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肋楼盖框架-核心筒结构型式及应用

2019-07-26 10:13陈有德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肋板楼盖塔楼

陈有德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 510010)

1 工程概况

某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城创智城片区,用地面积为13 393.61 m2,总建筑面积为88 14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3 843.31 m2,地下建筑面积为24 648.1 m2。本项目设2 层地下室,为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部分为人防地下室),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8.8 m;地面以上38 层,上部由裙房以及塔楼(商业裙房总高度10.8 m,塔楼总高度148.2 m)组成,其中首层~3 层为商业用建筑,14 层、24 层为避难层,其余各层均作办公用途,涵盖商业、办公、公寓多种功能。地面以上结构屋面高度为148.20 m,最大高宽比为4.57。采用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相关建筑图如图1、图2所示。

2 设计参数

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人防抗力等级为核(常)六级。为B 级高度高层建筑,地上抗震等级为一级,本工程所在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 g,场地特征周期0.45 s,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W0=0.5 kPa,地面粗糙度为C 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4,承载力设计时按1.1 倍考虑风荷载[1]。

图1 建筑立面Fig.1 Typical Architectural Plan

图2 标准层建筑平面Fig.2 Standard Floor Plan

3 项目特点与设计要求

本项目塔楼为办公建筑,层高为3.8 m,原设计采用梁板式结构,主梁高度为700 mm,考虑吊顶及架空地台等,净高只有2.7~2.8 m,对于办公室净高相对偏低,塔楼净高需重新优化设计,结构梁高需改小,但基础已施工,所以本工程优化设计存在以下设计难点:

⑴塔楼层高3.8 m,结构主梁高度为700 mm,考虑设备走管等要求后,净高只有2.7~2.8 m,不能满足业主使用要求。

⑵外跨楼板跨度L=10.8 m,结构合理梁高为L/18=600 mm,考虑超高层地震或风荷载作用较大,原设计梁高700 mm 可压缩空间较小。

⑶基础已施工,上部结构修改,不能进行补桩处理,需减小结构重量的增加对基础的影响。

4 优化设计思路

由于本项目外部框架柱与核心筒净跨大于10 m,普通梁板结构楼盖很难减小梁高,经多方考虑,采用密肋楼盖结构[2],取消楼面梁以满足业主对大空间及灵活隔墙布置的要求。新结构方案布置如图3所示。平面布置核心筒局域与原设计一致,南北两侧改用480 mm 高密肋楼盖,该结构布置的主要特点如下:

⑴在Y 向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设置700 mm×480 mm 的暗梁,保留外围四周的框架梁,并对左右两侧Y 向主梁加宽至700 mm×900 mm,弥补密肋楼盖结构抗扭刚度的下降,在核心筒走廊处,Y 向暗梁采用加腋设计,加腋高度为700 mm 与原设计相同,用以弥补Y 向结构刚度的下降对抗侧刚度的影响。

⑵由于密肋楼盖整体混凝土用量较普通梁板结构大,原设计底部框架柱和剪力墙轴压比将不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故本设计将原底部的十字型钢柱改为内置钢管叠合柱,钢管直径为700 mm,利用钢管的套箍作用提高框架承载力[3],同时型钢用量相对原设计降低30%;对于核心筒底部剪力墙,优化上部X 向墙厚,由原来的400 mm 改为300 mm,提高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至C60(见图4)。

图3 标准层结构布置Fig.3 Layout of Standard Floor Structure

图4 优化前和优化后型钢柱大样Fig.4 Pre-optimization and Post-optimization Profile of Steel Columns

⑶由于一般密肋楼盖肋板厚度为100 mm,考虑塔楼主要用途为常规办公,楼面荷载较小,且肋板跨度为1 m,故本设计肋板采用80 mm,保证密肋肋间的协同性[4],同时减少楼面混凝土用量和自重,减少地震剪力[5],有利于结构抗震(见图5)。

图5 密肋板剖面Fig.5 Multi-ribbed Plate Profile

5 结构指标对比及构件设计

5.1 塔楼抗震指标分析对比

本工程采用YJK 对两种结构布置的整体计算Y向指标进行对比,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塔楼采用密肋楼盖后,整体抗侧刚度有所降低,核心筒与外框架空间作用减少[6],Y 向层间位移角增加至1/955,但依然满足规范限值要求;由于结构刚度下降,结构基底剪力与基底弯矩均相对梁板方案有所变小,Y 向刚重比小于2.7,需要按文献[1]要求,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表1 整体抗震指标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Overall Seismic Indexes

5.2 构件设计

密肋楼盖的有限元弯矩计算结果如图6、图7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核心筒和框架柱都存在面弯矩,且剪力墙位置弯矩数值较大,故对核心筒和框架柱处均设计柱帽[7],加强核心筒出面钢筋,拉通φ6@200 板钢筋,另加φ12@200 面筋。对于框架暗梁两侧次肋梁,受弯受剪作用明显,按框架梁构造设计[8],抗震等级同塔楼;外边梁由于密肋板的面弯矩作用,存在较大的扭矩,截面宽度设计为500 mm×900 mm,抗扭纵筋设置为 6 条φ20,箍筋采用φ12@100/200;对 4 个角柱位置,按文献[1]第 9.1.4 条要求,另加φ8@200 钢筋,增加角部抗扭能力,核心筒内楼板设计为150 mm 厚,双层双向拉通φ10@200。

图6 Y 向密肋楼盖底部弯矩Fig.6 Bending Moment at the Bottom of Y-direction Multi-ribbed Floor

图7 Y 向密肋楼盖顶部弯矩Fig.7 Top Bending Moment of Y-direction Multi-ribbed Floor

5.3 楼板舒适度验算

采用YJK 楼板舒适度设计模块,对本项目标准层密肋楼盖进行舒适度验算,结果如图8所示,楼盖第一自振频率为8.3 Hz,满足文献[1]第3.7.7 条不小于3 Hz 的要求,证明楼板刚度满足要求(见表2)。

6 结论

由于建筑层高限值及楼板跨度大等原因,本项目塔楼采用了密肋楼盖大板结构形式,主楼办公区位置主框架梁设计为暗框梁,梁高480 mm。在保证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核心筒四周走廊位置,暗梁做了加腋处理,为了改善密肋楼盖混凝土用量大的缺点,肋梁之间的隔板采用80 mm 厚;采用了内置钢管的叠合柱,以提高底部框架的竖向承载力。密肋板与核心筒和框架柱连接位置设置柱帽,同时暗框梁两侧次肋梁按框架柱构造,提高楼板的抗震变形能力,加强楼板的整体连接作用,确保结构受力可靠,建筑空间高效利用,能够取得较大的使用效果,可为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图8 楼盖舒适度第一阶振型Fig.8 First-order Mode Shapes of Floor Comfort

表2 楼板的特征值分析结果Tab.2 Analysis Results of Eigenvalues of Floor Slabs

猜你喜欢
肋板楼盖塔楼
空心楼盖
教学楼楼盖的设计研究
两类石膏模壳空腹楼盖结构弹塑性分析
肋板形状对肋板式挡墙稳定性影响试验分析
肋板结构参数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研究*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基于砂箱模型试验的肋板式挡墙稳定性及合理布置方式分析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