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2019-07-26 01:10邹丽娜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意境想象力

邹丽娜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美术学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能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对现如今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旨在让高中生在严峻的课业压力下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   想象力   意境

中圖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125-03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从吃饱穿暖到更高层次的要求了,如在观赏一件瓷器,人们更倾向于从美术的角度更深入的欣赏和鉴赏这件瓷器,由此使得美术在生活中愈加的重要。然而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存在诸多的诟病,这些都需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整和优化,从而使得高中生在美术学习熏陶下,能够拥有一个准确和得体的美术判断力。

一、认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美术并非高考必考科目,所以并不受学生的“待见”,加之高中美术课程多以欣赏为主,使得美术课变成了学生的娱乐和消遣时光,这种对待美术的态度是不正确的。长期以往,学生认识不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也就不会从根源上重视起美术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传递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习对提升个人气质有很大的关系。高中生对美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他们对美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比如,在欣赏伦勃朗的《三棵树》这幅素描作品时,笔者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懂美术的学生会如何来评价这幅画呢?他会从线条的粗细和长短、明暗色调的强弱、材料的粗糙程度和形体的大小等方面加以评价,而不懂美术的学生呢?只会认为这不过是三棵黑乎乎的树罢了!气质的差距自然就体现出来啦!”学生哄堂大笑,但是在大笑的同时也认可了教师的这种观点。

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具有很强的治愈功能。在讲到梵高的《向日葵》时,笔者就借机介绍梵高的生平:“梵高虽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但是他本身也有着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并因为精神问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画作。如果没有绘画的陪伴,梵高的一生或许会更加的短暂,他在绘画中排解了心中的烦闷,给他的生命注入了很多的阳光。我们班学生也一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就可以利用绘画来缓解紧张的心情,赶走心中的阴郁”。一席话令学生如雷灌顶,笔者会充分抓住每一次的机会让学生认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从根源上让学生重视美术,并逐步的喜欢上美术。

二、丰富绘画的想象力

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创作背景和情感特征,它们的美正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和别具一格的绘画上面。高中生在素描、水墨画等方面只是一个初学者,在学习中通常以临摹为主,在加上同在一个美术教师的辅导下,导致全班学生绘画的内容和方式如出一辙,长久下来,艺术在学生的眼中不过就是模仿和抄袭,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教学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独特的眼光去欣赏每一幅作品,即便是有着很多公认的观点,学生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认识。

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虽然全世界都对这幅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提出了公认度较高的观点,但是在欣赏的时候,笔者依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这幅画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后,很多学生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从蒙娜丽莎的服装上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对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有的学生针对“神秘的微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原创的想象,是值得笔者去肯定和鼓励的。

再比如,在绘画同一个人物或者物体时,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别从人物和物体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和绘画,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只要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尝试,他们绘画出来的作品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三、增强美术学习体验

几乎所有的高中美术课程都被安排在封闭的教室里,他们在教室里听着教师讲解有关的美术知识,这种学习体验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觉,相反的,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昏昏欲睡起来,甚至于很多学生的心思都飞到了九霄云外。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将他们禁锢在封闭的课堂,对学生的艺术培养和美术发展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带着学生走出封闭式的课堂,带着学生走进生活,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

例如,在欣赏《簪花仕女图》时,这幅画是我国典型的长卷画,其中对人物间的关联采用了非常巧妙的绘画手法,背景烘托也非常的简单,一棵树、一只白鹤和两条狗就点缀出了简单的背景。笔者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为学生介绍着,本以为学生能够喜欢上这幅画,却发现学生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在这幅画上面,认识到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立即改变策略,与学生相约在本周末和他们一起到本市的艺术馆去参观一番。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具有中国味和民族味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当学生真正走进艺术馆,真正用他们的双眼去欣赏和观察这些中国画,他们的体验一定是非常强烈的。很多学生发出感慨:原来中国画是这样的,在课本上见到的作品和艺术馆里的作品看起来不一样呢!看来,利用本地艺术资源,给学生一次全新的美术学习体验,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四、巧设美术作品意境

意境是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在笔者看来美术教学决不能离开意境的衬托,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意境,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意境和韵味,才能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讲解作品背景来帮助学生理解的,笔者却认为巧设意境可以更好的烘托出美术作品的韵味,尤其是中国古典画和国外经典画作,都需要在固定的意境中让学生去领会和理解。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清明上河图》时,为了让学生对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先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了《清明上河图》是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在了解了背景知识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了北宋年间繁华的街景,学生沉浸其中,在见识了北宋的强大和繁荣后,再来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很多学生的兴趣就已经被全然调动起来了。他们试图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到刚才在视频中观看到的场景,发现很多场景都在这幅画中有所体现。为了进一步渲染出《清明上河图》的意境,笔者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为其配上了《春江花月夜》和《高山流水》等经典的古筝曲,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中,对《清明上河图》的认识就会更加的深刻。除了中国经典画的意境衬托,在欣赏国外画作时,也会为其配上相应的《蓝色多瑙河》和《命运交响曲》等音乐,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意境氛围中去欣赏和理解有关的作品。

五、展开生活化教学

笔者时常在美术教学中与学生展开有关的探讨,如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美术课?很多学生反应:美术课程看似太过高尚了,美术的美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看来他们太将美術“神”化了。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深深的反思,美术教材确实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教师也倾向于在美术课堂上讲一些诸如投影、高光、五大调子、笔触等抽象的专业名词,学生听起来就像是听天书一般,很是不好理解。那么为了迎合高中生的喜好,不妨将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适当降低美术的“档次”,以此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

如,在讲解了与素描有关的知识后,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素描上,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和父母配合,创作“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由于与父母面对面,学生迫切想要利用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将父母的特征表现出来,也更像得到父母的认可,于是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打形、透视、明暗等专业术语便在特定的生活化氛围中被一点一点的利用和巩固。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去写生,去画他们眼中真实的世界,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填充自己的美术作品。一旦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自会体会到生活中美术的趣味。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审美和气质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进和优化现如今的美术教学制度和策略,使得高中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好的艺术培养,为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

[2]董连兵.高中美术鉴赏课生动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意境想象力
春色满园
想象力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朵花的意境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