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辰
Movable-type printing is such a technology that developedin ancient China.HOWever,the mainstream position 0fwoodblock printing was strongly shocked until the modernlead-tvpe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na from theWest,and movable-type printing gradually WithdreWfrom the mainstream printing industry in China.The rootcause of so broad gap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me development of me printing industry Was attributedto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ancestors lived。
活字印刷虽然是中国很早就有的技术,但一直到近代铅活字技术从西方传人中国,雕版印刷的主流地位才开始受到强力的冲击,从而渐渐退出了中国主流印刷界。中西方印刷工业发展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源,早在祖先生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埋下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郑也夫在《活字印刷的起源》一文中说“活字在中国没有取代雕版成为主流,这是基于经济算计的选择,而非审美偏好、着墨技术缺乏、一次性投资过高所致。”他认为“成本权衡与驱易避难”是决定性的原因。这一观点从侧面反映了技术或工艺的发展方向,至少从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来看,是有自身的趋利性的,这比审美层面更基础、更本质、更功利,也更直接反映了人的趋利性。宋体的产生,同样不是出于美观的考量,而是考虑经济成本所致。原因有二:其一,清代内府付给抄手和刻工的价钱,楷体(图1)要高于宋体(图2);其二,计算机桌面出版时代到来以前,印刷字体成形的最终实现是靠刻制,而不是书写,刻工为了节省时间成本,简化笔形,并受工具和载体影响,顺势而刻,经过多年的演化终成宋体。这说明了民间资本私营企业设计产品的开发对于经营者来说,总归是为了一个“利”字。
马理在《传播失效与行业格局——试析中国古代金属活字落选的社会原因》一文中认为“书坊与印刷科技不是一种决定论的关系”,中国古代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传播失效、落选的主要社会原因是“存在着行业性的社会结构”。他提出“西方印刷术1843年打人中国时,与铸字技术同时而来的是机械印刷机,中国书报的整个印制过程才全部彻底地被更新。”机械印刷机使活字印刷成本大为降低,那么,机械印刷机的产生和引进才是使活字印刷在中国成为主流的决定因素吗?马理并未在文中论述机械印刷机对他所讲的“社会结构”造成何种影响,以致活字印刷后
来在中国被广泛采纳。他反驳四个观点之说——“关键在于四点归纳无法有力地挑战一个致命的史实:为什么1843年成立的香港英华书院印字局、上海墨华书馆和1845年成立于宁波、后迁至上海的美华书馆等外资公司在短短的三十年内,以它们的铅字技术就如此强力地冲击了中国的雕版印刷?到同治十二年(1873),申报馆和同文馆都采用了配有手摇轮转印刷机的铅字排版技术,中国从此开始了印刷技术近代化”——马理并没有用其所谓“社会结构”的观点来进行驳斥,是其论述的一大缺陷。但这也从侧面说明是印刷机械的传人推进了中国印刷技术近代化。印刷业商人对资本利益的追逐,使得他们资助对印刷机械制造相关科技的研发,从而鼓励和促使了相关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印刷成本,资本家因而从中获利。这样的资本循环可谓屡见不鲜,但中国并没有因此生产出先进的活字印刷机械。
“社会形态差异的重要因子是晋升阶梯的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晋升的重要阶梯是科举。识字是参加科举的基础,故识字虽不意味着升迁,却已成为阶层划分的标志之一。它很可能影响到印刷业的三个工种刻工、写手、排字工的收入与待遇。前者不识字,后两者识字。”郑也夫通过文献所载数据资料体现了“书业中识字与下识字者收入与地位上的差异”,识字的劳动力成本比不识字的劳动力成本要贵得多,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对识字的价值判断可谓今非昔比。 “因识字成为阶层标识,笔者疑惑,识字者愿否做排字这类粗活,东家(清代更多的活字印刷是朝廷所为)对他们的报酬标准,这些是否构成中国开展活字印刷的障碍。”但西方“工商社会中的晋升阶梯是经营赚钱,而非科举。识字不成为识字者做粗活的心理障碍,也无法成为获取较高收入的凭据。”西方没有当时中国还存在的、源远流长的主流思想——即中央高度集权下的、按照“士农工商”从上到下的地位排序。中国古代官方主流思想“重农抑商”, “工”和“商”都排在末位,也就难怪没有后来的工业发展。反观西方世界,其“权利意识、商业价值观、销售网络、市民的购买欲望,已互成经纬,构成了瓦解王权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雏形。”正因如此,在供求关系和利润法则的支配下,西方发现并改良蒸汽动力系统,之后,机械制造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把中國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综上所述,中西方思想差异导致了活字印刷没有在中国先一步发展成为主流。
这种中西方思想差异又是因何产生?究其根源,是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图3)。
“中国是地处东北亚、自然资源极丰富的内陆大国,土地广阔、肥沃,气候温和,较易通过种植采集取得生活资料。公元前21世纪,黄河流域的夏部落用木石器工具发展原始农业。而古希腊、古罗马(图4)处于三面环海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自然物质条件较差,却拥有优良海港,航海业和海上贸易很早兴起,为商业发展创造有利物质条件。”
“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性为‘重农抑商政策形成提供客观经济条件。属于小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中国,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使其难以摆脱农耕生产方式束缚。与农耕生产方式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农抑商”政策的上层建筑,在封建时期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中国古代一定历史时期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且是较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它促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
结论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处自然环境的不同,从根源上造就了地方性知识的不同,从而孕育了不同的思想。而不同的思想、意识观念,孕育了对待工商业如此不同的东西方社会,进而影响了工业技术的发展脉络,导致了活字印刷机械制造技术没有在中国首先获得成熟发展。最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活字在中国没有取代雕版成为主流”,活字印刷技术发展滞缓。
参考文献:
[1]郑也夫.活字印刷的起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9):4-20
[2)龚昌菊,庞昌伟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4(27):143—145.
[3]马理传播失效与行业格局——试析中国古代金属活字落选的社会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4(4):355-361
[4]任中奇.古书价格漫谈[J].藏书家,200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