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岚
隶属于食肉目熊科熊属的棕熊(Ursus arctos Linaeus,1758)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也是遍布北半球的广布物种。也许正因为此,棕熊的毛色和体型变异很大,生活在蒙古大戈壁上的戈壁熊不过一百公斤左右,而在美洲北部的美洲灰熊体重高达二百多公斤也稀松平常。灰熊伸出一个熊掌来,可比戈壁熊或者咱们青藏高原上藏马熊的两个大熊掌还要大。这一切都给人们了解棕熊带来不少困惑,在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之前,不同地方的人们给棕熊取了超过200多种不同的名字。即使是现在,棕熊亚种的分类依旧有很多争议。
与其他很多熊一样,棕熊更喜欢在晨昏和夜问活动——寻找食物和巡视它们的领地,正午时分则找个安全的地方呼呼大睡。它们多数情况下独白生活,但也不介意与别的棕熊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为了保卫地盘打斗的情况在棕熊当中并不常见。除了繁殖季,嗅觉灵敏的它们远远发现同类便悄悄绕道走开了。除了母熊会带着年幼的孩子四处游走,又或者像北美一年一度的“三文鱼洄游大餐”来临时的狂欢,这种有着棕黑色皮毛的巨兽的一生,大多是独自度过的。
棕熊能适应的柄息地类型非常丰富,从亚洲干旱草原到温带雨林直至极地灌丛的多样环境中都有它们的身影。棕熊的分布与黑熊和北极熊的分布范围都有所重叠,曾遍及欧洲、亚洲、中东和包括墨西哥北部在内的北美洲,甚至一度到达非洲北部,属典型的全北界物种。近百年来,其种群由于人类活动和柄息地改变已极度缩小和片断化,目前仅分布在亚洲北部部分地区、北美洲北部500万平方公里和欧洲北部,包括俄罗斯在內的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使如此,在全球的八种熊科动物当中,棕熊依然是分布最广的。它们能适应的海拔范围也很广,从海平面到高于海拔5000米的高原都有它们的足迹。在这么广阔多样的地方都能生存,自然不同地区生活的棕熊热爱的食物和生活习性也有着很大的变化。
“今天你吃了吗?晚餐吃什么?”这不仅仅是一句中国人打招呼的客套话。事实上, “吃什么”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是生命中的最基本需求。因此,了解一种动物吃什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可以吃,并且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了解一个物种、了解如何保护它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棕熊虽然属于食肉目,然而从食性上来看,却是以素食为主的机会主义杂食动物。这也就是说,虽然“没有熊不爱吃肉”,但每天的晚饭能吃上什么,还得看最近有什么好机会。对于任何好吃的、能量高的食物,它们都来者不拒。
对于棕熊吃什么这个问题,人们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的一些地区,棕熊的食物以草本植物根茎为主,季节性取食植物果实,素食的比例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北海道,一些棕熊甚至几乎纯素食,主要的食物为植物根茎、浆果、坚果等等。而在北美和俄罗斯东部的沿海地区,棕熊则会季节性获得动物性食物。北美的棕熊平时主要吃素,但会在三文鱼洄游产卵的地区聚集并捕食三文鱼,或者在春季来临时寻找冻死的有蹄类动物尸体。
那么在中国呢?
在我国,棕熊直至清朝都广泛分布于包括东北、西北等主要地区,华北北部山地、秦巴山地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丘陵山区。后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张,棕熊的分布区缩减为新疆、青海、西藏、东北、甘肃、四川等地的林区及草原,而目前比较容易见到棕熊的地方主要在东北北部的林区、新疆的部分林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绵延的山上,有着丰富的针叶林和阔叶的壳斗科植物。春夏季几乎只能吃吃嫩叶野果的棕熊,到了秋季,丰收的橡子是帮助它们冬眠前囤积脂肪的最佳美餐。为了争夺这一年一度的有限的美餐,它们不惜霸占橡树林,将同样生活在森林中的亚洲黑熊赶到了食物更难获得的榛子林中。至于有肉吃,它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捕食野外的有蹄类动物有困难,闯入围栏,伸出熊掌拍碎当地人饲养的牛和梅花鹿的脑门,便可换来意外的美味。可惜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有。而棕熊、东北豹偷袭牛圈的行为更是增加了人们对食肉动物的反感。在植被稀疏、当地人主要以放牧为生的青藏高原,这样因食物而起的冲突和事故就更加常见。
有着世界屋脊美誉的青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除了照片上草原辽阔、天高云淡的美景,更多的则是现实中气候寒冷、干旱多风、低氧、辐射强,曾被人类学家认为是“生命禁区”的艰苦生活。由于日照短气温低,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种植农作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主要以放牧为生,牛羊肉和糌粑、酥油是每户牧民家必不可少的食物。同样是由于初级生产力低下,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都在林线以上,多数覆盖着纤维丰富、蛋白质低下的蒿草草甸,如此一来,生活在这里的棕熊想要靠植物嫩叶、浆果获得足够的热量便几乎无法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