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西翠
(商河县沙河镇卫生院,山东 济南 251609)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且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使得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比重越来越高。由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受到视力、用药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影响,临床上坠床跌倒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坠床跌倒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病情,甚至发生外伤及骨折,影响护患关系。鉴于此,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联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坠床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现进行如下分析。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5例。其中,护理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2.45±6.3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3±1.5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7例;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7~90岁,平均年龄(74.39±6.5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74±2.0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③沟通与意识障碍;④住院时间<3 d;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护及健康教育等;护理组则联合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坠床跌倒风险评估:通过《跌倒/坠床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记录单》评估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②健康教育:于卫生间、病区以及走廊等公共区域设置预防跌倒标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护理及治疗的依从性。③加强管理:若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则需要立刻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具体如下:评估患者伤情与生命体征、报告值班医师、通知家属、报告护士长、护理部。④指导用药:用药前详细说明药物副作用,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情况,服用降糖药物及降压药物者需卧床休息;服用利尿剂者则需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状况;服用镇静安眠药患者则需保持充足睡眠。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100分满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身体机能下降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成为坠床跌倒的高危人群。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优化住院环境等,使其意识到跌倒可能带来的后果,尽可能地降低跌倒发生概率。同时针对坠床跌倒高危人群提出预防方案,加强用药护理,避免护患坠床跌倒的发生。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具有较好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出院。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坠床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