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的情感表达与创作革新

2019-07-26 01:10芦鑫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慢综艺情感表达

芦鑫

摘要:“慢综艺”节目充分满足受众对于情感的需要,获得受众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其包含文化类、美食生活类、旅行类三种类型节目。慢综艺在情感表达上唤醒观众传统的情感归属、寻找缺失的情感对话、重归生活中的情感互动。但是其仍然存在原创性不强、节目情节设置不佳以及后期剪辑生疏的问题,应该从创新入手,“慢综艺”节目才可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慢综艺   情感表达   创作革新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67-03

相比之前快综艺“称霸江湖”的年代,自2017 年起,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画风清新的“慢综艺”开始走进观众的视线。在愈加迅猛的生活节奏之下,观众也开始对紧张刺激的传统“快综艺”产生审美疲劳,内心更渴望追求自由、轻松、慢节奏的生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部分真人秀综艺节目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开启中国真人秀的‘慢综艺模式[1]”。“慢综艺”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舒缓、不设置游戏任务和人物角色性格,将嘉宾们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化的状态。“慢综艺”为大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寻一种从容的文化心态。同时也在节目中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一个接近生活本真状态的机会,与都市人群的心理需求吻合。

一、慢综艺情感表达

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灵魂。娱乐节目如一味追求娱乐性,忽视节目文化品位及审美价值,受众在感官体验之后易出现精神虚无感”。慢综艺真人秀作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对于节目的制作有着独特的建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基于图像的视觉媒介彰显出其独特的传播价值”[2]。节目在设置与制作中潜移默化地给受众带来情感体验上的提升。观众通过节目关注生活、体验人间冷暖,以此寻求在节目观看中情感的集体释放。在情感表达上,现象级“慢综艺”节目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文化类慢综艺与情感归属

文化类慢综艺是指将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与人生感悟相结合且唤醒国人基于文化情感归属的一类慢综艺节目。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望与自信也不断提升。高质量的文化类“慢综艺”节目所传达的家国责任、家庭温情都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从而唤醒观眾对于精神文化的渴求。电视节目通过声画效果的强大感染力,使得观众将节目中的所听所见内化于心,探寻扎根于内心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归属。

在《朗读者》节目中,通过嘉宾朗诵如《红楼梦》《诗经》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学作品,并分享人生经历、情感故事,文学作品一经朗读,无声的文字便在个人故事的背景中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唤醒国人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同时,让观众感动于他们的情感,找到自身生活体验与经典文本之间的碰撞,找到久违的情感归属。以斯琴高娃参与的某次节目为例,节目组通过建构“思念母亲”这一常见情境,她声情并茂的朗诵给予了观众最为深切心灵洗礼与文化享受。无独有偶,在另一档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中,27位明星通过“小剧场”表演的形式讲述每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以综艺的外壳与纪录片语言相结合的方式,用现代的方式激活古老的历史,让国宝“活起来”。

(二)美食生活类慢综艺与情感共鸣

美食生活类慢综艺是指通过对日常生活简单的记录再现,唤醒观众的情感需求,体会其中平淡且深刻的真情实感。由于移动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很少人会留意到移动端所带来的虚拟场景对现实情感的分裂所带来的观众反思与回归。人们开始陷入“浅社交”窘境,邻里关系也变得疏远和冷漠。此时需要“家”所带来的情感交流来弥补陷于虚拟的、个人的、浅层面的移动端的情感缺失。

在节目《亲爱的客栈》中自始至终,都是在大屏幕上创造一个家的场景,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建立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理想的家的模样。屏幕中经常会看到客栈的人们围坐在客厅餐桌诉说家长里短,嬉笑打骂,满足了移动时代下观众对于家庭化场景下的情感需求。与此同时,“慢综艺”的节目设置让邻里文化再度传递。例如在《幸福三重奏》节目中,三对明星夫妻经常互相串门,分享自家的好吃的,一起去唱歌房唱歌、打乒乓球等。通过彼此的沟通和互动展示最简单和最质朴的邻里情怀,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重温以往的邻里情怀,再度审视自己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寻找缺失的人情味。

(三)旅行类慢综艺与情感寄托

旅行类慢综艺节目通过设定旅行场景,嘉宾们在旅行中带领观众体验风土人情,满足观众的情感寄托。旅行类节目一方面实现了受众渴望在快节奏工作之余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精神寄托,一方面通过记录明星们在旅游时的互动交流、旅游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旅游途中的突发事件,体现文艺节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特点。[3]

在《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等旅行类综艺节目中,六七个明星组成一队一起前往土耳其、西班牙等普通人向往又不舍得烧钱的旅游城市,一方面带领大众体验各地风情,了解当地风光民俗,通过明星效应带动目的地的游客流量。另一方面,明星们在旅行途中的团队意识、性格摩擦、突发事件等都充分展示在节目中,使节目更加具有故事点与悬念感。例如《妻子的浪漫旅行》采取了演播室+户外的双线叙述语态,这种方式解绑了夫妻之间的一体性,让妻子和丈夫分别“旅行”和“情感释放”。同时满足观众对于旅行的憧憬与以及对于自己情感的释放[4]。

二、慢综艺的创作革新

“慢综艺”节目的持续升温,的确为国内的综艺节目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就长期发展来说,有待创作者进一步研发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内容与形式上仍然缺乏原创性,抄袭现象严重,同类型节目严重扎堆。例如《亲爱的客栈》《青春食堂》均与《孝利家的民宿》在创作理解与节目设计上几乎一模一样。不免接收到众多网友的质疑:中国综艺节目制作人是否具备原创能力?

其次,节目内容规则的制作方面仍有待提高。在一些没有具体情节的“慢综艺”中,制作组往往放弃了一些规则的制作,并没有制定合适的剧情让人物有切实的事情可做[5],让观众会觉得无所事事。在没有节目情节的情况下,甚至通过一言不合的矛盾争执,过度渲染明星之间的矛盾,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最后,在“慢综艺”节目的节目制作中,鸡汤味过浓。随意氛围下的“慢综艺”节目很容易让观众容易找不到节目的重点和节目想要传达的内容与价值,很难像室外真人秀那样充满未知因素。这时后期字幕的设置就能够起到明确主题、带领思路的作用。大量过分的煽情,温暖感动的鸡汤效果,初看确实感人,但是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基于以上诸多问题,对于“慢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慢综艺”节目应凸显“中国化”特色。每每提到“中国化”,普遍所理解的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其不只体现在诗词、书信,同时还有中国化人际互动与交流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期望。要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形式,在引进中不断提升本土化的创造能力。其次,对于节目的规则制作,在节目的叙事方向上,应该遵从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规则。不要将眼光仅仅局限在经营客栈、山中度假中,拓宽对于拍摄地的选择以及叙事的思路。不要让慢综艺沦为一个标签,通过刻意制造的节目矛盾,打造明星人设来从而达到话题热度。最后,正确的使用字幕往往可以起到解释、强化、引导思考的作用,因此,充实镜头语言,更多呈现人物情感交流才是未来在节目制作的重心。

三、结语

我国“慢综艺”节目的不断成长,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予观众情感和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享受。虽然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节目模式,但仍处于缓慢探索的阶段,切忌仅仅让“慢”成为一个标签,能否在文化体验和情感上提升观众参与度与获得感,才是未来创作中核心所在,这样“慢综艺”才可以持续进步,不会沦为昙花一现的产物。

参考文献:

[1]丁敬,胡颖.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J].东南传播,2018,(07):137-138.

[2]謝加封,丁敬.城市户外广告:空间分异、场景演化与视觉修辞[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8,(02):93-98.

[3]殷俊,刘瑶.“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7,(11):50-53.

[4]熊仁国.我国慢生活综艺的现状与思考[J].出版广角,2018,(19):86-88.

[5]安晓燕.对国内“慢综艺”节目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8,(08):43-46.

猜你喜欢
慢综艺情感表达
新媒体背景下慢综艺节目成功原因及发展建议
“慢综艺”走俏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走俏 荧屏兴起“民宿热”
“慢综艺”《见字如面》的文化策略
慢综艺电视节目“不忘初心”的探索
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