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鸣
科创板首批公司本周成功上市,集体大涨、交投活跃,实现了“开门红”。虽然上市之初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但笔者认为应当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珍惜科创板来之不易的投资热情。如果能利用这个投资热情高涨的阶段,抓紧时间完善科创板的信息披露、防堵内幕交易等制度性设计工作,不仅对科创板的建设有利,也将对整体A股市场的改革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首日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无论是开盘价、收盘价还是盘中最高涨幅的平均值,科创板都超越了10年前创业板首批公司上市首日的表现,确实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但这样的炒作,却不能轻易和“爆炒”画上等号。“炒新”并不是因为科创板推出才出现的,在今年上市的公司中,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科创板有一定类似之处的新股,也普遍获得了爆炒。如果用打开涨停当天的价格进行衡量的话,这些带有科技色彩的非科创板新股,涨幅同样十分惊人。比如上海主板的移远通信,开板时比发行价上涨132%;深圳创业板的卓胜微,开板时比发行价上涨311%;中简科技,开板时比发行价上涨398%等。而一些和科创板头号大盘股中国通号类似的低价大盘新股,涨幅也丝毫不逊色,海油发展开板当天收盘价4.60元,就比发行价2.04元大涨125%,而中国通号上市首日收盘上涨不到110%。
作为科创板首家带有H股的公司,中國通号的AH股溢价率也可以作为科创板是否爆炒的指标之一。截至本周五,中国通号的A股比H股高106%,在所有AH股同时上市的113家公司中排名第34,虽然比较靠前,但仍有包括中信建投、中国人保、申万宏源等多只总市值超千亿元的大盘股溢价率超过它;次新股中的绿色动力、福莱特、长飞光纤的AH溢价率也大幅超过。综合来看,科创板虽有炒作,但还不算离谱。
科创板的炒作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推出过程中监管层的一系列措施不无关系。除了通过提高开通门槛控制投资者范围之外,在首批上市公司中就放入大盘的中国通号分散炒作火力、实施盘中临时停牌、价格“笼子”、释放融券券源等,都是重要因素。多管齐下科创板上市初仍能有可观涨幅和活跃交投,显示A股的流动性确实十分充沛。
上市公司的股票,从广义上来说和其他公司的股权一样,都是公司所有权的凭证,但上市公司的股票拥有的估值明显比同等基本面的上市公司股权要高,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股票拥有的流动性溢价。一个成交活跃的市场能够提供快速变现的能力,这正是上市股票流动性溢价的来源,也是股票价值的一部分。在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就有4家来自新三板,在新三板有交易记录的3家公司,目前总市值均比新三板摘牌时高出数倍。同样的公司,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换了不同的交易场所便身价倍增,这其中便是流动性溢价所体现的价值,正所谓“有人气就有财气”!如果科创板和新三板一样成交低迷,那么这4家公司乃至全部25家公司能否顺利发行,还是个疑问。即使发行完成,上市之后因为缺少接盘而大面积破发,下一批科创板新股如何发行定价难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目前充沛的流动性是A股宝贵的资产,值得市场各方好好珍惜。
多发新股降温绝非良策
毋庸讳言,流动性在局部过度充沛,也会有产生泡沫的隐忧。用多发新股,尤其是科创板新股的方式来降温,是不是好的方式?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如果单纯是为了降温而多发,难免会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让一些有瑕疵的公司蒙混过关的概率大增。这些不应上市的公司通过IPO获得资金,虽然会分散炒作火力,但却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让宝贵的资金为大股东套现和劣质企业扩大生产买单,造成资源错配。这点不仅和科创板乃至A股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也会埋下未来“爆雷”的隐患,不利于长期投资。
可以预期的是,在科创板首批新股表现良好之余,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试图在科创板上市获得更高估值。对于管理层来说,在这个难得的流动性溢价窗口,进一步完善细化信息披露,严格把关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是更重要的任务。至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炒作,只要没有内幕交易、违规交易,大可让参与者自行承担风险,实现更快速的市场化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