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明珠 苏沛柔 徐欢
三都自治县用好用足广州对口帮扶资源,聚力建设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贫困群众打造脱贫致富“聚宝盆”,让帮扶从“输血”变为“造血”,确保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夹道十里桃花香,群众提锄栽种忙。大棚香菇尽绽放,清水养得虾满塘……”春天里,走进三都自治县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一大片竞相开放的桃花林跃然眼前,美如诗画。田间地头,三五成群的群众或弯腰施肥、或提锄耕种,有说有笑,一派春耕农作的繁忙景象。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风,用好用足广州对口帮扶资源,聚力建设三都自治县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贫困群众打造脱贫致富“聚宝盆”,让帮扶从“输血”变为“造血”,确保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位于三都自治县周覃镇威农大坝核心区,属于芒勇湖水库灌溉区域下游,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一直被誉为当地的“鱼米粮仓”。
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和环境优势,三都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将周覃镇威农大坝打造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总面积2700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广州帮扶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600余万元。
围绕打造“三都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展示基地、三都农业观光体验及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广州帮扶三都农业产业成果展示基地”的定位,园区目前正在实施食用菌、精品水果(黄桃、提子、百香果、樱桃、蜂糖李、草莓)、桑蚕种植以及鱼虾养殖等农业产业项目。同时,整合区内自然景观、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资源,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建设集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独特民俗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园区作为三都脱贫攻坚产业的集中展示区和示范基地落户周覃镇,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覃镇党委书记张立介绍,通过项目实施,威农大坝已经实现农旅观光一体化,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周边的群众可以通过到园区务工、开办农家乐等增加收入,加快全镇的脱贫攻坚步伐。
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家庭开支大、生活贫困,居住在威农大坝附近的岑都匀一家在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耕田种粮解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迫于生计,夫妻俩一直在外务工,背井离乡。
随着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岑都匀将家中的几亩田流转出去,还获得了优先在园区务工的机会。现在,返乡的岑都匀与丈夫在离家不足千米的地方务工,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家人的生活不用再发愁。
“桃苗已经栽下去了,现在我们来补加底肥,加底肥距离桃根底部必须20公分左右……”园区里时常有农技人员“到访”,教大家如何栽种、剪枝、施肥等。
学到技术后,岑都匀对未来有着更加美好的规划:“我们一年四季在这里上班,知道种植黄桃的收入很高,一亩至少也有近万元,我准备将家里剩下的田地都拿来栽种黄桃,肯定能实现脱贫致富。”
盛开的桃花为贫困群众带来脱贫希望。(陈明珠 / 摄)
正在采摘香菇的务工群众,脸上笑容如春日里的暖阳。(陈明珠 / 摄)
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改变了岑都匀一家的生活,贫困群众覃小翠一家,也搭乘园区建设的“顺风车”,正加紧甩开“贫困的帽子”。
走进园区的香菇种植项目基地,几个妇女人手一个箩筐,蹲在菌棒前采摘已经长成的香菇。
“我家就住在附近,在这里干活一天100元,收入不少,照顾家里的孩子也很方便。”覃小翠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说着,脸上的笑容如春日的暖阳。
春日里,像岑都匀和覃小翠一样,还有很多附近群众在园区内努力播下脱贫致富的“种子”。据了解,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内实施的项目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立脱贫利益联结机制,每年通过保底分红覆盖17个村集体经济、1030户4095人,贫困户分红80万元以上。项目同时惠及周边的新园、新荣、桃园3个村25个村民小组2659户9839人,其中贫困人口577户2176人,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产业分红、旅游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此外,园区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每年综合产值达6000万元。
“春雨点润百花娇,犹见果儿满枝摇。”春天的周覃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在当地群众的心间浇灌出希望之花,待到收获季节,必将结下脱贫致富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