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影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但作为中国电影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题材电影虽有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潜力,但是发展并不乐观,淹没在商业化电影的浪潮下。现阶段农村题材电影创作模式老套,资金投入少,题材内容雷同等问题使得电影的受众群体有限。再加上后期宣传不到位,院线的排片量太少,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乡村题材电影的发展。而本文就以农村题材电影发展为落脚点,让农村题材电影在困境中开辟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题材 电影 对策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12-0155-03
我国城镇化虽然不断深入,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城镇人口占49.68%,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依然有半数的农村人口。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依然很严重,文化是传播的手段,所以电影行业有必要对乡村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创作一些喜闻乐见、引人深思、反映现实的农村题材电影。[1]
一、农村题材电影综述
(一)概述
农村题材电影,即是描述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电影,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所以农村题材的电影往往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改革开放40年以来,创作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农村题材的电影作品,同时这些电影也是中国各地农村发展变化的“纪录片”,是农民生活的写照。
(二)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经历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这时的农村题材电影多展现在压迫中抗争的农民形象,战胜黑暗迎接农村改革,展望新生活。悲与喜的相互融合,改善了农村题材简单的表述,更多的体现到对农民群众心理活动的详细描述和社会变革的展现。代表作有:《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等。
改革开放中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对于农村题材的电影的创作,创作者们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回归电影本身,展现电影艺术。所以农村题材的电影在呈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农村社会也进行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表达。除此对农村的风土人情的描绘外,还对农村的民俗习惯、民族文化进行了展现。有一些电影更是走向了世界,走进市场。
改革开放至今,城镇化加剧,社会多元化,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也由主旋律的创作转变为更加市场化,这是农村题材电影转型的关键期,多种展现模式相互交融,显得有些疲软。虽然也有一些即符合时代发展又能迎合大众口味的好电影,但是在大城市的光芒下显得黯淡无光。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下,农村题材电影也要寻求转型发展之路,焕发新生。[2]
二、新时代农村题材电影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内涵,过于庸俗
农村题材的电影主要表现的是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决定了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基调。但是当前很多电影,将“通俗”仅仅通过“土味”来展现,给大众留下了农村是落后、俗气、愚昧的刻板印象。其次有些影片中为了展现农村特有的文化加入了一些民俗特色文化的元素,却脱离故事本身,不仅没有展现出农村浓厚的文化底蕴,还十分生硬,缺乏内涵。出发点是好的,但创作者并不能只以“通俗”来展现农村文化深远的内涵,看似淳朴、简单的农村生活其实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这样呈现出来的电影作品,只能是缺乏内涵,不贴近群众生活,误导大众的作品。[3]
(二)类型单一化
人物类型单一。人物是电影的核心元素,是串联内容的线,纵观当前的农村题材的电影可以发现,通常是对立的两种人物形象,即“好人”和“坏人”,对“好人”的形象过于美化,但同时也简单化了农民的形象,忽略了主人公“人”的复杂性,掩盖了当下农村的复杂多样性,逃避现实。
地域风格单一。因西北和东北的农村地域风格十分明显,农村题材的电影往往以西北、东北地区的农村为故事背景,利用浓郁得地域风格更容易突显电影的艺术风格。但导致一提起中国的农村,浮现脑海的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或者农民群众豪爽的东北口音。但是电影面对的是极为广大的群众,还有全球的观影者,造成农村形象的单一,理解出现偏差。我国国土面积广博,南北差异巨大,江南清秀的小乡村也有很多故事可以搬上大荧幕,让观众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风的农村生活。
(三)作品与现实的脱节
电影展现的是剧本作家和导演的思想,艺术来源于生活,农村题材的电影的灵感当然要来源于农村,这些创作者或许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在这个新时代,真正扎根农村的艺术家少之又少。不是几次调研就可以体会的,生活的精髓是需要时间沉淀,浮于表面的东西是无法引人深思的,是与现实脱节的,是不鲜活的。一个真正贴近农村生活的作品,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加速、农村转型发展,农村有许多新的复杂矛盾产生,如不切身体会,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更是无法感动他人的。
三、新时代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之路
(一)深入农村,注重作品质量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说“如果艺术创作在思想观念上更加创新,能够超越一般观念和范畴,给人们带来一些对个体生命的新的感悟和震撼,显现出丰富的思想和艺术感觉,这样的作品才能最终给艺术电影带来生命,走向长远”[4]。与都市片的华丽效果和大牌相比,农村题材的电影,创作者更要注重故事本身和创作,深入到农村,展现现代农村、农民的新面貌,使农村题材电影脱离庸俗化、浅显化,破旧立新。只有提升作品质量,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展现新时代农村之美
新时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在享受城市花灯璀璨和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对村庄美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愈发的向往。所以在进行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之美的展示。所以在展现人物之美的同时,不可一味将农村风光只作为烘托故事氛围的手段。可以通过色彩、构图、造型等电影的表现手法,借艺术的手法,进一步展现农村的内在之美,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宣传美丽农村,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提升作品内涵,促进农村题材电影的多方面发展。[5]
(三)乘乡村振兴之风,寻发展之路
习总书记提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这样良好的创作环境之中,电影工作者要抓住时机,承担起农村宣传的重任,注重农村题材电影的质量的同时也要提升数量。其实农村题材电影发展之路上,从来缺的都不是政策的支持,而是作品。所以电影市场也要把眼光放在农村题材上,拍摄好的农村题材作品,让电影市场更加丰富,同时也为农村文化的展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窗口,既要乘乡村振兴之风,寻发展,也要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题材的电影作为电影創作中重要内容,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对此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想寻求转变,就要摆脱庸俗、单一、传统的叙事手法,对内容、镜头、背景要进行合理、融洽的安排。同时也要注重创作的质量,创作者要深入农村生活,切合实际,表现出更加深刻的内涵。中国电影行业也要摒弃一味迎合市场、追求票房,应站在艺术和发展的高度上,展现新时代下的新农村的新生活和美好风景!
参考文献:
[1]姚伟,陆红红.自媒体在三农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今传媒,2018,(07):96-98.
[2]孙宝国.乡土电影概念辨析与历史分期[J].电影文学,2015,(03):11-13.
[3]刘日照.论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J].今传媒,2018,(12):36-40.
[4]郑洞天,倪震,黄建新,赵军,陆川,檀秋文.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J].当代电影,2009,(01):14-24.
[5]王全权,周碧琬.论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影响——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