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纹饰风格研究

2019-07-29 00:39许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刺绣东南亚

许方

摘 要:东南亚中华传统刺绣纹饰丰富且富有特色,表现出华侨先民们的艺术审美观、信仰价值、生命态度、生活哲学。东南亚中华传统文化刺绣在颜色的表现上虽然较为含蓄,但通过华裔妇女们的巧手也能在平凡中展现出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观,创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造型,并与东南亚本地的衣、食、住、行相互结合。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在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东南亚;中华传统;刺绣

在人类物质文化项目中,传统造型图像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造型图像的外形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视觉文化的特质,其内涵体现可以让我们理解一个地区精神文化本质文化之所在。当然,传统并非狭义地指过去的东西,它应该是一个地区民众赖以维生、发展前进的基石。换而言之,传统造型图像不但可以体现出文化的精髓,更能够成为延续与激发设计创意的元素。因此,传统造型图像可被视为设计创意的一项重点。

就整体的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而言,刺绣纹饰方面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且富有特色,它深刻地表现出华侨先民们的艺术审美观、信仰价值、生命态度、生活哲学。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纹饰的认知或知识的系统化、正规化的研究至今仍相当欠缺,也未见有将纹饰风格意象元素表现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意。这使传统文化遗产的发展出现断层与盲点。

1 基本特征

华侨先民自中国渡海到达东南亚,荜路蓝缕,披荆斩棘,开疆辟地。面对大自然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崩地裂、洪水滔天、生老病死等现象,希望能征服与支配大自然。他们向大自然探索、采集,将天地万物自然属性的特点延伸、引申,并加以形象化。为追求福禄寿喜、子孙绵延、薪火相传,祈求万事顺心、吉祥如意,将隐藏在内心中的理念与愿望,以点、线、面、体、形、色等方式,用取材于大自然间的不同肌理的线、布、土、木、漆、石、金属作为材料,以绣、织、书、画、彩、绘、雕、塑、贴、砌、铸等技法,创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造型,并与东南亚本地的衣、食、住、行相互结合。

2 绣法分析

虽然中华传统的绣法有20多种,但根据目前笔者对所搜集的实际绣品的绣法考察发现,其实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的基础绣法相当简单实用,变化并不繁杂。主要的绣法有以下7种:

①锁绣。别称套花、拉花、连环锁绣、辫子绣,是最古老的绣法之一。该绣法边线清晰,富有立体感,绣线结构坚固扎实、耐洗、耐磨,是最实用的绣法之一。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实物上出现此针法较少,一般出现在精品绣物上。

②平针绣。别称齐针、直针,绣面光滑平整,最能表现绣线亮丽、闪耀的光泽,为刺绣的基本针法,在东南亚中华传统绣物上普遍存在。

③打子绣。别称打籽绣、结子绣,也是较古老绣法之一。绣纹最具立体感,也最坚固,不易破损、断裂,所以在一些刺绣实物的易磨损部位常见到这种针法。在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实物上出现此针法较少,一般出现在精品绣物上。

④钉线绣。别称洒线绣,框轮廓线使花纹更清楚、整齐,而金银线的运用使整件刺绣金碧辉煌,充满喜气感和中华特色,具有代表性。该绣法与福建、广东地区盛行的刺绣同样以金银线为主要绣法的精神和做法是一致的。

⑤十字绣。别称挑花,分单色、彩色绣,绣法最简单,是东南亚中华传统绣物上大量存在的一种绣法,学者认为东南亚华人的这种绣法是受欧洲殖民者的影响所致。

⑥珠绣。即是把小珠子绣饰在绣面上,常见于东南亚华裔妇女的眉勒或是童帽之上。

⑦贴布绣。即剪一块绣片贴缝于另一绣物之上,常见于东南亚华裔童帽以及肚兜之上。

3 颜色分析

中国历代对颜色都相当重视。自商周以来,每当易代改命,都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其目的是順应天命,重新彰明新时代的到来,以构建新社会的功能。这也说明颜色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这种颜色文化的观念主要是以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托,在王莽朝以前是以五德相胜为准则,之后则以五德相生为准则。将颜色运用于服饰制度,历代依其所属之德,以定其服色。其中所谓的五德,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其各有所代表的颜色,分别为绿、红、黄、白、黑。也按颜色分为贵贱尊卑,如正色——绿、红、黄、白、黑为贵,间色——两个正色调配出的颜色为贱。另按不同颜色排列出各种不同等级的官第。同样颜色也按五个方位各有定位,故在位者在祭祀不同的方位时必须穿着不同颜色的祭服——五色衣。由以上可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服色制度所具有的政治、哲学意义。

至于装饰图案的颜色观念与意义,也同样因应阴阳五行,进而形成中国独有的色彩审美心理学。绿、红、黄、白、黑这五个颜色象征的意义如下:红色——象征吉祥、幸福、平安、财富、喜悦;绿色——象征永恒、希望、温和、年轻;黄色——象征权贵、尊严、华丽;白色——象征正大、平静、纯洁;黑色——象征沉着、持久、稳重。

从东南亚不同地区收集到的刺绣实物来看,他们对颜色的处理、配色的原则都有较大的差异。笔者发现,刺绣在颜色的表现上虽然较为含蓄,但通过华裔妇女们的巧手也能在平凡中展现出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观。以下就以实际的刺绣实物为基础,提出四项东南亚中华传统文化刺绣颜色的特点:

①刺绣实物以及缝线多为棉麻之类的材质,华裔妇女们较少使用精细的丝绸与丝线,所以表现出来的质感就较为朴拙。为了避免因朴拙产生呆板,华裔妇女们巧妙地应用金银线缠红线的方式,让颜色达到平衡,在平淡中增添喜气与活力,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②在各类绣品中,常见以黑底为主的绣片,华裔妇女一般会搭配鲜艳图案并用金银线勾勒外轮廓,这样一来就使沉闷的黑色在这种对比反差的效应下更为显眼,增强视觉效果,使颜色的呈现上更显质感。

③通过对实物的考察,笔者认为每件绣品在亮度、彩度、色相的使用上呈现出高度的用色概念,如主结构以淡雅的颜色,副结构为鲜艳的颜色,达到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用色关系。

④华裔妇女在刺绣图案上常以渐变层的概念来处理颜色,从而产生色差、远近距离的立体空间效果。

4 线条分析

东南亚中华传统文化刺绣图案中的线条也有其特有的风格。笔者将其归纳为两项主要的特性:

一是线条刚柔相济、曲直相间。在线条表现中,华裔妇女们对线条的刚与柔、曲与直都掌握得相当得宜。从构图中可以看出,通常大面积或是外围图案以直线来表现刚性一面;小面积或是核心图案则以曲线处理,表现柔顺、婉约的一面。图案的构造和机能上,不仅能达到构图的效果而相得益彰,这是一种二元性的思考模式。在这种思考模式下,不论线条是圆顺还方刚,藉由妥善而巧妙的安排,彼此相互感应、互相为用、相辅相成,以柔线为主、直线为辅,达到曲直协调合宜的大和谐。

二是化具象为抽象,使抽象更能显示具象的特色。在线条上的处理,也会经由对万物自然的体验,以抽象手法将具象实物予以转化。这种转化不只是为了方便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内涵意义上,能对该物思想观念有另一种的开创。所以我们可从装饰图案中的几何纹饰得到启发和感染。

5 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的影响也是形态万千,东南亚中华传统文化刺绣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长期以来,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在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都需要有文化上的交互影响作为支撑,才能携手共创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谐世界。

猜你喜欢
刺绣东南亚
活捉一只“怪怪虫 ”
男子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最新研究称人类可能在7.3万年前就已到达东南亚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华美刺绣
美俄聚焦东南亚
刺绣新生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