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2019-07-29 09:56
关键词:胺碘酮左室抑制剂

李 萌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 柳州 545002)

慢性心力衰竭为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症状主要以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为主,其病因主要与患者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度相关,具体可表现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症状[1-3]。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患者还可出现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情况,其中室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而一旦出现实行早搏,于患者治疗及其预后均是非常不利的,且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较高[4-5]。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多从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等出发,给予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治疗。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本院此次在重点观察使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故选取66例患者展开观察,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7.3±3.7岁),平均病程(3.9±2.1)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11例,Ⅲ级16例,Ⅳ级6例,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10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9例,多形室性早搏9例,连发成对室性早搏5例;治疗组男25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6.8±3.6)岁,平均病程(63.8±2.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8例,Ⅳ级3例,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9例,多源频发室性早搏10例,多形室性早搏11例,连发成对室性早搏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入选标准: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年龄18~75岁。

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脏疾病者;有阻塞性支气管疾病者;窦性心动过缓者;低血压者;碘过敏者。

本次观察经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中,以常规方法治疗:进行心电图、胸片等的检查后,依据患者症状轻重程度限制钠的摄入;给予患者ACEI抑制剂的治疗,ACEI抑制剂从小剂量开始,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个1~2周相应增加剂量,并观察患者肌酐等情况;给予患者利尿剂治疗,同样从小剂量开始,而后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患者的尿量增加;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该治疗需在ACEI抑制剂以及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应用期间进行血压等情况的监测。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胺碘酮治疗,方法如下:口服胺碘酮(P>0.05),剂量为200 mg/次,3次/d,服用1周;1周后服用剂量为200 mg/次,2次/d,服用1周;1周之后,服用剂量则为每天1次,200 mg/次,同样服用1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电图、室性早搏等情况[6-7]。

以上两组患者治疗观察时间均为3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室性早搏情况,主要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方式进行检查和判断,观察患者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心功能改善标准: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级和Ⅰ级,则为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则为改善无效。室性早搏缓解判断标准: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室性早搏数量减少超过50%,则为有效缓解;若患者每分钟室性早搏次数多于5次,且仍有多源性室性早搏等情况存在,则为缓解无效。与此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由此,综合判断患者治疗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根据对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改善情况的观察,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共26例,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共31例,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对比 [n(%)]

2.2 两组患者室性早搏缓解情况

对照组患者室性早搏有效缓解共23例,治疗组患者室性早搏有效缓解共29例,后者缓解有效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室性早搏缓解对比 [n(%)]

2.3 两组患者LA等指标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LA、LVEDV等指标均有转变,LA、LVEDV、LVESV均有下降,LVEF有明显上升,其中治疗组患者指标变化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LA、LVEDV等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LA、LVEDV等指标对比(±s)

组别 LA(mm)LVEDV(mL)LVESV(mL)LVEF(%)对照组(n=29) 34.8±2.9 188.6±50.5 130.8±36.1 34.2±4.1观察组(n=29) 31.9±3.1 153.7±49.8 114.5±33.8 38.9±3.8 t 8.642 10.250 9.714 9.731 P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当中,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心动过速,治疗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方法调整以及相应的处理后,两组患者情况均有好转,无肝肾功能损害、甲状腺毒副反应等情况出现。

3 讨 论

在临床当中,慢性心力衰竭为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症状,也是患者危重症的具体表现。当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后,也容易发生许多合并症,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其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较为常见[9-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时,患者心室每搏量以及每分钟输出量均会发生降低,且心脏扩大,由此也可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使得患者发生心动过速以及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猝死。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对患者的一般药物治疗,如使用利尿剂、ACEI抑制剂等,对患者使用胺碘酮等的治疗,不同治疗方法之下均可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中,使用利尿剂能够达到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氯重吸收,遏制心衰时钠潴留,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前负荷,进而减轻肺淤血,提高运动耐量[11-12];ACEI抑制剂则能够抑制RAAS,竞争性阻断AngⅠ转化为AngⅡ,提供缓激肽水平,进而减少可产生扩血管的前列腺生成素等的作用,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而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治疗过程中,使用胺碘酮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胺碘酮作为Ⅲ类型抗室性早搏药,也成为治疗室性早搏的首选药物,其本身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第2位相K+外流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度及有效不应期,并且对激动传导不产生影响,因此能够起到消除折返性心律失常、阻断扩张冠状动脉等的效果,最终也起到减少心室颤动发作与抗心律失常的效果。根据相关临床报道,崔丽娜[13]、陈德俊等[14]、侯守艳[15]在关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观察中,患者在使用胺碘酮的治疗后取得的效果均较为显著。在侯守艳的观察中,患者以胺碘酮治疗患者抗心律失常的有效达到90.0%,患者性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到83.3%。崔丽娜在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观察中,使用胺碘酮后的治疗效率为96%,且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室性早搏总数下降。

而针对慢性心衰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本院此次也展开了胺碘酮的治疗观察。选取的66例患者中33例进行常规治疗以及胺碘酮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率为93.6%,患者室性早搏有效缓解率为87.9%,与单纯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的LA、LVEDV、LVESV均有所下降,LVEF则有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有所恢复,同常规治疗患者心动图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但经治疗控制和调整后,并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可见治疗中使用胺碘酮并不对患者产生大的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心里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过程中,使用胺碘酮对患者心功能改善、室性早搏缓解均有显著的效果,且存在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胺碘酮左室抑制剂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