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入患者疼痛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2019-07-29 00:42刘小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局部化疗肿瘤

刘小芳

肿瘤指机体组织在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情况,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增生速度较恶性肿瘤慢,组织结构基本完整,并且不向远端浸润,对其治疗方式相对简单,手术切除就可以了。相对于良性肿瘤而言,恶性肿瘤细胞增生速度快,肿瘤内血管异生水平高,边缘不规则,细胞组织松散,使肿瘤细胞向近端转移或肿瘤细胞脱落向远端转移,死亡率高。临床对恶性肿瘤早期通常可采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并以化疗、放疗方式进行远端转移肿瘤细胞的控制及消灭[1]。近年來,肿瘤介入治疗在部分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具有微创、效果好、恢复快等效果,但术后疼痛感受可影响患者康复依从性[2]。本次将肿瘤介入术后疼痛护理方式进行梳理总结,以作为疼痛护理参考依据。

1 什么是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介入治疗,指在X线透视及数字减影下,在肿瘤对应皮肤做小切口,将导管沿切口插入肿瘤内血管中,并通过导管向肿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同时堵住肿瘤血管,阻断肿瘤细胞营养支持,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治疗的肿瘤可采用肿瘤介入治疗进行此种方式进行姑息治疗;或通过化疗药物灌注,缩小肿瘤体积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并且对于已经进行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可采用肿瘤介入治疗进行防肿瘤复发治疗[3]。肿瘤介入治疗适用于肺癌、肝癌、肾癌、头部肿瘤、乳腺癌、胃癌、胆管癌、盆腔恶性肿瘤、骨恶性肿瘤、四肢及软组织肿瘤等。

2 肿瘤介入治疗有什么特点?

相对于全身化疗药物治疗而言,肿瘤介入治疗可提升局部药物浓度,以高强度药物浓度进行局部肿瘤消灭作用,同时可降低化疗药物全身不良反应;因在治疗过程中可将肿瘤内部血管堵塞,使肿瘤细胞组织因无法获得充足养分发生变性、坏死,提升治疗效果;局部化疗药物灌注,因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射至血管内,因此对近端转移及全身范围内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与静脉化疗相比,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定位准确、可重复性强、疗效好、并发症低等特点。但术后患者可感受到强烈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因此介入治疗后镇痛治疗一直为临床关注热点问题。

3 肿瘤介入术后怎样开展疼痛护理?

3.1 疼痛评估:1、以疼痛量表进行患者疼痛程度客观评价,常规疼痛评价量表包括视觉模拟(VAS)、主述疼痛评价(VRS)、数字评价法(NRS),其中最常用的疼痛评价方式为VAS及NRS,可保证疼痛评价的客观性。VAS疼痛评价方式为在纸上画一条10cm直线,分别标记0~10,共11个数字,分别表示不痛~剧痛,患者从0端开始向10cm端划线,并停止在自认为疼痛水平上,及表示为当下疼痛水平;NRS法中最常用的方式为用0~10分别表示不痛~剧痛,患者选取其中1个数字表示自己疼痛水平;2、疼痛评估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发作强度、疼痛持续时间,并对患者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护理配合能力进行记录分析,当患者疼痛感受爆发时,应随时开展疼痛评估;3、当评分等于4分及以上时,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保证4~8h进行一次疼痛评估,经静脉镇痛药物治疗后15min再次进行疼痛评估;肌肉镇痛药物治疗则在治疗后30min后进行疼痛评估;口服镇痛药物会非药物镇痛药物镇痛治疗后,60min进行疼痛评估;4、疼痛评分下降至3分及以下时,可将疼痛评估次数缩减为每天1次。

3.2 用药干预:在疼痛评估后,遵医嘱予以用药镇痛治疗,观察并记录用药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定时给药治疗,即使在进行药物治疗时患者无疼痛情况,仍需定时、定量给药,避免疼痛感受爆发;当用药治疗后疼痛无缓解时及时通知医师,进行药物剂量、给药方式或药物种类的更换,以保证用药治疗有效性。

3.3 情绪干预:患者在疼痛感受来袭时,情绪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出现暴躁、易怒等感受,并且随负面情绪的增加,患者对疼痛关注水平及疼痛敏感度可相应提升,出现越疼痛越暴躁、越暴躁越疼痛的感受。因此在护理中,对患者情绪状态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疼痛敏感度,缓解精神层面疼痛感受,即通过结合患者受教育水平、年龄、家庭环境等基本资料进行针对性情绪干预,护理过程中语言、动作轻柔,避免出现刺激性语言及命令式语言,以缓解患者情绪状态,达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效果,提升护理配合水平,可进一步提升镇痛效果。

3.4 健康指导:1、结合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疼痛发生原因讲解,提升患者对肿瘤介入术后疼痛感受认知水平,提升疼痛耐受能力;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患者可能或出现的不适感,提升家属护理依从性;2、指导患者熟练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并主动报告疼痛程度,讲解疼痛经镇痛治疗后是可以缓解的,可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3、在镇痛药物中,讲解吗啡及其他镇痛药物在常规治疗中发生药物成瘾情况极为罕见,消除患者用药顾虑;4、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并通过播放肿瘤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术后发生疼痛原因,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治疗方式及疼痛感受理解程度,提升护理依从性,以提升镇痛护理效果。

3.5 物理镇痛:1、根据患者疼痛位置、疼痛程度及实际情况,以热毛巾或冰块进行热敷或冷敷进行局部镇痛护理;2、可联合针灸、理疗进行局部镇痛护理治疗;3、对于镇痛治疗后仍有明显疼痛患者可采用冰片、薄荷油、樟脑酊等皮肤感受发凉的药物进行局部皮肤按摩、擦拭等方式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达到镇痛效果;4、采用音乐、幽默视频、增加沟通谈话等方式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在音乐选择上,可与患者沟通,选择喜爱的歌手或喜好的音乐类型,使患者完全沉浸在歌声及音乐律动中,忘记身体及精神层面疼痛感受,达到非药物镇痛效果。

4 总结

肿瘤介入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但若及时开展镇痛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受,提升康复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杰, 胡鸿涛, 刘佳. 心理一致感在肿瘤介入患者心理压力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4):461-465.

[2] 张频, 宋瑜, 奚燕. 晚期胰腺癌患者介入术后血栓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护理学报, 2017, 24(16):31-33.

[3] 杨芝. 个性化疼痛护理在肿瘤介入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疗, 2018, 37(2):148-151.

猜你喜欢
局部化疗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跟踪导练(二)(3)
丁学军作品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