专业设置的特征,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探索了以下几种社会服务模式。

(一)技术服务模式。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模式包括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开展技术推广等三种方式。

1.校企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学校依托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设备条件,根据社会需求,与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技术服务中心有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广西林业产业科技服务平台、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成立的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这些“技术服务中心”既是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平台,又是培养人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1)广西林业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广西林业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由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西虎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和广西艺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4个子平台的成员构成。服务方向主要包括森林培育、林业规划调查设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等4个方向。目前完成了多项服务内容:广西珍贵乡土树种优良家系(或无性系)选择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立项10项,已筛选5个珍贵乡土树种的优良家系(或无性系);滨海生态修复工程项目1项,面积500亩;滨海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12种;广西珍贵乡土树种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的立项2项,面积600亩;林业规划与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服务84 项,产值1547.07万元;桉树、油茶、广西珍贵乡土树种有害生物控制研究立项3项;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防治技术服务14项,产值217万元;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服务5项。

(2)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由百色市林业科技教育工作站、百色市老山林场、西林县国有古障林场、靖西市五岭林场、那坡县国有那马林场、天峨县林朵林场等6个单位组成。服务方向主要包括森林培育、生物繁育技术、林业有害生物控制等3个方向。目前完成了多项服务内容:应用“西南桦良种和人工林丰产技术”营造示范林和推广造林1000亩;完成10个珍贵乡土树种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育;总结西南桦优树子代测定的初步成果;5个珍贵乡土树种初步选出优树;4个珍贵乡土树种完成种源收集和试验林营造。

2.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咨询社会服务是指咨询方根据委托方对某一技术要求,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委托方提供技术选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主要形式包括对特定技术项目提供专题调查、可行性论证、分析评价、经济技术预测等咨询报告。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滨海植物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调查、森林資源规划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造林补贴项目作业设计、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等。2014—2017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林业技术实训基地和各种服务社会平台,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149项,参与教师438人次,总产值1832.07万元。其中2014年22项,参与教师52人次,产值133.15万元;2015年36项,参与教师100人次,产值571.73万元;2016年45项,参与教师158人次,产值726.45万元;2017年46项,参与教师128人次,产值400.74万元。

3.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推广社会服务模式,是院校通过自有项目开发获得的技术积极向社会推广。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向社会推广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推广示范、油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示范、优良锯材树种大花序桉高效培育技术集成示范、桂中香樟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其中,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推广示范,该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培育西南桦苗木12.8万株;营建西南桦示范林35.6公顷,成活率达98.0%,保存率91.0%,2.5年生林分平均树高5.1米,平均胸径5.5厘米;举办技术交流会3次、培训班2期,培训212人次;编写《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手册,发放300份;制定发布行业标准《西南桦培育技术规程》(LY/T2457—2015)。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组织专家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该项目还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三等奖。

(二)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培训服务。特别是对于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在行业所具有特殊作用,使学校所拥有的行业资源更好地为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教育培训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开展行业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资源丰富,这类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还具有专业的应用型和实践型知识,可更好地为企业职工提供短期技能培训。两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广西林业系统开展各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参加培训的人数达1700人次。其中,举办全区林地管理岗位培训班、全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与管理岗位培训班、全区木材运输证签发与管理岗位培训班、伐区调查设计岗位培训班等共8期,培训员工480人次;举办广西国家木材战略基地主要树种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全区国土绿化业务培训、柳州市林业系统信息写作及摄影培训、全区林业工作站站长能力测试培训等共20期,参加培训员工1195人次。

2.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高职院校为地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为他们再就业提供技能保障,有效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这类社会服务模式对改变区域人力资源结构、提高区域技能人才队伍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12年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共计派出13位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和24位广西林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基层农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共培训农户275家,推广项目达12个,这些农户当年增加的产值合计达34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高职院校依托自有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实训基地,以及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针对社会行业企业某些工种对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培训等有特殊要求,开展技能鉴定、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证服务,满足区域内企业特殊员工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需求。2012—2017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林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培训共14期,参加培训员工1033人次。其中,广西林业植物检疫员资格培训班4期,全区木材检验技术资格培训班8期,全区林木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暨种苗行政执法培训班4期。

4.开展科普服务。科普就是普及科学基础知识、扩大科学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是提高社会公众科学认知力、提升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对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是科技工作者聚集地,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推广我国科普事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通过构建科普教育平台,开发科普教育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建立了“柳州市生态林业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包括一个3000多亩的森林公园、60多亩的树木标本园、80平方米的昆虫科普标本室、100平方米的动物科普标本室,200平方米的林业生态主题展厅。学校利用该科普基地,面向柳州市民和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4次。其中,利用科普基地举办科普讲座10多次,爱鸟周活动6次,野生动植物保护活动8次。

(三)职教集团社会服务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是行业内的职业院校、行业相关企业、行业科研机构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为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职教集团所具备的行业特征使得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可以更为专业化;二是能实现优势资源共享,进而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南方16个省的36所涉林职业院校、86家林业行业企业、12家林业科研院所和6家林业协会学会联合组成。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筹建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在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学院办学模式和推进中高职衔接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

(四)“三下乡”社会服务模式。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一种大学生走近农村、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帮助农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协助政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把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服务“三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赴柳州市、河池市、梧州市、北海市等地開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种植养殖等科技农林业知识专题讲座63次,发放种植养殖、文化、卫生宣传资料达5万份,赠送电脑及文化体育用品价值近50万元,送文艺下乡17次,受益的群众约有5万人次。

三、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实现

为进一步提高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技术和资源的优势,应不断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增强服务地方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社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管理层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一是要强化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中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系统化服务;二是要克服一些制度性的障碍,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三是要强化协调发展的意识,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化的重要载体,应注重为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服务,将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要树立合作共赢的服务观,实现科研成果共开发、同分享,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二)构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管理机制。首先,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通过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从组织上保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制定相关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应符合地方或行业需求,同时社会服务也要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最后,建立有效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由于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文件引导或激励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目前引导和激励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是一些技术服务管理办法或社会培训管理办法等零散的政策文件,导致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缺乏动力机制。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把社会服务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管理,以引导和激励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学校服务社会提供动力保证。

(三)加强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申报“双师型”资格,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以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其次,服务社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强服务工作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最后,通过导向机制为专业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交流平台,并开通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渠道。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模式,增强了教师队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为社会服务的水平,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坚持“以专业为依托,以教学为中心,以产业为平台,以科研为纽带”的理念,积极完善服务社会体系,探索特色化、多样性的服务社会模式,为社会服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地方高职学院社会服务模式建构——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2(2)

[2]郭琳琳.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模式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5(11)

[3]彭萍.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模式与功能研究[J].武汉船舶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14(1)

[4]郑凌玲.高职院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索——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协为例[J].科技传播,2018(9)

[5]艾于兰.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社会服务模式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9)

[6]卢冠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述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7]莫志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4)

[8]陈治华,蒋快乐,周艳飞,等.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18)

【作者简介】隆卫革(1968— ),女,广西德保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与管理。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技术服务职教集团教育培训
关于核电设备采买过程中的技术服务管理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浅谈基于资源整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国际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合同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