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纳纳 王欣
【摘要】目的:对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128例手术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两组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中5.41%(4/74)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21.62%(16/74);研究组中98.65%(73/74)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措施表示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1.08%(60/74)更高,组间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对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发生予以有效预防,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技术化护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59-02
手术部位感染系一种在临床范围内可见性较高的院内感染,若患者发生感染时未能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则其所面临的切口愈合延迟、切口裂开风险将大大提升,甚至导致患者发生全身感染[1]。本研究旨在对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2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72例、56例,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46.28±7.34)岁。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研究组(74例),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
1.2.2 研究组
为研究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①将集束化护理小组成立起来,由经验丰富人员担任组长,所有护理人员均需接受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及具体流程培训,同时树立集束化护理意识。②对患者综合情况予以详细评估并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背景等基本情况及疾病类型、发病时间、麻醉方式、治疗方式、护理措施等临床信息作为集束化护理表格的主要模块,确保各项信息的真实性,患者出院后回收表格。③护理期间,需严格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执行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寻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纠正,以提升集束化护理工作的有序性与严谨性。④进一步加强对手术部位的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工作,以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⑤将护理方法收集工作与外部协调工作做好,从根本上增加所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多样性、高效性与安全性,提升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的顺利程度。
1.3 评估依据
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并利用自拟调查问卷(共包含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统计两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措施的满意率。
1.4 统计分析
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19.0软件完成。
2 结果
下表1,研究组中5.41%(4/74)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21.62%(16/74);研究组中98.65%(73/74)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措施表示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1.08%(60/74)更高,组间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大大提升患者的疼痛感受,还会对其手術恢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手术部位感染事件予以预防十分必要[2]。相关研究显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对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发生予以有效防控,增加手术安全性,促使患者尽早康复[3]。
本研究中所应用的集束化护理方案通过书面形式细分并明确了护理目标、护理任务与护理过程,系自循证护理演变而来,对护理责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专精度,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均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降低患者所面临的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使之获得更为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较于常规护理,本研究中接受集束化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进一步提示了技术化护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可见,集束化护理可对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发生予以有效预防,患者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杨俊.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体会[J].健康之友,2019,(2):170.
[2] 李松英.应用集束化护理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价值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18):138-139.
[3] 宋英姿,王德桂,杨玉芳.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