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森林 邓燕 刘建伟
上消化道息肉临床较为常见,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现多采用胃镜下息肉摘除。
1 临床资料与采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 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近8月多时间里共有近3000名患者进行了电子胃镜的检查,其中共有近30例被诊断出患有食管、胃十二指肠息肉,近半年多以来我科开始运用胃镜治疗方法切除上消化道息肉。在这治疗的30例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 72 岁,平均年龄(42.5±8.2)岁。大部分患者都为不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為嗳气反酸、间断性上腹腹胀以胸骨后烧心等,还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在正常体检时发现。30例患者中,有13例为广基息肉,9例为带蒂息肉,8例为亚蒂息肉;发病部位:7例在食管,21例在胃,2例在十二指肠球部;18例为多发息肉,12 例为单发息肉。
1.2 使用器械 本次临床分析应用的设备为德国 ERBE 高频电凝器、国产奥华电子胃镜和FD-2L-1热活检钳、NM-200U-0423 注射针以及 SD-11U-1 圈套器等。输出功率为ICC-80,电切一般在20-40W,电凝一般在25-45W。
1.3 手术前准备 手术前要进行常规性术前检查、感染四项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四项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要求患者术前头一天晚上9:00后开始禁食、可少量饮水,当日晨起免早餐,应完全禁食、禁饮,糖尿病患者早餐的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应暂停,血糖不稳定易发生低血糖的老年人,重症及体质虚弱禁食后体力难以支持者,手术前可静脉输入葡萄糖水,以防低血糖发作。术前20-30分钟口服西甲硅油去泡、去除胃内粘液、术前一般要用咽部局麻药,选用为达克罗宁胶浆口服直接吞咽,避免口腔内含服。
1.4 具体治疗方法 依照胃镜常规操作步骤进境,完善胃镜检查,确保息肉位于最佳的视野位置,调整镜头使之与息肉间的距离保持在 1-2 厘米,开始处理息肉。30例临床资料中,对于直径小于 5 毫米的息肉,一般直接用APC电凝,息肉电凝后无出血现象;对于直径5 -20毫米的息肉,首先需要在息肉的基底部注射 1∶10000 的肾上腺素或生理盐水,以减少出血和对上消化道粘膜的损伤,并使用圈套器电凝切除息肉;对于创面较大或者估计后术后出血风险的患者,予金属钛夹夹毕创面。息肉较小的患者术后可食用流质或无渣的食物,息肉较大的患者术后应当卧床休息 1-3 天,1-2 天内禁止饮食,1-2 天后可食用流食,一周之后方可改为普食。对于一次性切除息肉数较多或息肉直径大于15毫米出血过多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详细,并予监测生命体征,2-3 天内禁止饮食,病情平稳后方可饮用流食。
2 结果
30例胃镜治疗息肉手术都很顺利,30例均为一次性切除。胃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术后没有出现迟发性大出血以及穿孔等的并发症,30例中有2例在手术中出现出血现象,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后钛夹止住活动性出血,或者予APC电凝后创面发白均未在出血。手术之后禁止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并对症治疗,一周左右都安全出院。
3 讨论
上消化道息肉潜在的存在癌变的倾向,早发现早切除是防止息肉癌变的根本。胃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且简单易行,有些上消化道息肉甚至可以在胃镜查出后立即进行切除,减少患者的二次胃镜检查的痛苦。采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需要严格掌握该种切除方法的适应症,在手术之前患者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的操作手法要熟练,配合要默契,胃镜的位置要调整得当。对于带蒂息肉,在距离基底部 0.3-0.5 厘米处圈套或电凝切除;对于直径小于 0.5 厘米的无蒂息肉,直接用APC电凝,直径在 0.5-2 厘米的无蒂息肉,先基底部注射、后圈套电凝切除;对于无法圈套的广基息肉,用高频电灼切除。息肉切除后要对术野进行 3-5 分钟的观察,确保无明显出血的情况下一边缓慢吸气一边缓慢地退出镜身,完成手术。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后的恢复治疗,必要时要求患者住院观察,避免迟发性出血并发症的出现,等病情稳定后方可饮食、出院。
4 总结
对30例胃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分析可知,在胃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微创治疗方法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最有效和简单易行的方法,该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后无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是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值得广泛推广和普及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