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凤
(辽宁省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目前,我国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逐年增多。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抗病毒药物。临床上,恩替卡韦已被用作乙型肝炎的常规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作用也得到了证实,但是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的依从性不高,且长期使用恩替卡韦若不注意调节用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预后和生存质量[1]。本研究选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宣教干预,分析了护理宣教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报道如下。
表2 两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分析(x-±s)
1.1 一般资料:选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90例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龄21~66岁,中位年龄(34.24±2.78)岁。小学文化5例,初中文化11例,高中文化10例,大专文化11例,大学文化8例。对照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龄21~64岁,中位年龄(34.78±2.12)岁。小学文化5例,初中文化10例,高中文化10例,大专文化11例,大学文化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宣教干预。第一,心理疏导,通过鼓励,安慰和健康教育,通过心理,细致,细致的心理护理,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恐惧和焦虑。通过沟通以及心理疏导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护士日常护理期间与患者交谈,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在选择对话内容时,给予充分尊重和鼓励。指导患者通过肌肉放松、音乐放松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第二,用药教育。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恩替卡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不能完全杀灭和消除病毒,降低患者对恩替卡韦治疗的过高预期心理。说明恩替卡韦治疗价格,日常使用剂量、时间等,并告知随机停用恩替卡韦治疗后果非常严重,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恩替卡韦治疗的依从性[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护理前后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统计,进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试验组45例(100.00%)的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满意程度36例(80.00%)更高,P<0.05。
2.2 护理前后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护理前两组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接近,P>0.05;护理后试验组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2.3 两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分析:试验组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更有优势,P<0.05,见表2。
2.4 两组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试验组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6.69%)更少,对照组是10例(22.22%),P<0.05。
乙型肝炎病毒体内最直接的损害是肝脏,肝脏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是导致肝纤维化的特定过程[3-4]。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过程中,可逐渐出现肝纤维化,导致患者生命质量降低。恩替卡韦是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控制肝纤维化和抗病毒,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且可通过竞争性拮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底物来抑制细胞坏死并抑制肝病毒聚合酶的活性达到DNA转录酶活性的作用,在治疗中辅以护理宣教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恩替卡韦抗病毒作用的认知,进一步提升治疗依从性[5-9]。
本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宣教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满意程度、肝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值、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恩替卡韦抗病毒机制的认知、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抗病毒治疗依从行为、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宣教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