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摘 要:古代铜镜的很多装饰技巧在今人看来不过是小的伎俩而已,但在古代这都是一代代匠人生活、生产的经验积累再现。
关键词:铜镜;荷花;技巧;胆矾;蓝帆;硫酸铜;浅绿色
图1、图2中的两枚五代左右制镜,镜背荷花式样呈现出别样风趣,反映出的色泽与地章产生鲜明的对比,其实这是古人有意为之。圆镜如皓月一般,再点缀上荷花装饰,俨然就是瑶池仙境的体现。古人做如此技巧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舒展一下思想意念,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罢了。
那么古人是如何实现这种装饰的?就要从我们古人的科技发明说起。宋代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利多;胆土煎铜,工费利薄。”这句话是说用胆水或胆土炼铜时利多少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胆水?也就是含有胆矾的水。胆矾,别名石胆、蓝矾、五水硫酸铜,可于铜矿中挖得,是一种蓝色有时微带浅绿,光泽玻璃状,半透明至透明,硬度2.5,无臭无味的结晶体。其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硫酸盐矿物,是铜的硫化物被氧分解后形成的次生矿物。五水硫酸铜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不潮解,加温到200摄氏度时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无水物,无水物极易吸收水分而转变为水合硫酸铜,水合硫酸铜就会重新反应生成为五水硫酸铜,呈现蓝色或浅绿色。
古人就是掌握了胆水这种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并变成白色,遇水则又变蓝色或浅绿色的这些化学特性,从而把这种现象人为地用于荷花纹饰的装饰中。
古人先取胆水经多次覆盖涂抹于荷花枝叶上,待干燥后,加温炙烤至胆水呈现的颜色完全消去,一件技巧装饰就算完成。由于胆水在常温、常压下非常稳定,也不潮解,所以不会出现铜镜在使用中胆水硫化物剥离的现象发生。做以上工序的目的是什么?技巧就在于阴天或者下雨时,镜背荷花上涂抹的胆水,在吸收了空气中的大量水分后就会重新反应生成为五水硫酸铜,显现出蓝色或浅绿色的色调,从而凸显了与铜镜自身色泽的反差,增加了趣味性,体现出了别样的人间瑶池景象。待天气转好,阳光高照之时,镜背荷花上涂抹的胆水又会重新失去水分,恢复无色透明的状态,隐没于铜镜自身合金色泽之中。
但这枚铜镜为何出土的状态一直显示蓝绿色?这是由于荷花上人為涂抹的胆水硫化物与土壤中包含的硫酸盐产生的化合反应,还原了其自身光谱呈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