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燕 云洁(通讯作者)王荻 周苏梅 李小燕 周芯旭 苟琦
(1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2)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 四川 成都 610072)
(3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骨科 四川 成都 610100)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在临床路径理念的平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计划,有层次,有标准的统一的教学模式[1]。在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日常工作量较大,带教精力有限,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等会有差异。传统的经验主义教学,因为个人经验和责任心的差异,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同质性。此外,呼吸内科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传统带教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将实习生的工作及知识储备水平提升至最佳状态[2]。而临床带教路径教学法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明确规范[3],护生在实习,带教老师根据带教路径表就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护理方案进行系统讲解,使护生可以形成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认知。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为保证日常工作稳定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又能兼顾护生的教学,提升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高护生的满意度,呼吸科将临床带教路径化,探讨其在呼吸内科大中专实习生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成都市某三乙医院实习护生140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安排到呼吸内科二科轮转实习,对照组安排到呼吸内科一科轮转实习,轮转实习时间均为四周。两病区收治患者病种相同,收治患者床位相同,床护比均为1:0.4,带教老师的资质和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男性2名,女性68名;年龄为17~19岁,平均年龄为(18.26±1.06)岁;受教育程度:中专35名,大专35名。实验组中,男性3名,女性67名;年龄为17~19岁,平均年龄为(18.98±1.05)岁;受教育程度:中专33名,大专37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采用一对一带教,每轮带教护生不超过7人,每周三安排小讲课一次,第1周讲解查对制度和污物处置注意事项;第2周讲解交接班制度及科室收治常见病种临床表现;第3周讲解常见呼吸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第4周讲解危重病人抢救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按照临床实习大纲实施,即由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进行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并给予讲解。
实验组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将教学大纲的内容路径化,每周实习目标和计划具体如下,见表1。
根据实习目标与计划制定路径表并经过科室的论证和护理部的同意:
第一周:入科第1天讲解病区环境和制度及污物处置规范,学习接待新病人,进行入院介绍,第2~7天学习和巩固技能领域各项操作,并观察下一周将要学习的技能;
第二周:学习和巩固技能领域各项操作,并观察下一周将要学习的技能,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参与、学习与病人交流,注意爱伤观念,了解白班、夜班工作流程;
第三周:对科室收治患者有大概了解后,学习从整体护理观对常见呼吸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参加教学查房,学习和巩固技能领域各项操作,并观察下一周将要学习的技能;
第四周:在了解常见疾病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了解呼吸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注意事项,呼吸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讲解一些法律知识,学习和巩固技能领域各项操作,并观察科室其他技能操作,帮助其在下一科室能顺利衔接,最后两天完成出科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
实验组按照带教路径表完成每周的实习目标制定目标问题,并给予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对照组总的目标问题与实验组相同,每周提出的问题与其带教进度相同,每周考核作为平时成绩,每周25分,共100分。完成带教培训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其项目为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内容,两项分别为100分。理论成绩包括出科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考核,两项以50%折合为理论成绩总分。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
表1 每周实习目标和计划
考核结束后,对实习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包括良好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理论知识、语言行为规范、注重因材施教、操作示范熟练、实习安排合理、主动关心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技能,每项满分10分,总分100分,按总分得分分为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70~79分)、不满意(<70分)。
对照组的护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低于实验组的护生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士各项成绩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护士各项成绩比较(±s,分)
组别人数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对照组7085.39±4.7085.25±4.63实验组7089.98±4.2789.71±4.09 p 0.0010.000
表3 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n(%)]
临床实习阶段是帮助护生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过渡阶段。在临床实习中,临床带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带教老师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关于整体护理以及循证护理的认识和思想,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教学,随意且盲目地执行带教计划[4]。其次,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带教计划,带教目标不明确, 带教内容重复,无法体现专科特色[5],带教老师工作压力大,带教精力有限[6],因此,应加强临床带教师资力量建设包括增加优秀教师的培养与引入,还包括提高临床教师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水平。同时,护生学历层次低,护生理论知识不足[7],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责任心,缺乏护患沟通技巧[8],临床路径带教模式以实习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因此,应完善的临床带教管理体系,引入临床带教路径模式,从而明确带教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带教内容,大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引导护生根据带教计划主动学习,提高其实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和带教的质量提升[10-11]。
本文,实验组采用临床带教护理路径模式,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的提出带教计划与目标,带教老师根据带教路径表有计划的完成带教内容,护生可以根据带教路径表主动的参与学习,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带教模式教学,带教老师经验性教学,带教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护生对学习目标不清楚,学习主动性不强,两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护理考核成绩与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有助于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有利于提高护生实习主动性,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