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架琳琅《八千卷》

2019-07-26 03:23刘强
检察风云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丁氏南京图书馆文澜

刘强

晚清私人藏书颇为隆盛,其时有四座著名的藏书楼,分别是浙江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湖州陆心源的皕宋楼、江苏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丁氏的“八千卷楼”更有“明清两朝藏书家之结晶”的美誉。

今年适逢“八千卷楼”主人丁丙逝世120周年,南京图书馆举办了“家国书运——八千卷楼藏书特展”。 本次藏品展出了共59部古籍和1部书版,分为“卷起八千”“插架琳琅”“文澜再现”“嘉惠艺林”“盋山公藏”五个部分,系统展示丁氏家族的藏书史以及南京图书馆对“八千卷楼”藏书的收藏、研究和出版状况。

“八千卷楼”肇始于清代杭州丁国典,其因追慕远祖北宋丁顗曾藏书八千卷,故名。至其孙辈丁申、丁丙兄弟,搜罗益富,收藏超过1.5万种、20多万卷书籍,包括宋元珍本、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名人稿本和校本等古籍。《首都志》如此评价“八千卷楼”藏书:“其书之可贵者,犹有数种:一为‘四库修书底本,如李杞《周易详解》、俞汝言《春秋平义》之类;一为名人精写稿本,如厉鹗《东城杂记》《武林石刻记》之类;又有日本、高丽各地刊印之本;而近代名臣、大儒、校勘家、收藏家所藏之书,尤指不胜数。”

“八千卷楼”也曾毁于战乱,丁申、丁丙兄弟却能再度倾尽家財,全力搜购古籍,在晚清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守护着中华文脉,使其能够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最终入藏江南图书馆,也是现南京图书馆的前身。而皕宋楼于1907年售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海源阁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铁琴铜剑楼于咸丰十年,为避兵祸,藏书寄存各处,中间多有散失。曾担任江南图书馆馆长的柳诒徵先生认为:“清光绪中,海内数收藏之富,称瞿、杨、丁、陆四大家。然丁氏于文化史上之价值,实超过瞿、杨、陆三大家。以其奋起诸生,搜罗古籍,影响于江浙两省,非徒矜私家之富有也。”

“八千卷楼”历经三代人的收藏,蔚为大观。此次“家国书运”展出的古籍只是“八千卷楼”收藏的九牛一毛,但是每本书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此次展出的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收录了诗、赋、哀辞祭文等共700篇,由好友周莲舫为丁氏购得,没来得及运到杭州,太平军就攻破杭州,周氏捆书躲避至温州一带,没想到又遭战乱,盛书的竹笥都被刀刃砍裂,所幸书本无恙。后历经四年颠沛,这部书才交到丁氏手中。

清钞本《说文解字韵谱》背后则有一段用书换米的故事。藏书家汪启淑原有元刊本《说文解字韵谱》,乾隆要修四库全书,命各地藏书家进献,汪启淑进呈于四库馆,皇帝御题简短序跋后发还汪氏。汪启淑去世后不久,其书便散于坊间。咸丰年间太平军围困杭州,城内粮草断绝,丁丙亲戚陈季鸿受友人黄凤超所托,拿元刊本到丁家换米。此时丁家也已经断炊,但不忍放弃,匀出数镒米换得此书,不料几天后杭州城破,“八千卷楼”藏书付之浩劫。多年之后,丁氏翻检此旧抄本,忆及往事心酸不已。

丁氏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对文澜阁《四库全书》的抢救性保护上。咸丰十年、十一年,太平军两次攻占杭州,文澜阁楼毁书散。丁申、丁丙先后避难逃到留下镇,发现地摊上有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部分书皮,遂召集壮丁乘夜前往文澜阁抢捡,并将书藏于风木庵中,又用船运往上海。同治三年,杭州为清军收复后,运回杭州,藏于府学尊经阁。又四处收集残余之本,共得8389册。光绪七年,文澜阁重建后,搬回阁中。光绪八年,丁丙发起并主持补抄《四库全书》的残缺部分,用“八千卷楼”与“天一阁”“抱经楼”“皕宋楼”等十七家藏书楼之书补抄。历时十六年,抄成3103种,加上原抄,达34769册,使文澜阁《四库全书》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古籍历经天灾人祸保存至今殊为不易,风雨飘摇中的“八千卷楼”至丁立诚、丁立中这一代面临经济上的巨额亏空,迫不得已,只能公开鬻书,以期渡过难关。“八千卷楼”售书的消息很快传到南京,两江总督端方立刻命缪荃孙、陈庆年赴杭州洽谈。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在经过了多次书信往来、商讨购书细节后,缪荃孙与陈庆年赶赴杭州,对照目录,检视丁氏藏书,双方达成意向,最终以73000元将丁氏藏书全部买下。同年十二月,“八千卷楼”藏书六十余万卷分三批由杭州运到南京,入藏江南图书馆,成为南京文献史上的一件大事,江南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也成为当时的“东南之冠”。如今,南京图书馆收藏古籍160多万册,其中的第一批古籍就来自“八千卷楼”的庋藏。

近年来,古籍集藏越来越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0年,翁同龢旧藏古籍善本被上海市政府出巨资整体购藏,并归入上海图书馆;2012年,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以2.16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购得;2017年,藏家刘益谦以713万元与253万元的价格,分别拍得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宋刻巾箱本《礼记》(存一卷)和明刻本《战国策》(存一卷)两册古籍,成为业内关注的又一焦点。

当代著名藏书家韦力曾说:“我们今天所谈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怎么体现?靠的就是这些古书。”古籍所记载的史料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除了文献价值外,古籍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也正在被深入挖掘。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古籍的文脉渊源,还借此激发广大观众的文化情怀,诚如端方所言:“开益神智,增进文明,意至善也。”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丁氏南京图书馆文澜
穿井得人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Society
“文澜杯”全国诗词大奖赛获奖作品
丁甘仁医案研究进展*
地质学家丁文江逝世
文澜情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南京图书馆低龄少儿馆开放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