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
众所周知,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与修养,更是确保学生未来能够健康发展的必重点项目。在校企合作这个大背景下,各企业的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吸收宝贵的社会经验,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结合,共同帮助学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不过,现实之中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并不是完美的,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为此,本文就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浅要的分析与探究。
一、前言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都过分重视专业课的培养,也就是一般所指的“智育”。虽然专业知识是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谋取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太过重视专业课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那么即便是未来学生成为了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那么也难保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足够过关,而这种人进入社会也并不会受到企业主的青睞。因此缘故,在校企合作背景之下更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下,笔者结合自身多件相关的教育经验,首先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之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究具体的应对之策。
二、当前校企合作之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对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认知程度不够
就目前阶段而言,许多校企之间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对此理念并没有足够深刻的认知。在学生的眼中,思想政治教育似乎并不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很多时候他们宁愿搞好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非常地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认为是一种“洗脑”,导致很多学生不会积极的参与校企合作创办的各种教育活动。
(二)思政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就客观角度而言,其实依旧有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限性比较大,他们的教育理念知识停留在课堂之上。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其实还是偏向于传统模式,只是一味的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机械性灌输,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法上来看,都是比较陈旧的。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有了自己比较独立的个性,过于落后的教学手法,只会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热情。
三、校企合作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以职业教育作为侧重点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本质是什么,要将职业教育作为侧重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核心点,要让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乃至于以后步入社会工作之后的工作观。要让学生积极的响应校企合作创办的各种实践性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要将过去那套相对比较传统、保守的教育模式摈弃,用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时刻以学生作为本位,在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创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来辅助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要懂得不断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基体荣誉感,要让学生在团队中加强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学校甚至可以和企业之间一起打造“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直接去企业的工作现场吸取有益的正能量,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三)将企业文化巧妙进行巧妙融合
其一,为学生开展更多丰富的校园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学校内部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校园实践活动来融合职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举例而言,对于学汽车营销的学生而言,学校可以与企业一起在学校内部开展对应的汽车营销比赛,学校提供比赛场地,而让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对应汽车企业来提供展示的车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实际的营销比赛中挖掘自身的优点与劣势,进而明确未来自身的职业走向与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什么样的。
其二,除了一些有意义的校园实践活动,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群体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学生社团可以为学校引入一些企业的内部文化,并且依照对应的企业文化来制定社团的规章管理条例,将社团内部的各种组织、管理等环节进行细化;其次,社团内部人员在进行相关企业信息传递的时候其实无形中也在丰富自我的职业修养与政治意识,在进行具体的社团管理活动的时候也会愈发专业化、规范化,并且逐渐丰富自身的团队管理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校企合作背景之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依旧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得到改善的。正因如此,相关教育从业人员一定要不断打磨自身的教学手法,争取为国家提供更多具有高尚品格的综合性专业化人才。(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