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2019-07-29 06:47刘海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髂骨肉瘤骨盆

姜 微,刘海博

(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骨盆原发性骨肿瘤指原发于骨骼的一类肿瘤,根据病变数目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根据组织分化程度及转移性等可为良性及恶性,约占全身原发骨肿瘤的4%[1]。由于其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术前误诊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发病区域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2~76岁,平均(43.5±6.2)岁。临床表现为髋部、腰部疼痛伴下肢麻木、发热、腹部包块等症状,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方法 ①X线检查:47例均行X线检查,采用Siemens Axiom Aristos FX Plus,患者取立位或仰卧正位摄片,扫描参数:0~60 kV,250~300 mAs。②CT检查:38例行CT检查,采用GE 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参数:120 kV,180~250 mAs,层厚5.0 mm,重建层距0.75 mm,探测器准直32 mm×0.6 mm,螺距0.6。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 mgI/mL),剂量 2.0 mg/kg 体质量,流率 1.5~4.0 mL/s。③MRI检查:22例行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 1.5 T MRI扫描仪行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与参数:FSE T1WI TR/TE 600 ms/11 ms,FSE T2WI TR/TE 3 800 ms/65 ms,FSE T2WI FS TR/TE 6 000 ms/97 ms;层厚 5 mm,层距6.5 mm。增强扫描采用T1WI,对比剂采用Gd-DTPA,剂量0.2 mmol/kg体质量,流率1.5~2.5 mL/s。

1.3 骨盆肿瘤分区方法 参考Enneking等[2]提出的经典骨盆肿瘤四区法:Ⅰ区,肿瘤仅位于髂骨翼;Ⅱ区,位于髋臼周围,由髂骨、坐骨及耻骨组成;Ⅲ区,位于耻骨;Ⅳ区,位于髂骨周围的骶骨。如若肿瘤穿透髋关节则为H1区。本文所述髋周即为经典Ⅱ区。

2 结果

2.1 发病率及发病区域 47例中,髋周肿瘤25例,发病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软骨肉瘤10例(40.0%),骨肉瘤 6 例(24.0%,图 1),浆细胞瘤 5 例(20.0%),淋巴瘤 3 例(12.0%),尤因肉瘤 1 例(4.0%,图 2);非髋周肿瘤22例,发病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软骨肉瘤10例(45.5%,图 3),浆细胞瘤 5例(22.7%),尤因肉瘤 4 例(18.2%),骨肉瘤 2例(9.1%),淋巴瘤 1例(4.5%)。髋周骨肿瘤多区发病21例,其中18例同时累及髋周(Ⅱ区)和髂骨翼(Ⅰ区),单区发病4例,仅累及Ⅱ区;非髋周骨肿瘤多区发病12例,单区发病10例。肿瘤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恶性骨肿瘤区域分布情况 例

2.2 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表现 ①骨破坏类型:本组均为溶骨性破坏,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8例,渗透状破坏13例;非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4例,渗透状破坏2例(表2)。其中7例软骨肉瘤和3例骨肉瘤伴瘤骨形成,3例浆细胞瘤内部可见多房状骨脊,2例尤因肉瘤内部伴絮状及针状钙化、周围伴葱皮样新生骨,2例淋巴瘤骨破坏周围伴轻度骨膜增厚。②软组织肿块:本组38例行CT检查,22例行MRI检查。髋周肿瘤周围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较均匀14例,不均匀11例;非髋周肿瘤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较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CT呈低或等密度影,MRI呈T1WI等或稍低、T2WI及T2WI FS高信号。

表2 髋周与非髋周骨肿瘤骨破坏类型 例

3 讨论

骨盆由双侧髂骨、坐耻骨,单侧骶尾骨和周围的肌群、血管、淋巴、神经及韧带等软组织构成,解剖结构较复杂[3-4]。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临床常表现为局部疼痛伴软组织肿块、发热、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压迫闭孔时可伴下肢放射痛。骨盆原发性骨肿瘤以恶性居多,肿块多生长迅速、发现时常体积较大并侵犯周围软组织[5-6]。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采用的术式也不同,但不论单独髋周即Ⅱ区肿瘤还是侵犯Ⅱ区的多区肿瘤,均须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行髋关节功能重建。因此,Ⅱ区在整个骨盆骨肿瘤的分区中非常重要,早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亦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术前诊断,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为 X 线、CT、PET-CT 及 MRI等[7]。X 线和 CT利用X线穿透人体组织时强度衰减差异成像,主要用于肿瘤的筛查,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细致结构和微小骨病变,但对软组织病变的分辨力很低。MRI无电离辐射、密度分辨力高,可准确判断骨髓水肿及软组织病变,但对钙化灶和微小骨病变的检出不及X线和CT。髋周相当于长骨干骺端部位,富含红骨髓、具有生长活跃的特点,各病理类型肿瘤易发生于该区[3],因此位于Ⅱ区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从病理类型上分析,本组25例髋周恶性骨肿瘤中软骨肉瘤发病率最高,尤因肉瘤最低;22例非髋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亦为软骨肉瘤,最低为淋巴瘤,这与以往其他文献[8-9]报道基本一致。从影像学表现上分析,笔者对比本组髋周与非髋周恶性骨肿瘤发现,骨质破坏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即髋周肿瘤骨破坏既可为虫蚀状,也可表现为渗透状,而非髋周肿瘤则以虫蚀状骨破坏为主。其他各种病理类型的骨肿瘤骨质改变也存在一定特征,如软骨肉瘤和骨肉瘤伴易形成瘤骨,骨旁软组织成条片状高密度影包壳是软骨肉瘤较具特征性改变。Konishi等[10-11]曾报道骨肉瘤骨膜反应再次破坏后可形成“Codman”三角,但本组未见此征象。葱皮样新生骨是尤因肉瘤典型改变,部分肿瘤伴放射状骨针及骨膜反应,浆细胞瘤内部可见多房状骨脊。淋巴瘤骨破坏较广泛,周围伴轻微骨膜反应。髋周与非髋周周围软组织肿块既可为较均匀低或等密度影,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也可不均匀,在密度/信号是否均匀上并无明显差异。本组对软组织肿块大小未做统计,笔者认为由于恶性肿瘤多生长迅速,肿块大小与病程密切相关,但不具备特征性。

总之,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其中软骨肉瘤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髋周与非髋周骨肿瘤的骨质破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X线、CT和MRI检查,可准确定位、定性骨盆骨肿瘤,并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图1 女,46岁,髋周骨肉瘤 图1a X线正位片示右侧髋臼及髂骨翼(Ⅱ+Ⅰ区)虫蚀状破坏图1b CT平扫轴位示骨破坏区密度不均匀减低,软组织肿块伴瘤骨形成 图1c轴位T1WI示骨破坏区信号减低 图1d轴位T2WI FS示骨质信号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团块呈不均匀稍高、高信号 图2 男,12岁,髋周尤因肉瘤 图2a 冠状位T1WI示右侧髋臼及耻骨(Ⅱ+Ⅲ区)骨破坏区信号较均匀减低 图2b 冠状位T2WI FS示骨质及软组织肿块信号较均匀增高,伴软组织水肿 图3 男,41岁,非髋周软骨肉瘤 图3a X线正位片示右侧髂骨翼(Ⅰ区)虫蚀状及渗透状破坏 图3b CT平扫轴位示骨破坏区皮质变薄,髓腔膨大、密度均匀减低,周围软组织肿块伴骨包壳形成

猜你喜欢
髂骨肉瘤骨盆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双针双导管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髂骨翼病变1 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女性慢性腰痛 谨防致密性髂骨炎
髂骨取骨术后继发髂前下棘骨折一例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