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其刚
443700兴山县中医医院,湖北宜昌
内耳性眩晕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运动幻觉,患者会发觉自身以及周围事物在不断向后或者旋转,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不良影响。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临床上推荐药物联合治疗。在山莨菪碱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分析效果,汇报总结如下。
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内耳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8~84岁,平均(51.24±5.57)岁。试验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0~83岁,平均(51.96±5.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治疗,1次/d,10 mg/次。②试验组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60 mg与25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混合,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1次/d[1]。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
评价标准:⑴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治疗后,患者恶心、耳鸣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改善: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各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2]。治愈+显效+改善=治疗有效。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 n 耳鸣消失时间 头晕消失时间 恶心消失时间对照组 38 3.64±1.21 3.80±1.32 4.05±1.18试验组 38 2.35±0.98 2.57±1.29 2.17±0.94 t 5.107 1 4.108 1 7.681 8 P<0.05 <0.05 <0.05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内耳性眩晕疾病又被称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会导致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膨大,对患者耳蜗以及前庭感受器产生压迫作用,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头晕、呕吐、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3]。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数据充分说明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的显著效果,原因分析如下:①山莨菪碱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属于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物,对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腺体分泌,进而使患者的迷路水肿得到减轻,从而减轻患者由于神经兴奋所导致的相关症状,且具有良好的镇静大脑皮质的作用,可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②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增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二萜醌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磺化反应合成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是中药丹参的重要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水溶性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冠状动脉血流量,有效的消除炎症,起到扩张血管与抗氧化的作用[4]。③在治疗内耳性眩晕过程中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山莨菪碱,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消除炎症反应,缓解患者内皮血管损伤,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其次两者药物联合使用,抗氧化以及扩张血管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变,有效抑制了机体内钙内流等不良反应。同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加固和稳定细胞膜作用理想,可以有效减轻血管慢性炎性反应,促进细胞壁和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伍山莨菪碱应用于内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