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焕云,高 英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山东 济南 250013)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疾病,由于老年群体对疾病认识不足、记忆力差等,导致服药依从性低下,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干休所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因公丧失劳动能力的军队干部等成员[1]。本文以XXX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予以舒适护理,如下。
以XXX干休所2017年1月~2018年7月的2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均知晓研究,且自愿参与。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80~89岁,病程2~20年。研究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81~90岁,病程3~22年。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如下: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适当参与文体活动,放松身心;教会患者掌握自测血压方法;嘱咐患者不可私自更换/减少其他药物。
研究组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如下:(1)成立舒适护理小组,组织加强培训,要求每一位成为扎实掌握舒适护理理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拟定舒适护理计划,(2)护理内容,①环境方面,根据患者个人喜好,重新布置房间,如蓝色窗帘、一次性拖鞋、一次性纸杯、饮水机、电视机等,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定期消毒清扫,开窗通风,以30 min/次为宜;桌椅角绑扎橡皮垫,减少噪声,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根据患者兴趣爱好,适当播放音乐/广播、新闻联播等,以减少患者心理障碍,确保患者生活环境优美、舒适、温馨;②心理方面,针对患者心理特点,予以心理援助,即亲人般的理解,挚友般的安慰,以及关心与满足患者医疗保健需求,尤其是精神恍惚患者,要细心陪伴,多与其交谈,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想法,疏泄内心苦闷,彻底摆脱不良情绪;倾听及疏导,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做好倾听者角色,不可随意打断/否定他们的看法,注意保持眼神亲切,对于固执己见及情绪偏激者,予以亲人般的关心,使其尽快走出认知误区;③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接受能力,采取座谈会、发放《高血压防治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科学膳食、戒烟戒酒等,定期评估健康教育效果,针对效果一般患者,予以一对一指导至其完全掌握;④服药依从性,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原理及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人手一个七彩提醒药盒,分类装置不同药物,并放在醒目地方,确保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⑤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按时休息、按时起床、健康饮食,并按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做太极拳、散步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30 min/次,3次以上/周。
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为工具,包括社会关系、生活能力、独立性、环境适应能力等维度,均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理想。
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生存质量的比较(±s)
表1 生存质量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社会关系 独立性 生活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组 14 77.83±8.05 60.15±9.11 85.41±6.10 92.11±5.45对照组 15 58.61±7.53 51.23±8.13 65.41±7.23 81.35±6.17 t— 6.644 2.786 8.021 4.963 P— 0.000 0.010 0.000 0.000
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但是老年患者机体机能改变、合并症多、脏器功能衰退等影响,导致产生不同心理变化,尤其是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因曾 是各单位的“权威人物”,单位及社会受人们尊重,使其自尊心强烈,当离休后,权威性下降,甚至消失,继而产生自卑、失落感,加上社交活动减少、社会福利待遇降低等,直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生存质量。
舒适护理,是通过一切护理活动,使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等方面达到愉快程度,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机体康复水平[2]。已有研究证实,舒适护理能够将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及治疗时间的减少均有显著作用。结果得出,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能够保证护理人员专业及规范业务水平,为其创造舒适、温馨环境,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理及心理舒适度,以及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服药依从性,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
综上,舒适护理对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恢复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